历史演义
五虎平南
五虎平南(又名《五虎平南后传》)版本:同文堂刋本。四十二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为《五虎平西》的续书,叙述狄青等五虎将南征平叛的故事。
五虎平南(又名《五虎平南后传》)版本:同文堂刋本。四十二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为《五虎平西》的续书,叙述狄青等五虎将南征平叛的故事。
上古秘史
上古秘史是类似山海经”的神怪小说,著者不详。文章自开天辟地始,至夏启建国终,几乎囊括了我们如今所知的所有上古传说,可以之为传世之书。
上古秘史是类似山海经”的神怪小说,著者不详。文章自开天辟地始,至夏启建国终,几乎囊括了我们如今所知的所有上古传说,可以之为传世之书。
隋炀帝艳史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张文祥刺马案
太平天国失败后,人们传言曾国藩有野心,其实他的部下早就怂恿他谋取帝位。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清廷不得不依重湘军,但是,如今太平军被“荡平”了,她能允许曾国藩在江南坐大吗东南卧着一只虎,她睡觉也不安心。于是她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派马新贻任两江总督,迅速裁撤湘军。 江宁是湘军攻下来的,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他们在那里经营了数年,岂能轻易让给马新贻。马新贻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军队,了然一身来到江宁,如入龙潭虎穴。马新贻被刺,朝廷心中明白,为了不致激起兵变,动摇清王朝的统治,赶紧调曾国藩回莅江宁坐镇。从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 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来,他们比土匪还要凶残,明目张胆地肆疾抢掠。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后,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将领。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有些人参加了哥老会,有些人本来就是哥老会成员。湘军裁撤扩大了黑势力,散兵游勇又与黑势力结合,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总管,抓到为害百姓、有非法行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和黑势力对他恨之入骨。 那个曾给孙衣言透过口风的颜士璋颇有心计,他写了一本《南行日记》,记述了赴宁的全部过程。据他的曾孙颜牧皋说,日记中写道:“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张汶详刺杀马新贻,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扑而中。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而且正值乡试,安徽学政殷兆镛出试题,竟然寓其讥讽,乔松年也来凑热闹,写了一首歪诗作证,湘军将领给张汶详立碑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刺马案是一件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谋杀事件。从案件的实施,到舆论的有力配合,以及对审案的精心策划和对结案的精明设计,都说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太平天国失败后,人们传言曾国藩有野心,其实他的部下早就怂恿他谋取帝位。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清廷不得不依重湘军,但是,如今太平军被“荡平”了,她能允许曾国藩在江南坐大吗东南卧着一只虎,她睡觉也不安心。于是她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派马新贻任两江总督,迅速裁撤湘军。 江宁是湘军攻下来的,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他们在那里经营了数年,岂能轻易让给马新贻。马新贻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军队,了然一身来到江宁,如入龙潭虎穴。马新贻被刺,朝廷心中明白,为了不致激起兵变,动摇清王朝的统治,赶紧调曾国藩回莅江宁坐镇。从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 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来,他们比土匪还要凶残,明目张胆地肆疾抢掠。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后,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将领。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有些人参加了哥老会,有些人本来就是哥老会成员。湘军裁撤扩大了黑势力,散兵游勇又与黑势力结合,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总管,抓到为害百姓、有非法行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和黑势力对他恨之入骨。 那个曾给孙衣言透过口风的颜士璋颇有心计,他写了一本《南行日记》,记述了赴宁的全部过程。据他的曾孙颜牧皋说,日记中写道:“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张汶详刺杀马新贻,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扑而中。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而且正值乡试,安徽学政殷兆镛出试题,竟然寓其讥讽,乔松年也来凑热闹,写了一首歪诗作证,湘军将领给张汶详立碑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刺马案是一件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谋杀事件。从案件的实施,到舆论的有力配合,以及对审案的精心策划和对结案的精明设计,都说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南北史演义
《南北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该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论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该书取材谨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可以让人入门民族历史。
《南北史演义》是蔡东藩著作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系列书之一。该书叙述了南北朝一百七十年间由分裂到对峙统一的史实,观点平实,内容丰富,论述有法,用语雅洁,自评自注,理趣兼备,洵为通俗史著的经典。该书取材谨慎,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可以让人入门民族历史。
夏商野史
版本:清嘉庆甲戍(1814)年稽古堂《夏商合传》刋本,辑《有夏志传》四卷十九回与《有商志传》四卷十二回,二者合计三十一回。作者:题“景陵锺惺伯敬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均系伪托。书中屡屡提及“后人余季岳”如何如何“赞之”“笑之”,是否其人即为作者,存疑。内容:前十九回叙述夏朝历史,重点比较了圣君贤臣与昏君小人两类角色;后十二回叙述商朝历史,重点描述了周灭商的经过。
版本:清嘉庆甲戍(1814)年稽古堂《夏商合传》刋本,辑《有夏志传》四卷十九回与《有商志传》四卷十二回,二者合计三十一回。作者:题“景陵锺惺伯敬父编辑”,“古吴冯梦龙犹龙父鉴定”,均系伪托。书中屡屡提及“后人余季岳”如何如何“赞之”“笑之”,是否其人即为作者,存疑。内容:前十九回叙述夏朝历史,重点比较了圣君贤臣与昏君小人两类角色;后十二回叙述商朝历史,重点描述了周灭商的经过。
南史演义
《南史演义》叙宋、齐、梁、陈四朝的兴亡,着力描述几个王朝的创业君主:宋武帝刘裕、齐高祖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其中刘裕宋朝的事迹最多。小说暴露统治者的淫凶暴虐,颂扬忠义之臣、智勇之士、节烈之妇,揭示兴亡得失。
《南史演义》叙宋、齐、梁、陈四朝的兴亡,着力描述几个王朝的创业君主:宋武帝刘裕、齐高祖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其中刘裕宋朝的事迹最多。小说暴露统治者的淫凶暴虐,颂扬忠义之臣、智勇之士、节烈之妇,揭示兴亡得失。
唐代宫廷艳史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北史演义
本书记述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纷繁复杂、战乱最为激烈频仍的时期。这段历史时间虽不长,但它包括了六个政权的分裂与更迭,它们分别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其中的政治军事事件、人物经历等变化频繁。但作者以北齐的建立直至灭亡为主线,以北齐高祖高欢的出世作为切入点,将这段关系复杂难理的历史梳理得井井有条,眉目清晰,显示了良好的文学与史学素养。现存《北史演义》六十四卷,为原刊本,刻于,书前署“吴门甘朝士写刻”。扉页曰:“乾隆癸丑年镌”、“北史演义”。卷首题有“乾隆五十八年岁在癸丑端阳日愚弟许宝善撰”叙,“北史演义。有十六幅图像并赞。正文半页九行,每行二十字。此书现藏于浙江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处。
本书记述的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最为纷繁复杂、战乱最为激烈频仍的时期。这段历史时间虽不长,但它包括了六个政权的分裂与更迭,它们分别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其中的政治军事事件、人物经历等变化频繁。但作者以北齐的建立直至灭亡为主线,以北齐高祖高欢的出世作为切入点,将这段关系复杂难理的历史梳理得井井有条,眉目清晰,显示了良好的文学与史学素养。现存《北史演义》六十四卷,为原刊本,刻于,书前署“吴门甘朝士写刻”。扉页曰:“乾隆癸丑年镌”、“北史演义”。卷首题有“乾隆五十八年岁在癸丑端阳日愚弟许宝善撰”叙,“北史演义。有十六幅图像并赞。正文半页九行,每行二十字。此书现藏于浙江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处。
清代宫廷艳史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续三国演义
《续三国演义》是明代酉阳野史所作。又名《三国志后传》,全称为《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十卷一百四十回。属于《三国演义》的众多续书之一。是明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题“酉阳野史”编次,描绘的是西晋司马氏开国后六十年间晋国“八王”、成汉李特、汉赵刘渊、后赵石勒、东晋王敦、苏峻等逐鹿中原、杀伐征战的兴衰史。
《续三国演义》是明代酉阳野史所作。又名《三国志后传》,全称为《新刻续编三国志后传》,十卷一百四十回。属于《三国演义》的众多续书之一。是明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题“酉阳野史”编次,描绘的是西晋司马氏开国后六十年间晋国“八王”、成汉李特、汉赵刘渊、后赵石勒、东晋王敦、苏峻等逐鹿中原、杀伐征战的兴衰史。
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以隋唐历史为题材。宋代以来,有关隋末群雄割据,“十八路烟尘”造反的种种传说和故事,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演隋唐历史的小说,数量颇多,可以构成一个较大的系列。《隋唐演义》之前较有影响的同类题材的作品有明代的《隋唐志传》、《隋炀帝艳史》和《隋史遗文》,褚人获对上述作品广采博收,同时吸收了唐宋传奇的有关材料,加工改写成七十万字的《隋唐演义》。作为说唐故事的集大成者,《隋唐演义》几乎注意到古籍及传说中所有有关隋唐历史的轶事、杂说,把它们溶到一部作品中,而且杂而不乱,形成了自己的情节体系,可谓后来居上。《隋唐演义》叙事从隋主伐陈开始,以“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回京作结。它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官廷故事,二是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乱世英雄”反隋的故事,三是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安史之乱”前后唐代官延故事。全书将隋炀帝——朱贵儿与杨贵妃——唐明皇的两世姻缘作为一条副线,把纷繁的历史事件、趣闻轶说溶进一个庞大而松散的整体结构中。隋炀帝在通俗小说中是有名的荒淫残暴的君主。他在位十九年,曾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又每年调民工数百万营建东宫,开凿运河,修筑长城,苛捐、暴政,搞得民不聊生。当时有些人为了躲避兵役、劳役,竟自断手足,称为“福手福足”。隋末农民大起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隋唐演义》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作品前半部,以细致的笔墨描写了“穷土木炀帝逞豪华”(第二十七回)的许多令人怵目惊心的事实:选绣女、建洛宫,“弄得这些百姓东奔西驰”,“各府州县邑,如同鼎沸”。炀帝为了游玩,强令开凿自大梁至淮河的运河,强征天下民夫,“如有隐匿者,诛三族”。大小官吏,正好乘此机会变本加厉地酷虐百姓。在这样一个反抗的烈火一触即燃的时刻,不但程咬金、尉迟恭等贫苦农民要揭竿而起,就是一些下级官吏(如秦琼)和富有正义感的中小地主(如单雄信)也感到是“出去做一番事业”的时候了。============================================================================== 《隋唐演义》一百回,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作者褚人获,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年前后在世。终身不仕,文名甚高,能诗善文,尤喜涉猎历代稗史轶闻,著作颇多,最能代表其文学成就的是《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况。叙事从隋主伐陈开始,以“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回京作结。它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官廷故事,二是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乱世英雄”反隋的故事,三是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安史之乱”前后唐代官延故事。全书将隋炀帝——朱贵儿与杨贵妃——唐明皇的两世姻缘作为一条副线,把纷繁的历史事件、趣闻轶说溶进一个庞大而松散的整体结构中。
《隋唐演义》以隋唐历史为题材。宋代以来,有关隋末群雄割据,“十八路烟尘”造反的种种传说和故事,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演隋唐历史的小说,数量颇多,可以构成一个较大的系列。《隋唐演义》之前较有影响的同类题材的作品有明代的《隋唐志传》、《隋炀帝艳史》和《隋史遗文》,褚人获对上述作品广采博收,同时吸收了唐宋传奇的有关材料,加工改写成七十万字的《隋唐演义》。作为说唐故事的集大成者,《隋唐演义》几乎注意到古籍及传说中所有有关隋唐历史的轶事、杂说,把它们溶到一部作品中,而且杂而不乱,形成了自己的情节体系,可谓后来居上。《隋唐演义》叙事从隋主伐陈开始,以“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回京作结。它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官廷故事,二是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乱世英雄”反隋的故事,三是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安史之乱”前后唐代官延故事。全书将隋炀帝——朱贵儿与杨贵妃——唐明皇的两世姻缘作为一条副线,把纷繁的历史事件、趣闻轶说溶进一个庞大而松散的整体结构中。隋炀帝在通俗小说中是有名的荒淫残暴的君主。他在位十九年,曾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又每年调民工数百万营建东宫,开凿运河,修筑长城,苛捐、暴政,搞得民不聊生。当时有些人为了躲避兵役、劳役,竟自断手足,称为“福手福足”。隋末农民大起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隋唐演义》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作品前半部,以细致的笔墨描写了“穷土木炀帝逞豪华”(第二十七回)的许多令人怵目惊心的事实:选绣女、建洛宫,“弄得这些百姓东奔西驰”,“各府州县邑,如同鼎沸”。炀帝为了游玩,强令开凿自大梁至淮河的运河,强征天下民夫,“如有隐匿者,诛三族”。大小官吏,正好乘此机会变本加厉地酷虐百姓。在这样一个反抗的烈火一触即燃的时刻,不但程咬金、尉迟恭等贫苦农民要揭竿而起,就是一些下级官吏(如秦琼)和富有正义感的中小地主(如单雄信)也感到是“出去做一番事业”的时候了。============================================================================== 《隋唐演义》一百回,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小说。作者褚人获,字稼轩,又字学稼,号石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年前后在世。终身不仕,文名甚高,能诗善文,尤喜涉猎历代稗史轶闻,著作颇多,最能代表其文学成就的是《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况。叙事从隋主伐陈开始,以“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回京作结。它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官廷故事,二是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乱世英雄”反隋的故事,三是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安史之乱”前后唐代官延故事。全书将隋炀帝——朱贵儿与杨贵妃——唐明皇的两世姻缘作为一条副线,把纷繁的历史事件、趣闻轶说溶进一个庞大而松散的整体结构中。
周朝秘史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续英烈传
本书是明代两部历史小说《英烈传》、《 续英烈传 》的合集。《英烈传》,一名《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烈传》、《云合奇踪》,此书不题撰人。据明代沈德符《野获编》,此书为嘉靖时武定候郭勋所撰,旨在为其祖郭英冒功,郭英功绩在《英烈传》中主要指鄱阳湖大战中郭英一箭射死陈友谅,太祖称赞郭英一箭胜百万甲兵,后郭英被封为武定侯。郭勋是他的五世玄孙,后因挟宠专权,下狱致死。又有题“稽山徐渭文长甫编”者,徐文长为明朝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两种说法皆不可信。
本书是明代两部历史小说《英烈传》、《 续英烈传 》的合集。《英烈传》,一名《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烈传》、《云合奇踪》,此书不题撰人。据明代沈德符《野获编》,此书为嘉靖时武定候郭勋所撰,旨在为其祖郭英冒功,郭英功绩在《英烈传》中主要指鄱阳湖大战中郭英一箭射死陈友谅,太祖称赞郭英一箭胜百万甲兵,后郭英被封为武定侯。郭勋是他的五世玄孙,后因挟宠专权,下狱致死。又有题“稽山徐渭文长甫编”者,徐文长为明朝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两种说法皆不可信。
武瞾传
唐初载二年,武后淫欲愈炽。内幸僧怀义、张易之、张昌宗,每与交接之际,往往阳物中衰,后情不惬。宦者牛晋卿进曰:“陛下何不乐也?莫非以易之辈未称圣意与?臣闻洛阳有美少年薛敖曹者,肉具雄伟,身如剥兔,头如蜗牛,挂斗粟而不垂,非流辈所能及也。”后喜甚,即日手诏遗晋卿专访之。 晋卿一见敖曹,督促上道,见后于迎晖阁。赐坐,随令侍嫔引敖曹于莹玉室,更衣沐浴。敖曹肉具昂然半露,宫嫔掩口笑曰:“上得人矣。”乃迎至华清阁,设衾褥,呼敖曹,并坐贴体。随以蔷薇水自澡其阴,令曹尽去裳衣,睥睨少顷,见肉具累然伟长,曰:“卿莫作逗留态,徒为忍人也。”后乃自解衣裈,令曹详见其阴,颅肉丰肥,光洁无毛,引曹手扪摸之,不觉肉具挺掘。后思昏荡,乃用偃月墩籍其腰,而仰卧之。敖即捧后双足置之腰间,取肉具当阴口。初甚艰涩不能进,后曰:“徐徐为之。”曹欲急进,后蹙眉瞑目,憎爱交作。并推半就,仅没龟棱。既而淫水浸出,稍觉宽落。又进少许,后一时不能当,急以手牵裈带缠其中之半,谓敖曹曰:“肉具殊坚大,宜少缓往来,无何?”后目慢掌热,颊赤气促,不觉以手攀曹腰,轻声颤语,星眸困倦,香汗津津,四肢軃然于墩褥之上矣。敖曹欲拽出肉具,后急抱曰:“真我儿也,无败我兴。”又浅抽数入者数十回,淫水汪汪,浃于裈带。后抚曹背曰:“卿甚如意也。”因呼曰:“如意君,何相见之晚也。”乃以身仰承敖曹。交接良久,恣其淫谑。问曰:“倦乎?”曹曰:“未知足,焉知倦?”后笑曰:“饥饿士也,何无厌足如是。”曹曰:“有心请客,何畏大腹人耶?”后情益悦,纵身任其抽送,扳摇其急,抱定敖曹,作娇声曰:“如意为人毒害,令我快活死也。”敖曹情兴方发,乃密解裈带两匝而进之。后觉阴中送急,知言是欺。乃曰:“卿甚忠上也。”曹曰:“观过斯知仁矣。”又进二寸,后不能禁,任其抽拽。后知其将泄,怡然感之,以身贴定者,移时而起。自此与曹坐则叠股,寝则连肩,情爱万状。 一日,与曹宴乐于挹香亭,谓曹曰:“我虽与君久相交狎,未尝尽入肉具,今日试为之,以畅其美。”乃仰卧高枕,以叠藉其腰。曹执肉具投阴口,不令深入。后情动不能遏,急欲送进,淫津流溢,若蛙之吐涎。曹曰:“深入妙乎?”后瞑目嘻笑,复进二寸许。后柔声气促,乃架两足于敖曹背上,拔拽数十番。曹戏谓曰:“阴中可热痒否?”后曰:“美不可言。”且问所余几何,曹曰:“二寸余。”后曰:“此去尤巨,当渐入佳境,不可暴入。”曹曰:“到此地位,势不容已。”直至其根,后情甚快,乃以体着敖曹,举股摇荡者百余度。低语曹曰:“且勿动,我飘然菲知所之矣。”有顷,后两足纾缓,顿令息微,神思昏愦。敖曹惊怖,即抽出肉具,扶后起坐。久而方苏。后瞪目观敖曹曰:“此后更不宜如此粗率,若不少息,我因而长逝,汝则奈何?”曹曰:“陛下不耐事,几破臣胆,使不得毕佳兴也。” 一日,后折海棠一枝,笑插鬓傍,酥胸半露,体怠香妍,乃倚于翠微屏,斜睨敖曹。敖曹情思跃然而起,即以手抚一肩,两脸相偎。后吐舌亲敖曹,敖曹即抱后腰,倚屏立而淫之。已而携手后苑,见绿杨深处,双禽相狎,后情复发曰:“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即命左右具墩褥,各去衣裳。后曰:“今当效禽鸟之乐。”乃伏于茵褥之上,敖曹以肉具从后而入。后复反首亲敖曹,其欢乐之情,诚难以言语形容者。 是岁六月晚凉,后卧清风阁,时月色朗然,见后姿体莹玉,光彩掩映,情兴难遏,肉具掘起。戏将后两股拨末,徐以肉具插入阴中。后星眸乍转,已被抽拽数次矣。梦魂中不觉手抱曹背笑曰:“不俟君命,深入禁闱,汝当何罪?”对曰:“突入鸿门,无非尽忠。”后大喜,纵身恣其抽送者数百。后讪笑曰:“虽淫娼贱妇,不是过矣。”曹与后淫狎过甚,无复君臣之礼。每置后于怀,饮酒自饮其半,以半使后饮之。后亦欣然承受。遇晚辄令小嫔,执烛傍侍,使曹仰卧,后在上自为抽拔,俯首看其往来之妙。情思飞越,至四鼓,凡五湿巾帕。曹恐后力乏,转后在下,直送至根,复抽至首者数百余回。后瞑目颤声不绝,谓曹曰:“此一交,比常更觉不同,可著力多耍一时,即死甘心也。”良久,曹觉精泄,以口啮后脸,后乐极失声,大呼曰:“好儿子,我死也。”一泄如注。敖曹抽出肉具,后情未休,用缯巾拭净肉具,以口吮之。敖曹肉具复振,又为交合。抽拽无算,是后交接无度,天下贱恶之。 一日,乃载黄金罗绮,同至武承嗣家,令馆于密室。承嗣领旨,侍奉敖曹有加。一晚,有宠姬柏香,慕曹丰采,夜潜奔就,与之交接,百计不能入,但濡首而已。柏香情极难忍,口啮曹臂,悒悒而去。后武后崩,敖曹隐身而去,不知所向云。
唐初载二年,武后淫欲愈炽。内幸僧怀义、张易之、张昌宗,每与交接之际,往往阳物中衰,后情不惬。宦者牛晋卿进曰:“陛下何不乐也?莫非以易之辈未称圣意与?臣闻洛阳有美少年薛敖曹者,肉具雄伟,身如剥兔,头如蜗牛,挂斗粟而不垂,非流辈所能及也。”后喜甚,即日手诏遗晋卿专访之。 晋卿一见敖曹,督促上道,见后于迎晖阁。赐坐,随令侍嫔引敖曹于莹玉室,更衣沐浴。敖曹肉具昂然半露,宫嫔掩口笑曰:“上得人矣。”乃迎至华清阁,设衾褥,呼敖曹,并坐贴体。随以蔷薇水自澡其阴,令曹尽去裳衣,睥睨少顷,见肉具累然伟长,曰:“卿莫作逗留态,徒为忍人也。”后乃自解衣裈,令曹详见其阴,颅肉丰肥,光洁无毛,引曹手扪摸之,不觉肉具挺掘。后思昏荡,乃用偃月墩籍其腰,而仰卧之。敖即捧后双足置之腰间,取肉具当阴口。初甚艰涩不能进,后曰:“徐徐为之。”曹欲急进,后蹙眉瞑目,憎爱交作。并推半就,仅没龟棱。既而淫水浸出,稍觉宽落。又进少许,后一时不能当,急以手牵裈带缠其中之半,谓敖曹曰:“肉具殊坚大,宜少缓往来,无何?”后目慢掌热,颊赤气促,不觉以手攀曹腰,轻声颤语,星眸困倦,香汗津津,四肢軃然于墩褥之上矣。敖曹欲拽出肉具,后急抱曰:“真我儿也,无败我兴。”又浅抽数入者数十回,淫水汪汪,浃于裈带。后抚曹背曰:“卿甚如意也。”因呼曰:“如意君,何相见之晚也。”乃以身仰承敖曹。交接良久,恣其淫谑。问曰:“倦乎?”曹曰:“未知足,焉知倦?”后笑曰:“饥饿士也,何无厌足如是。”曹曰:“有心请客,何畏大腹人耶?”后情益悦,纵身任其抽送,扳摇其急,抱定敖曹,作娇声曰:“如意为人毒害,令我快活死也。”敖曹情兴方发,乃密解裈带两匝而进之。后觉阴中送急,知言是欺。乃曰:“卿甚忠上也。”曹曰:“观过斯知仁矣。”又进二寸,后不能禁,任其抽拽。后知其将泄,怡然感之,以身贴定者,移时而起。自此与曹坐则叠股,寝则连肩,情爱万状。 一日,与曹宴乐于挹香亭,谓曹曰:“我虽与君久相交狎,未尝尽入肉具,今日试为之,以畅其美。”乃仰卧高枕,以叠藉其腰。曹执肉具投阴口,不令深入。后情动不能遏,急欲送进,淫津流溢,若蛙之吐涎。曹曰:“深入妙乎?”后瞑目嘻笑,复进二寸许。后柔声气促,乃架两足于敖曹背上,拔拽数十番。曹戏谓曰:“阴中可热痒否?”后曰:“美不可言。”且问所余几何,曹曰:“二寸余。”后曰:“此去尤巨,当渐入佳境,不可暴入。”曹曰:“到此地位,势不容已。”直至其根,后情甚快,乃以体着敖曹,举股摇荡者百余度。低语曹曰:“且勿动,我飘然菲知所之矣。”有顷,后两足纾缓,顿令息微,神思昏愦。敖曹惊怖,即抽出肉具,扶后起坐。久而方苏。后瞪目观敖曹曰:“此后更不宜如此粗率,若不少息,我因而长逝,汝则奈何?”曹曰:“陛下不耐事,几破臣胆,使不得毕佳兴也。” 一日,后折海棠一枝,笑插鬓傍,酥胸半露,体怠香妍,乃倚于翠微屏,斜睨敖曹。敖曹情思跃然而起,即以手抚一肩,两脸相偎。后吐舌亲敖曹,敖曹即抱后腰,倚屏立而淫之。已而携手后苑,见绿杨深处,双禽相狎,后情复发曰:“可以人而不如鸟乎?”即命左右具墩褥,各去衣裳。后曰:“今当效禽鸟之乐。”乃伏于茵褥之上,敖曹以肉具从后而入。后复反首亲敖曹,其欢乐之情,诚难以言语形容者。 是岁六月晚凉,后卧清风阁,时月色朗然,见后姿体莹玉,光彩掩映,情兴难遏,肉具掘起。戏将后两股拨末,徐以肉具插入阴中。后星眸乍转,已被抽拽数次矣。梦魂中不觉手抱曹背笑曰:“不俟君命,深入禁闱,汝当何罪?”对曰:“突入鸿门,无非尽忠。”后大喜,纵身恣其抽送者数百。后讪笑曰:“虽淫娼贱妇,不是过矣。”曹与后淫狎过甚,无复君臣之礼。每置后于怀,饮酒自饮其半,以半使后饮之。后亦欣然承受。遇晚辄令小嫔,执烛傍侍,使曹仰卧,后在上自为抽拔,俯首看其往来之妙。情思飞越,至四鼓,凡五湿巾帕。曹恐后力乏,转后在下,直送至根,复抽至首者数百余回。后瞑目颤声不绝,谓曹曰:“此一交,比常更觉不同,可著力多耍一时,即死甘心也。”良久,曹觉精泄,以口啮后脸,后乐极失声,大呼曰:“好儿子,我死也。”一泄如注。敖曹抽出肉具,后情未休,用缯巾拭净肉具,以口吮之。敖曹肉具复振,又为交合。抽拽无算,是后交接无度,天下贱恶之。 一日,乃载黄金罗绮,同至武承嗣家,令馆于密室。承嗣领旨,侍奉敖曹有加。一晚,有宠姬柏香,慕曹丰采,夜潜奔就,与之交接,百计不能入,但濡首而已。柏香情极难忍,口啮曹臂,悒悒而去。后武后崩,敖曹隐身而去,不知所向云。
隋唐两朝志传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隋唐两朝志传》,十二卷一百二十回。题为“东原罗贯中罗本编辑”、“西蜀升庵杨慎批评”,此书从隋末写到唐末僖宗年代,前面九十一回写隋亡唐兴的历史,后面二十多回,概述了贞观以后二百多年历史,虎头蛇尾,十分潦草。《隋唐志传》原本未见,清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长洲褚人获〔11〕有改订本,易名《隋唐演义》,序有云,“《隋唐志传》创自罗氏,纂辑于林氏,可谓善矣。然始于隋宫剪彩,则前多阙略,厥后补缀唐季一二事,又零星不联属,观者犹有议焉。”其概要可识矣。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隋唐两朝志传》,十二卷一百二十回。题为“东原罗贯中罗本编辑”、“西蜀升庵杨慎批评”,此书从隋末写到唐末僖宗年代,前面九十一回写隋亡唐兴的历史,后面二十多回,概述了贞观以后二百多年历史,虎头蛇尾,十分潦草。《隋唐志传》原本未见,清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长洲褚人获〔11〕有改订本,易名《隋唐演义》,序有云,“《隋唐志传》创自罗氏,纂辑于林氏,可谓善矣。然始于隋宫剪彩,则前多阙略,厥后补缀唐季一二事,又零星不联属,观者犹有议焉。”其概要可识矣。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武穆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武穆精忠传》、《宋精忠传》、《岳武穆王精忠传》、《岳鄂武穆王精忠传》、《精忠传》)版本:明代小说。七十五回。作者:题熊大木撰。内容:写岳飞出身,立志精忠报国,驰骋沙场,身先士卒,骁勇无比,卒被秦桧陷害,死后显灵,秦桧冥司遭报、以告慰岳飞忠魂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善良的愿望。此书结构完整,编年记事详实,对后世有关岳飞题材的小说戏曲创作,影响深远。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又名《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武穆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武穆精忠传》、《宋精忠传》、《岳武穆王精忠传》、《岳鄂武穆王精忠传》、《精忠传》)版本:明代小说。七十五回。作者:题熊大木撰。内容:写岳飞出身,立志精忠报国,驰骋沙场,身先士卒,骁勇无比,卒被秦桧陷害,死后显灵,秦桧冥司遭报、以告慰岳飞忠魂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善良的愿望。此书结构完整,编年记事详实,对后世有关岳飞题材的小说戏曲创作,影响深远。
禅真逸史
《禅真逸史》,全称《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八卷四十回。明末方汝浩编著。据该书刊行人夏履先书前所撰《凡例》,知道早在元代就存有一个“意晦词古,不入里耳”的内府旧本,今本乃是在原作基础上,“刊落陈诠,独标新异”,并使之“描写精工,形容婉切”,面铺演成四十回的规模。所以,它是明代旧小说加工风气下的一个改编增补本。旧本作者已不能详考,改编者方汝浩亦鲜为人知,现仅知道,他号清溪道人,也称清心道人,还写过一部以酒色财气为神魔的《扫魅敦伦东度记》。其乡贯说法不一。孙楷第先生据日本日光晃山慈眼堂藏明本“囗水方汝浩清溪道人”题识,谓为洛阳人。戴不凡疑“囗水”系“囗水”之误,且交友中有“古吴”爽阁主人,评阅人有“西湖渔叟”,疑其为浙江人。谭正璧以洛阳为其原籍,杭州为居所,也成一说。 这部小说的情节十分曲折,它描述的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将军林时茂禀性忠直,因事与丞相高欢之子高澄结仇,他深恐高澄日后报复,就削发为僧,改名澹然,逃奔梁国。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正住持钟守净贪鄙好色,不守清规,澹然好言相劝,反结怨怀恨,并以谗言说动武帝,欲加迫害。澹然得报,连夜潜出,历尽艰辛,死里逃生,重返东魏。在张家庄,澹然因除妖得到仙人所授三卷天书,从此定居研习,修真授徒,拯世济民。这是前二十回以林澹然为中心人物的一条情节主线。后二十回,人物与情节都有变化,林澹然已退居幕后,他的三个门徒杜伏威、薛举、张善相走到台前,情节转而叙述他们的家世以及成长、结义的过程,以浓笔重墨描述北齐时代,四海滔滔,他们竟联络各路英雄,高举义旗,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攻城夺府,于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久受段韶招降,列士封王,镇守西蜀。至隋末,复归降李世民。唐初,澹然圆寂,杜、薛、张经仙人点化,大梦顿觉,遂弃位学道,云游方外。唐高祖各敕赠灵圣大禅师及普化真人、普利真人、普济真人封号,一释三真,均成正果。故事翻腾变化,条分缕析,至最后方豁然开朗,点明题意。 全书的整体构架是一个佛教故事,它先写澹然的德行,意在强调佛家的精神修炼,其后专叙杜伏威诸人之事,也是借以展示澹然的事业和高风。“迹种种异,道种种同”,故最后指迷说教,皈于佛道。这样张扬佛教,是与南北朝时代南梁、北魏佛教的广泛传播和大力发展相适应的。南北朝时期又是儒、释、道三教大论辩的年代,经过激烈的论争,结果是互相汲取,在某些方面融合起来。所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或为释氏高人,或为释氏门徒,他们都得到仙家的传示,崇尚神仙符箓,并学了道家观星望气、补阳炼阴、驱神役鬼一套法术,俨然是一批道者。不宁唯是,在这些释道高人的内心深处,又满是纲常名教的思想,诛奸锄妖、辅佐明主、留名青史的雄心,不得意时,也是高山流水、长啸狂歌的志趣,全是儒家者流的行藏。可见,释而道,道而儒,三教合流,三教互补,正是这部小说总体思想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反映了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演变的真实面貌。我国古代小说中,没有哪一部作品如此鲜明地打上这种宗教思想密切交融的印记,这就为它在思想文化史和小说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 这部小说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于:它通过对梁、魏社会现实的描写,表现了庸君媚臣礼佛参禅,造成了奸佞得势,英雄斥逐,朝政废弛,烟尘四起的恶果。以侯景之乱为结局,作品写出了国家沦亡、生民涂炭的不幸,对梁武帝一心追求极乐世界,最终幽居宫禁、饿死台城的下场作了辛辣的讽刺,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干戈四境尚谈经,国破家亡佛不灵”的历史教训。小说以钟守净为反面典型,揭露了上层僧侣贪财好色、伤风败俗的丑行,暴露了他们口诵弥陀、心藏荆棘的阴险嘴脸,使人们看到被梁武帝定为国教的佛教教会势力的黑暗面。作品还通过对萧梁、东魏、北齐诸国社会矛盾的描写,使人们看到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害民的官府。盘剥百姓的豪绅。举朝上下有牛进、周乾、桑皮筋、吴恢、蒋太守、汤思忠、甄雍一类贪官污吏为非作歹、残害无辜,才促发了薛志义、缪一麟、杜伏威等英雄揭竿而起。作者多处赞扬了他们的绿林高义,肯定了这些起义英雄剪戮豪强、济困怜贫、替天行道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因而继承了古典小说民主性思想的光彩。 历史在这里只是现实的镜子。作者的用意不是驻足过去,而是指向现实。我们很容易发现,小说的内容是相当明代化的。例如,梁武帝拿问犯人,使唤的竟是明代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处人的极刑是跟明代酷刑相一致的剥皮揎草;唱的丽词艳曲,大多是明代特有的民歌俗曲。这种历史失真现象,也表现出《禅真逸史》与明代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作品揭露的上述矛盾,正是明代中后期昏君庸主崇释好道,宠用奸佞,朝政腐败,以至外族入侵、危机四起的现实矛盾的反映。《凡例》所谓“欲期警世”者在此,徐良辅序所谓“其间挽回主张,寓有微意”者亦在此。从这种现实性出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明代政治的、宗教的、民俗的、艺术的诸种生活的情状。其间“圣主贤臣、庸君媚子,义夫节妇、恶棍淫娼,清廉(女幸)直、贪鄙奸邪,盖世英雄、么么小丑,真机将略、诈力阴谋,释道儒风、幽期密约,以至世运转移,人情翻覆,天文地理之征符,牛鬼蛇神之变幻,靡不毕具”。这种驳杂斑斓的色调,有助于我们对明代的社会实际生活有更具体、广泛的认识。 应该指出,《禅真逸史》也充塞着不少思想糟粕。它有儒家的忠君思想,纲常名教的教条,顺天知命的天命论观点,也有释、道两家根深蒂固的虚无主义、无为主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等教义,和发源于宗教迷信的神仙法术,真是处处可见,无孔不入,使小说笼罩了一层宗教性的迷雾。不仅如此,作者从儒家的天命观和纲常伦理观念出发,在主要人物身上,鼓吹急流勇退、顺天安命的妥协精神;从道、释二家清心寡欲、委弃红尘的教义出发,安排了修真慕道、飞升霞举的归宿。这样,作品所描述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就被弓;上一条投降的道路,并以失败而告终。作者对投降主义的沤歌与提倡,集中暴露了作者政治思想的阶级属性。总之,由于《禅真逸史》在思想上把儒、释、道主教合为一体,这就必然给作品带来它们固有的消极思想。 《禅真逸史》出现于明代末期,这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都已相继问世,传统的历史小说、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和人情小说的艺术成就,都得到高度的发展。在一个个艺术高峰面前,作者既缺乏才力,又缺乏胆识,不能另辟蹊径,而是力图把传统小说的不同内容和艺术手法融合在一起,兼收并取,渗透综合。所以,从作品反映的南北朝历史背景,从这一百余年发生的历史、社会事件和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人物来看,自始至终都有浓厚的历史气氛,叙事方式也接近于讲史。它对《三国演义》的一些模仿,也留下了历史小说的印记。与此同时,它又受到《水浒传》的强烈影响,不仅书中那些锄奸去恶、替天行道的英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都好似梁山上的好汉;就是其中的情节语言,也经常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表现出着意师承《水浒》的痕迹。此外,它还注目于市井小民,帮闲蔑片,加强社会风俗画的色彩,大有《金瓶梅》的笔法;旁门左道、神仙幻术的穿插,又是《封神演义》、《西游记》一类神魔小说的手段。可见作者虽有博采众长之功,却无艺术独创之力。这样一部综合体的小说,就成为我国话本小说不同源流汇集后的产物。虽然如此,这部小说仍有不可抹煞的优点,如气格宏大,情节动人,针线密缝,血脉流贯,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畅达传神,这些都非三流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作品中所写的人物,如东魏的高欢、高澄、侯景、丁和,梁的萧正德、谢举、傅岐、朱异、张绾,齐的和士开、穆提婆、段韶、韩长鸾、张雕,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他们的行事与性格也大致有凭有据,不曾随意杜撰。这有利于创作一个历史感的氛围,表现出历史小说的特质。但作者一进入主要人物的创作,便换了一副笔墨。书中前半部所着力刻画的林澹然、钟守净,便是虚构的角色。六朝僧传中既没有澹然这样的高僧,史中也无武帝临幸的妙相宝寺。作者以灵动的文字,描摹结撰,而神态毕肖,颇见工力。后半部写的杜、薛、张三人,则在半虚半实之间。说它实,是因为他们确实起过兵,打过仗,拥兵称王,威震一时,曾使朝廷大伤脑筋。但是,他们是隋末分别在江淮、陇右、许州兴起的几支武装力量,彼此从未联合,根本不是“三结义”式大聚义。他们的身分相距很远,杜伏威贫困出身,张善相做过下层小吏,薛举一开始就是地方豪右,缺乏结义合作的基础。他们起事的时候,北齐早已灭亡,段韶已经去世,对他们进行军事镇压的主要是隋炀帝和李世民,小说写他们同受齐主、段韶招抚完全不实。况且,北齐时代,疆域窄小,西部边界不过山西、河南,西秦、巴蜀属北周地盘,齐主何能封西川的楚州、沪州、信州作三大王的封地?他们的结局都很惨,杜伏威在武德七年暴卒,大约是被毒死的。张善相归降以后,守伊州,为王世充所困。张数次求援,唐高祖故不发兵,以至城陷被杀。薛举于武德元年病死军中,可称善终,但其于投降世民后,被腰斩于长安,全家不得免。他们的下场,一点也不像小说所写的那么美妙。这种种矛盾,表现出小说与历史的显著区别。 《禅真逸史》存世版本不少。现知主要有日本日光晃山慈眼堂所藏古杭爽阁主人刻本,马廉旧藏自下翼圣斋本,二本各有插图二十叶。还有无图而增唐太史令傅奕序本。这三种大致为明刻本。清初和清代中叶,有爽阁藏版复刻本和翼圣斋本复刻本,还有文新堂本、据本衙藏板梓行的中小型本、明新堂本。清末有改题《妙相寺全传》和《大梁野史》的石印本,近世有张静庐点校本。我们这次整理则以清初“本衙爽阁主人”复刻本为底本,参照乾隆复刻精批本、本衙梓行的中型本和张氏点校本,择善而从。书中除图像、圈点、集评及个别文字作了删节,史实失误处作了更正外,不作改动,力求保持原貌。失检之处自不能免,尚望读者指正。
《禅真逸史》,全称《新镌批评出像通俗奇侠禅真逸史》,八卷四十回。明末方汝浩编著。据该书刊行人夏履先书前所撰《凡例》,知道早在元代就存有一个“意晦词古,不入里耳”的内府旧本,今本乃是在原作基础上,“刊落陈诠,独标新异”,并使之“描写精工,形容婉切”,面铺演成四十回的规模。所以,它是明代旧小说加工风气下的一个改编增补本。旧本作者已不能详考,改编者方汝浩亦鲜为人知,现仅知道,他号清溪道人,也称清心道人,还写过一部以酒色财气为神魔的《扫魅敦伦东度记》。其乡贯说法不一。孙楷第先生据日本日光晃山慈眼堂藏明本“囗水方汝浩清溪道人”题识,谓为洛阳人。戴不凡疑“囗水”系“囗水”之误,且交友中有“古吴”爽阁主人,评阅人有“西湖渔叟”,疑其为浙江人。谭正璧以洛阳为其原籍,杭州为居所,也成一说。 这部小说的情节十分曲折,它描述的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将军林时茂禀性忠直,因事与丞相高欢之子高澄结仇,他深恐高澄日后报复,就削发为僧,改名澹然,逃奔梁国。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正住持钟守净贪鄙好色,不守清规,澹然好言相劝,反结怨怀恨,并以谗言说动武帝,欲加迫害。澹然得报,连夜潜出,历尽艰辛,死里逃生,重返东魏。在张家庄,澹然因除妖得到仙人所授三卷天书,从此定居研习,修真授徒,拯世济民。这是前二十回以林澹然为中心人物的一条情节主线。后二十回,人物与情节都有变化,林澹然已退居幕后,他的三个门徒杜伏威、薛举、张善相走到台前,情节转而叙述他们的家世以及成长、结义的过程,以浓笔重墨描述北齐时代,四海滔滔,他们竟联络各路英雄,高举义旗,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攻城夺府,于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久受段韶招降,列士封王,镇守西蜀。至隋末,复归降李世民。唐初,澹然圆寂,杜、薛、张经仙人点化,大梦顿觉,遂弃位学道,云游方外。唐高祖各敕赠灵圣大禅师及普化真人、普利真人、普济真人封号,一释三真,均成正果。故事翻腾变化,条分缕析,至最后方豁然开朗,点明题意。 全书的整体构架是一个佛教故事,它先写澹然的德行,意在强调佛家的精神修炼,其后专叙杜伏威诸人之事,也是借以展示澹然的事业和高风。“迹种种异,道种种同”,故最后指迷说教,皈于佛道。这样张扬佛教,是与南北朝时代南梁、北魏佛教的广泛传播和大力发展相适应的。南北朝时期又是儒、释、道三教大论辩的年代,经过激烈的论争,结果是互相汲取,在某些方面融合起来。所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或为释氏高人,或为释氏门徒,他们都得到仙家的传示,崇尚神仙符箓,并学了道家观星望气、补阳炼阴、驱神役鬼一套法术,俨然是一批道者。不宁唯是,在这些释道高人的内心深处,又满是纲常名教的思想,诛奸锄妖、辅佐明主、留名青史的雄心,不得意时,也是高山流水、长啸狂歌的志趣,全是儒家者流的行藏。可见,释而道,道而儒,三教合流,三教互补,正是这部小说总体思想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反映了我国古代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演变的真实面貌。我国古代小说中,没有哪一部作品如此鲜明地打上这种宗教思想密切交融的印记,这就为它在思想文化史和小说史上取得了一席之地。 这部小说积极的思想意义在于:它通过对梁、魏社会现实的描写,表现了庸君媚臣礼佛参禅,造成了奸佞得势,英雄斥逐,朝政废弛,烟尘四起的恶果。以侯景之乱为结局,作品写出了国家沦亡、生民涂炭的不幸,对梁武帝一心追求极乐世界,最终幽居宫禁、饿死台城的下场作了辛辣的讽刺,并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干戈四境尚谈经,国破家亡佛不灵”的历史教训。小说以钟守净为反面典型,揭露了上层僧侣贪财好色、伤风败俗的丑行,暴露了他们口诵弥陀、心藏荆棘的阴险嘴脸,使人们看到被梁武帝定为国教的佛教教会势力的黑暗面。作品还通过对萧梁、东魏、北齐诸国社会矛盾的描写,使人们看到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害民的官府。盘剥百姓的豪绅。举朝上下有牛进、周乾、桑皮筋、吴恢、蒋太守、汤思忠、甄雍一类贪官污吏为非作歹、残害无辜,才促发了薛志义、缪一麟、杜伏威等英雄揭竿而起。作者多处赞扬了他们的绿林高义,肯定了这些起义英雄剪戮豪强、济困怜贫、替天行道的合理性与正义性,因而继承了古典小说民主性思想的光彩。 历史在这里只是现实的镜子。作者的用意不是驻足过去,而是指向现实。我们很容易发现,小说的内容是相当明代化的。例如,梁武帝拿问犯人,使唤的竟是明代的特务机关锦衣卫;处人的极刑是跟明代酷刑相一致的剥皮揎草;唱的丽词艳曲,大多是明代特有的民歌俗曲。这种历史失真现象,也表现出《禅真逸史》与明代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作品揭露的上述矛盾,正是明代中后期昏君庸主崇释好道,宠用奸佞,朝政腐败,以至外族入侵、危机四起的现实矛盾的反映。《凡例》所谓“欲期警世”者在此,徐良辅序所谓“其间挽回主张,寓有微意”者亦在此。从这种现实性出发,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明代政治的、宗教的、民俗的、艺术的诸种生活的情状。其间“圣主贤臣、庸君媚子,义夫节妇、恶棍淫娼,清廉(女幸)直、贪鄙奸邪,盖世英雄、么么小丑,真机将略、诈力阴谋,释道儒风、幽期密约,以至世运转移,人情翻覆,天文地理之征符,牛鬼蛇神之变幻,靡不毕具”。这种驳杂斑斓的色调,有助于我们对明代的社会实际生活有更具体、广泛的认识。 应该指出,《禅真逸史》也充塞着不少思想糟粕。它有儒家的忠君思想,纲常名教的教条,顺天知命的天命论观点,也有释、道两家根深蒂固的虚无主义、无为主义,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等教义,和发源于宗教迷信的神仙法术,真是处处可见,无孔不入,使小说笼罩了一层宗教性的迷雾。不仅如此,作者从儒家的天命观和纲常伦理观念出发,在主要人物身上,鼓吹急流勇退、顺天安命的妥协精神;从道、释二家清心寡欲、委弃红尘的教义出发,安排了修真慕道、飞升霞举的归宿。这样,作品所描述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就被弓;上一条投降的道路,并以失败而告终。作者对投降主义的沤歌与提倡,集中暴露了作者政治思想的阶级属性。总之,由于《禅真逸史》在思想上把儒、释、道主教合为一体,这就必然给作品带来它们固有的消极思想。 《禅真逸史》出现于明代末期,这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都已相继问世,传统的历史小说、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和人情小说的艺术成就,都得到高度的发展。在一个个艺术高峰面前,作者既缺乏才力,又缺乏胆识,不能另辟蹊径,而是力图把传统小说的不同内容和艺术手法融合在一起,兼收并取,渗透综合。所以,从作品反映的南北朝历史背景,从这一百余年发生的历史、社会事件和一系列真实的历史人物来看,自始至终都有浓厚的历史气氛,叙事方式也接近于讲史。它对《三国演义》的一些模仿,也留下了历史小说的印记。与此同时,它又受到《水浒传》的强烈影响,不仅书中那些锄奸去恶、替天行道的英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都好似梁山上的好汉;就是其中的情节语言,也经常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表现出着意师承《水浒》的痕迹。此外,它还注目于市井小民,帮闲蔑片,加强社会风俗画的色彩,大有《金瓶梅》的笔法;旁门左道、神仙幻术的穿插,又是《封神演义》、《西游记》一类神魔小说的手段。可见作者虽有博采众长之功,却无艺术独创之力。这样一部综合体的小说,就成为我国话本小说不同源流汇集后的产物。虽然如此,这部小说仍有不可抹煞的优点,如气格宏大,情节动人,针线密缝,血脉流贯,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畅达传神,这些都非三流小说所能望其项背。 作品中所写的人物,如东魏的高欢、高澄、侯景、丁和,梁的萧正德、谢举、傅岐、朱异、张绾,齐的和士开、穆提婆、段韶、韩长鸾、张雕,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他们的行事与性格也大致有凭有据,不曾随意杜撰。这有利于创作一个历史感的氛围,表现出历史小说的特质。但作者一进入主要人物的创作,便换了一副笔墨。书中前半部所着力刻画的林澹然、钟守净,便是虚构的角色。六朝僧传中既没有澹然这样的高僧,史中也无武帝临幸的妙相宝寺。作者以灵动的文字,描摹结撰,而神态毕肖,颇见工力。后半部写的杜、薛、张三人,则在半虚半实之间。说它实,是因为他们确实起过兵,打过仗,拥兵称王,威震一时,曾使朝廷大伤脑筋。但是,他们是隋末分别在江淮、陇右、许州兴起的几支武装力量,彼此从未联合,根本不是“三结义”式大聚义。他们的身分相距很远,杜伏威贫困出身,张善相做过下层小吏,薛举一开始就是地方豪右,缺乏结义合作的基础。他们起事的时候,北齐早已灭亡,段韶已经去世,对他们进行军事镇压的主要是隋炀帝和李世民,小说写他们同受齐主、段韶招抚完全不实。况且,北齐时代,疆域窄小,西部边界不过山西、河南,西秦、巴蜀属北周地盘,齐主何能封西川的楚州、沪州、信州作三大王的封地?他们的结局都很惨,杜伏威在武德七年暴卒,大约是被毒死的。张善相归降以后,守伊州,为王世充所困。张数次求援,唐高祖故不发兵,以至城陷被杀。薛举于武德元年病死军中,可称善终,但其于投降世民后,被腰斩于长安,全家不得免。他们的下场,一点也不像小说所写的那么美妙。这种种矛盾,表现出小说与历史的显著区别。 《禅真逸史》存世版本不少。现知主要有日本日光晃山慈眼堂所藏古杭爽阁主人刻本,马廉旧藏自下翼圣斋本,二本各有插图二十叶。还有无图而增唐太史令傅奕序本。这三种大致为明刻本。清初和清代中叶,有爽阁藏版复刻本和翼圣斋本复刻本,还有文新堂本、据本衙藏板梓行的中小型本、明新堂本。清末有改题《妙相寺全传》和《大梁野史》的石印本,近世有张静庐点校本。我们这次整理则以清初“本衙爽阁主人”复刻本为底本,参照乾隆复刻精批本、本衙梓行的中型本和张氏点校本,择善而从。书中除图像、圈点、集评及个别文字作了删节,史实失误处作了更正外,不作改动,力求保持原貌。失检之处自不能免,尚望读者指正。
西汉演义
小说主要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项羽、刘邦反秦暴政及灭秦后楚汉相争的故事。描绘了项羽、刘邦、张良、韩信等一大批历史人物的形象。
小说主要叙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项羽、刘邦反秦暴政及灭秦后楚汉相争的故事。描绘了项羽、刘邦、张良、韩信等一大批历史人物的形象。
南朝秘史
版本:乾隆六十(1795)乙卯年原刋本。三十二卷。作者:杜纲(约1740~约1800),字振三,号草亭,江苏昆山人。少补诸生有声,老不得志,著书自娱。着有《近是集》、《北史演义》六十四卷,《南史演义》三十二卷。内容:此书承接《北史演义》,叙述宋、齐、梁、陈四朝的兴亡。创作本旨同《北史演义》,都在揭示兴亡得失的原因。
版本:乾隆六十(1795)乙卯年原刋本。三十二卷。作者:杜纲(约1740~约1800),字振三,号草亭,江苏昆山人。少补诸生有声,老不得志,著书自娱。着有《近是集》、《北史演义》六十四卷,《南史演义》三十二卷。内容:此书承接《北史演义》,叙述宋、齐、梁、陈四朝的兴亡。创作本旨同《北史演义》,都在揭示兴亡得失的原因。
西太后艳史演义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青红帮演义
本书凡6卷,共30回。叙述了青红帮自乾隆12年至清末的起始、成立、发展的历史。
本书凡6卷,共30回。叙述了青红帮自乾隆12年至清末的起始、成立、发展的历史。
姜氏秘史
明姜清撰。清,弋阳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自靖难之後,建文一朝事迹大抵遗失。是书於故案文集搜辑遗闻,编年纪载。至於地道出亡等事,则未尝载及。纪录颇见精核。案《明史稿》例议、辨野史所载建文元年二月燕王来朝、行御道、登陛不拜、为御史曾凤韶所劾,以为必无之事。而是书载凤韶劾燕王事,云本《吉安府志》。又证以南京锦衣百户潘瑄《贴黄册》,内载校尉潘安三月二十三日叙拨随侍燕王,还北平陆坐云云。据此,则来朝明矣。第不知所云潘瑄《贴黄》者,果足徵信否也。又世传王艮於成祖入城前一日,与胡靖、解缙集吴溥舍,靖、缙陈说慷慨,艮流涕而已,其後独艮死节。是书载其事而辨之,以为艮家谱载艮以建文辛巳九月卒,上遣黄观谕祭,未尝及成祖之来也。其言似乎可据。然革除之际,诛锄异已,凡效忠於建文者,皆祸及子孙。安知王氏家谱非为宗族之计,讳其死难以自全,未必遽为定论。《明史·艮传》仍用前说,盖必有所考也。
明姜清撰。清,弋阳人,正德辛未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自靖难之後,建文一朝事迹大抵遗失。是书於故案文集搜辑遗闻,编年纪载。至於地道出亡等事,则未尝载及。纪录颇见精核。案《明史稿》例议、辨野史所载建文元年二月燕王来朝、行御道、登陛不拜、为御史曾凤韶所劾,以为必无之事。而是书载凤韶劾燕王事,云本《吉安府志》。又证以南京锦衣百户潘瑄《贴黄册》,内载校尉潘安三月二十三日叙拨随侍燕王,还北平陆坐云云。据此,则来朝明矣。第不知所云潘瑄《贴黄》者,果足徵信否也。又世传王艮於成祖入城前一日,与胡靖、解缙集吴溥舍,靖、缙陈说慷慨,艮流涕而已,其後独艮死节。是书载其事而辨之,以为艮家谱载艮以建文辛巳九月卒,上遣黄观谕祭,未尝及成祖之来也。其言似乎可据。然革除之际,诛锄异已,凡效忠於建文者,皆祸及子孙。安知王氏家谱非为宗族之计,讳其死难以自全,未必遽为定论。《明史·艮传》仍用前说,盖必有所考也。
西施艳史演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说唐
《说唐》清代长篇小说。作者不详。又名《说唐全传》、《说唐演义全传》。后与《说唐后传》合刻,改名《说唐前传》。68回。故事起于隋文帝平陈,终于唐太宗统一。以瓦岗寨群雄的风云际会为中心,塑造了一大批起义英雄的形象,如秦琼、程咬金、罗成、尉迟恭等,再现了当时"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动乱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隋炀帝和宇文氏等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具有浓厚的民间传说风味和传奇色彩,是清初演义向英雄传奇演变的代表作。作品有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和宿命论思想,艺术上较为粗糙。今存最早刻本是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现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说唐》主要人物表宇文泰 北周主。 杨 忠 北周护卫大将军,封隋公。 杨 林 杨忠胞弟,靠山王。隋朝第八条好汉。 杨 坚 杨忠之子,夺周皇位,称隋文帝。 杨 勇 杨坚长子,立为太子。 杨 广 杨坚次子,封晋王,篡位称隋炀帝。 秦 彝 北齐武卫大将军。 秦 旭 北齐亲军护卫,秦彝之父。 秦 琼 字叔宝,秦彝之子,降唐后封为护国并肩王、天下都督大元帅。隋朝第十 六条好汉。 罗 艺 北齐勋爵燕公,隋封为靖边侯,秦琼之姑夫。 罗 成 罗艺之子,降唐后封为越国公。隋朝第七条好汉。 高阿左 北齐国丞相。 程咬金 字知节,瓦岗寨之主,混世魔王。降唐后封为总管、鲁国公, 李 渊 隋将,叛隋后称唐王,后称唐高祖。 李建成 李渊长子。封殷王,立为太子。 李世民 李渊次子,被炀帝封为秦王,即帝位称唐太宗。 李元吉 李渊之三子。封为齐王。 李元霸 李渊之四子,被炀帝封为赵王,隋朝第一条好汉。 柴 绍 李渊之女婿。 宇文述 隋护卫。 宇文化及 宇文述之长子,始官拜御史,后篡位称许王。 宇文士及 宇文述之次子,官拜驸马都尉。 宇文成都 宇文化及长子,隋朝第二条好汉。 伍建章 隋文帝时右仆射(太师)。 伍云召 伍建章之子,隋时官封侯爵,后自称忠孝王。隋朝第五条好汉。 韩擒虎 隋朝大将,齐国公。 罗 芳 杨林继子,大太保。 薛 亮 杨林继子,二太保: 邱 瑞 隋炀帝时为兵部尚书,长平王,后降瓦岗寨。 魏文通 隋潼关总兵,隋朝第九条好汉。 裴仁基 隋朝山马关总兵。 裴元庆 裴仁基三子,隋朝第三条好汉。后降瓦岗寨。 张大宾 隋炀帝时国丈。 王世充 隋洛阳守将,被炀帝封琼花太守。 尚师徒 隋临潼关总兵,隋朝第十条好汉。 新文礼 隋红泥关总兵,隋朝第十一条好汉。 窦建德 隋将,后称夏明王。 刘黑闼 窦建德帐下先锋,后自称后汉王。 朱 灿 隋将,后为南阳王。 苏定方 隋将,降唐后封为锡国公。 杨 素 隋将,突厥人,因有武功,御赐杨姓,称越公。 杨 约 隋大理寺卿,杨素之弟。 李 密 隋将,在瓦岗寨被拥为西魏王,后降唐。 徐茂公 瓦岗寨军师,降唐后封为镇国军师英国公。 魏 征 瓦岗寨军师,唐时授兵部尚书。 尤俊达 绿林人物,后投瓦岗寨。 尉迟恭 字敬德,先为刘武周帐下先锋,降唐后封为鄂国公。 刘武周 十八家反王之一,称定阳王。 雄阔海 绿林人物,隋朝第四条好汉。 伍天锡 绿林人物,伍云绍之族弟。隋朝第六条好汉。 齐国远 绿林人物,少华山头领。 李如珪 绿林人物,少华山头领。 单雄信 绿林人物,王世充处为驸马。隋朝第十八条好汉。 乔公山 隐士,被秦王李世民封为参军。 李 靖 京兆三原人,号药师,越公府主簿。唐封魏国公。
《说唐》清代长篇小说。作者不详。又名《说唐全传》、《说唐演义全传》。后与《说唐后传》合刻,改名《说唐前传》。68回。故事起于隋文帝平陈,终于唐太宗统一。以瓦岗寨群雄的风云际会为中心,塑造了一大批起义英雄的形象,如秦琼、程咬金、罗成、尉迟恭等,再现了当时"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动乱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隋炀帝和宇文氏等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具有浓厚的民间传说风味和传奇色彩,是清初演义向英雄传奇演变的代表作。作品有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念和宿命论思想,艺术上较为粗糙。今存最早刻本是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现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说唐》主要人物表宇文泰 北周主。 杨 忠 北周护卫大将军,封隋公。 杨 林 杨忠胞弟,靠山王。隋朝第八条好汉。 杨 坚 杨忠之子,夺周皇位,称隋文帝。 杨 勇 杨坚长子,立为太子。 杨 广 杨坚次子,封晋王,篡位称隋炀帝。 秦 彝 北齐武卫大将军。 秦 旭 北齐亲军护卫,秦彝之父。 秦 琼 字叔宝,秦彝之子,降唐后封为护国并肩王、天下都督大元帅。隋朝第十 六条好汉。 罗 艺 北齐勋爵燕公,隋封为靖边侯,秦琼之姑夫。 罗 成 罗艺之子,降唐后封为越国公。隋朝第七条好汉。 高阿左 北齐国丞相。 程咬金 字知节,瓦岗寨之主,混世魔王。降唐后封为总管、鲁国公, 李 渊 隋将,叛隋后称唐王,后称唐高祖。 李建成 李渊长子。封殷王,立为太子。 李世民 李渊次子,被炀帝封为秦王,即帝位称唐太宗。 李元吉 李渊之三子。封为齐王。 李元霸 李渊之四子,被炀帝封为赵王,隋朝第一条好汉。 柴 绍 李渊之女婿。 宇文述 隋护卫。 宇文化及 宇文述之长子,始官拜御史,后篡位称许王。 宇文士及 宇文述之次子,官拜驸马都尉。 宇文成都 宇文化及长子,隋朝第二条好汉。 伍建章 隋文帝时右仆射(太师)。 伍云召 伍建章之子,隋时官封侯爵,后自称忠孝王。隋朝第五条好汉。 韩擒虎 隋朝大将,齐国公。 罗 芳 杨林继子,大太保。 薛 亮 杨林继子,二太保: 邱 瑞 隋炀帝时为兵部尚书,长平王,后降瓦岗寨。 魏文通 隋潼关总兵,隋朝第九条好汉。 裴仁基 隋朝山马关总兵。 裴元庆 裴仁基三子,隋朝第三条好汉。后降瓦岗寨。 张大宾 隋炀帝时国丈。 王世充 隋洛阳守将,被炀帝封琼花太守。 尚师徒 隋临潼关总兵,隋朝第十条好汉。 新文礼 隋红泥关总兵,隋朝第十一条好汉。 窦建德 隋将,后称夏明王。 刘黑闼 窦建德帐下先锋,后自称后汉王。 朱 灿 隋将,后为南阳王。 苏定方 隋将,降唐后封为锡国公。 杨 素 隋将,突厥人,因有武功,御赐杨姓,称越公。 杨 约 隋大理寺卿,杨素之弟。 李 密 隋将,在瓦岗寨被拥为西魏王,后降唐。 徐茂公 瓦岗寨军师,降唐后封为镇国军师英国公。 魏 征 瓦岗寨军师,唐时授兵部尚书。 尤俊达 绿林人物,后投瓦岗寨。 尉迟恭 字敬德,先为刘武周帐下先锋,降唐后封为鄂国公。 刘武周 十八家反王之一,称定阳王。 雄阔海 绿林人物,隋朝第四条好汉。 伍天锡 绿林人物,伍云绍之族弟。隋朝第六条好汉。 齐国远 绿林人物,少华山头领。 李如珪 绿林人物,少华山头领。 单雄信 绿林人物,王世充处为驸马。隋朝第十八条好汉。 乔公山 隐士,被秦王李世民封为参军。 李 靖 京兆三原人,号药师,越公府主簿。唐封魏国公。
长春真人西游记
记载长春真人丘处机西行经过的著作。全书二卷,李志常(1193~1256)撰。
记载长春真人丘处机西行经过的著作。全书二卷,李志常(1193~1256)撰。
隋代宫闱史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皇清秘史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御香缥缈录
禦香縹緲錄慈禧後私生活實錄 清 德龄 著作為清宮野史而言,本書有它真實的一面;作為正史立場,本書則略有虛構之嫌。作者德齡郡主,是慈禧御前八位女宮中最為得寵的一位,為慈禧的近身侍官。本書所描述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宮廷政治生活內幕,對研究晚清史極具參考價值,此書也是最早的一本宮廷口述實錄。該書原為英文讀本,後由秦廋歐先生譯為中文,宛如將讀者引入歷史長河,浮現晚清宮廷生活的點點滴滴。對於研究清朝歷史的讀者,本書可以作為史料研究;對於廣大讀者,本書則是一本融史實與故事與一體的休閑讀本。
禦香縹緲錄慈禧後私生活實錄 清 德龄 著作為清宮野史而言,本書有它真實的一面;作為正史立場,本書則略有虛構之嫌。作者德齡郡主,是慈禧御前八位女宮中最為得寵的一位,為慈禧的近身侍官。本書所描述的一些鮮為人知的宮廷政治生活內幕,對研究晚清史極具參考價值,此書也是最早的一本宮廷口述實錄。該書原為英文讀本,後由秦廋歐先生譯為中文,宛如將讀者引入歷史長河,浮現晚清宮廷生活的點點滴滴。對於研究清朝歷史的讀者,本書可以作為史料研究;對於廣大讀者,本書則是一本融史實與故事與一體的休閑讀本。
二十四史通俗演义
历代兴衰演义(原名《二十四史通俗演义》)版本:原书《二十四史通俗演义》有雍正间刋本,四十四回 。本书删去原先四十一至四十四回 (各朝年号丶儒家道德丶历朝各地物产丶历朝各地灾异风俗),另增二十回 ,总计六十回 。内容:原书一至四十回 记叙盘古开天至清兵南下统一全国之大事。本书由清康熙时期,平西王吴三桂绞死明朱桂王一事写起,至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各派代表签订和约,将上海改为商埠一事止,着重在民国之事。清代雍正时人吕安世,根据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南宋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及二十四史,编成本书。书的《凡例》中说;"是书悉遵《纲鉴》,半是《纲鉴》旧文。"这倒确是事实。辑录者所做的工作,就是把不相联属的内容和费解的字句"略加删订","统二十四史事实,说得原原本本;至其中条分缕析处,亦复一线穿成",因而成为一本演义体的书。原名《纲鉴演义》,后又改为《二十四史通俗演义》。因它"半是《纲鉴》旧文",就难言"通俗。"我们这次印行时,取二者而折衷之,称为"二十四史演义"。它的内容,正如《序一》中所说:"事事悉依正史,言言若出新闻"。因此,它实际是一种简明历史知识读物。在目前这类读物缺少的情况下,是可以聊备一格的。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明代以前历史的一个大概轮廓,特别是对历朝大政及其盛衰得失,能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诚然,这本书脱胎于旧的史书,而一部二十四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由于帝王将相掌握了最高的统治权力,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关系着每个朝代的兴衰治乱,也就是关系着千百万被统治人民的命运。我们不难看到:一个朝代统治权力的动摇以至最后瓦解,往往都是由于统治者极端残暴腐朽,弄得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赤地千里,父子相食"的惨景,酿成了"乱世英雄起四方"的局面。斗争的结果,旧朝瓦解,新朝产生,新的统治者代替了旧的统治者,对被压迫者往往不得不采取某些让步措施,使他们得到一点喘息的机会,于是生产又开始上升,社会又呈现出某些繁荣景象。但由于封建制度本身的痼疾,到了一定时期,治又变成乱。这种现象,在史书上,在这本《演义》中、都归之为"天意",这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解释,我们切不可上当。但综观兴衰治乱之由,与帝王将相的品质作风、政策措施,尤其是用人行政,又不无关系,甚至关系很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的这几句话,可以说明很多朝代的致治致乱之由。这类历史经验,即使在今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足供借鉴的。
历代兴衰演义(原名《二十四史通俗演义》)版本:原书《二十四史通俗演义》有雍正间刋本,四十四回 。本书删去原先四十一至四十四回 (各朝年号丶儒家道德丶历朝各地物产丶历朝各地灾异风俗),另增二十回 ,总计六十回 。内容:原书一至四十回 记叙盘古开天至清兵南下统一全国之大事。本书由清康熙时期,平西王吴三桂绞死明朱桂王一事写起,至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各派代表签订和约,将上海改为商埠一事止,着重在民国之事。清代雍正时人吕安世,根据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南宋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及二十四史,编成本书。书的《凡例》中说;"是书悉遵《纲鉴》,半是《纲鉴》旧文。"这倒确是事实。辑录者所做的工作,就是把不相联属的内容和费解的字句"略加删订","统二十四史事实,说得原原本本;至其中条分缕析处,亦复一线穿成",因而成为一本演义体的书。原名《纲鉴演义》,后又改为《二十四史通俗演义》。因它"半是《纲鉴》旧文",就难言"通俗。"我们这次印行时,取二者而折衷之,称为"二十四史演义"。它的内容,正如《序一》中所说:"事事悉依正史,言言若出新闻"。因此,它实际是一种简明历史知识读物。在目前这类读物缺少的情况下,是可以聊备一格的。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明代以前历史的一个大概轮廓,特别是对历朝大政及其盛衰得失,能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诚然,这本书脱胎于旧的史书,而一部二十四史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由于帝王将相掌握了最高的统治权力,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关系着每个朝代的兴衰治乱,也就是关系着千百万被统治人民的命运。我们不难看到:一个朝代统治权力的动摇以至最后瓦解,往往都是由于统治者极端残暴腐朽,弄得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赤地千里,父子相食"的惨景,酿成了"乱世英雄起四方"的局面。斗争的结果,旧朝瓦解,新朝产生,新的统治者代替了旧的统治者,对被压迫者往往不得不采取某些让步措施,使他们得到一点喘息的机会,于是生产又开始上升,社会又呈现出某些繁荣景象。但由于封建制度本身的痼疾,到了一定时期,治又变成乱。这种现象,在史书上,在这本《演义》中、都归之为"天意",这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解释,我们切不可上当。但综观兴衰治乱之由,与帝王将相的品质作风、政策措施,尤其是用人行政,又不无关系,甚至关系很大。"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的这几句话,可以说明很多朝代的致治致乱之由。这类历史经验,即使在今天,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足供借鉴的。
贵妃艳史演义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樵史通俗演义
樵史通俗演义(又名《樵史演义》)版本清初刻本。四十回。作者:题“江左樵子编辑”。江左樵子,应为陆应旸(约1572~约1658),字伯生,松江青浦人。少补县学生,已而被斥,絶意仕进。内容:叙述了明末天启丶崇祯及南明弘光朝的历史。 ==============================================================================本书是描写明清易代事迹的通俗历史小说,其最大特点是由当代的人叙写亲见亲闻的史事,因而不仅所写的历史事件比较信实可征,故事情节也都有相当依据,而且还能罗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某些社会风貌,较之后代人叙写前代历史的《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一类作品,更有历史的认识意义。
樵史通俗演义(又名《樵史演义》)版本清初刻本。四十回。作者:题“江左樵子编辑”。江左樵子,应为陆应旸(约1572~约1658),字伯生,松江青浦人。少补县学生,已而被斥,絶意仕进。内容:叙述了明末天启丶崇祯及南明弘光朝的历史。 ==============================================================================本书是描写明清易代事迹的通俗历史小说,其最大特点是由当代的人叙写亲见亲闻的史事,因而不仅所写的历史事件比较信实可征,故事情节也都有相当依据,而且还能罗真实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某些社会风貌,较之后代人叙写前代历史的《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一类作品,更有历史的认识意义。
东西晋演义
《东西晋演义》(又题《绣象东西晋全志》)。分为《西晋演义》和《东晋演义》两部。 十二卷五十回。 其中《西晋》起自晋武帝太康元年王濬王浑争降吴之功,终于大兴元年晋王司马睿即帝位建立东晋。《东晋》起自建武元年司马睿即位后大赦天下,终于宋武帝永初元年刘裕受晋恭帝辞让即位,东晋灭亡。本书用文言记述东西晋的历史发展,以编年体叙述史事为主,缺乏鲜明具体的人物性格刻画,文学成就不高。
《东西晋演义》(又题《绣象东西晋全志》)。分为《西晋演义》和《东晋演义》两部。 十二卷五十回。 其中《西晋》起自晋武帝太康元年王濬王浑争降吴之功,终于大兴元年晋王司马睿即帝位建立东晋。《东晋》起自建武元年司马睿即位后大赦天下,终于宋武帝永初元年刘裕受晋恭帝辞让即位,东晋灭亡。本书用文言记述东西晋的历史发展,以编年体叙述史事为主,缺乏鲜明具体的人物性格刻画,文学成就不高。
宋代十八朝艳史演义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开辟演义
《开辟演义》,(明)周游编辑的历史演义小说。《开辟演义》,全称《开辟衍绎通俗志传》,从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夏商到周武王吊民伐罪,叙事严谨,渲染帝王事迹,笔类《三国志演义》。
《开辟演义》,(明)周游编辑的历史演义小说。《开辟演义》,全称《开辟衍绎通俗志传》,从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夏商到周武王吊民伐罪,叙事严谨,渲染帝王事迹,笔类《三国志演义》。
明代宫闱史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貂蝉艳史演义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汉代宫廷艳史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宋代宫闱史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东汉演义
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八卷三十二回。回目单句。题“珊城清远道人重编”,清远道人疑似汤显祖。 称“重编”,是针对明谢诏的《东汉演义》而言,作者在自序中道其创作缘由,说前人所为《东汉演义》, “颠倒史事, 以惑人心”,因此重编, “敷说大端,正其荒谬”。今存同文堂、善成堂、聚文堂、荣茂堂、成都九道堂等刊本。全书起于汉宣帝励精图治,迄于桓帝诛杀贤良,宠幸宦党,是在《东汉演义》的基础之上,又根据正史增删而成。
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八卷三十二回。回目单句。题“珊城清远道人重编”,清远道人疑似汤显祖。 称“重编”,是针对明谢诏的《东汉演义》而言,作者在自序中道其创作缘由,说前人所为《东汉演义》, “颠倒史事, 以惑人心”,因此重编, “敷说大端,正其荒谬”。今存同文堂、善成堂、聚文堂、荣茂堂、成都九道堂等刊本。全书起于汉宣帝励精图治,迄于桓帝诛杀贤良,宠幸宦党,是在《东汉演义》的基础之上,又根据正史增删而成。
狄青演义
李雨堂,号西湖居士,清代人,编著《狄青演义》,叙述英雄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外击西夏、内除奸臣、忠君报国的故事;以狄青为主人翁,加上忠奸势力的水火交锋,情节复杂曲折,故事丰富有趣。
李雨堂,号西湖居士,清代人,编著《狄青演义》,叙述英雄传奇人物杨宗保、包拯、狄青等忠臣良将外击西夏、内除奸臣、忠君报国的故事;以狄青为主人翁,加上忠奸势力的水火交锋,情节复杂曲折,故事丰富有趣。
五代残唐
五代残唐(又名《残唐五代史演义》)版本:明李卓吾批点本。八卷六十回 。作者:题“罗贯中编辑”,但似为明代后期无名氏作品。内容:以编年体例,描述自黄巢起义至陈桥兵变止,这段时期的动荡兴衰历史。==============================================================================《五代残唐》又名《残唐五代史演义》,作者罗贯中,依据史传,间以虚构,以编年的形式,起自黄巢起义,终于陈桥兵变,铺叙了这一动荡分裂时期兴衰演变的历史。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乱世为题材,中国历史上只有七个分裂的时代,罗贯中就写了其中三个,除《三国演义》外,相传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逐平妖传》等著作,也曾参与了《水浒传》的编纂、创作。他亦能词曲,所作的杂剧,今所知者,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三种,后二种已佚去。罗贯中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大动乱,目睹现实的纷争,对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认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动机,一方面「无过於泄愤一时,取快四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变当时话本艺术中存在的弊端,为民众,为说话艺人提供一个好的、方便的说话底本。他从社会的、文学的需要出发,对几种在民间影响较大的话本小说材,进行了搜集、整理、充实等扎实的新创工作。罗贯中的作品,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著我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我国小说发展历史崭新的一页。
五代残唐(又名《残唐五代史演义》)版本:明李卓吾批点本。八卷六十回 。作者:题“罗贯中编辑”,但似为明代后期无名氏作品。内容:以编年体例,描述自黄巢起义至陈桥兵变止,这段时期的动荡兴衰历史。==============================================================================《五代残唐》又名《残唐五代史演义》,作者罗贯中,依据史传,间以虚构,以编年的形式,起自黄巢起义,终于陈桥兵变,铺叙了这一动荡分裂时期兴衰演变的历史。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乱世为题材,中国历史上只有七个分裂的时代,罗贯中就写了其中三个,除《三国演义》外,相传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逐平妖传》等著作,也曾参与了《水浒传》的编纂、创作。他亦能词曲,所作的杂剧,今所知者,有《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三种,后二种已佚去。罗贯中经历了元末的社会大动乱,目睹现实的纷争,对人民苦难深重的生活处境比较了解,对他们的理想追求也有所认识。他从事小说创作的动机,一方面「无过於泄愤一时,取快四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改变当时话本艺术中存在的弊端,为民众,为说话艺人提供一个好的、方便的说话底本。他从社会的、文学的需要出发,对几种在民间影响较大的话本小说材,进行了搜集、整理、充实等扎实的新创工作。罗贯中的作品,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著我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我国小说发展历史崭新的一页。
唐国史补
《唐国史补》又称《国史补》,为中唐人李肇所撰,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中国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等的重要轶事小说,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仅《太平广记》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共三卷,凡三百零八条事,卷首有目录,概括每条内容以五字标题。前二卷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卷下则杂记了各类典故制度。此书上承刘餗所著《国朝传记》,并与之体例相同,卷数相当,但内容较为客观,少了许多怪异。今传刻本有明汲古阁刊影宋本、《津逮秘书》等诸本。
《唐国史补》又称《国史补》,为中唐人李肇所撰,是一部记载唐代开元至长庆之间一百年事,涉及当时的中国社会风气、朝野轶事及典章制度各个方面等的重要轶事小说,对于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仅《太平广记》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共三卷,凡三百零八条事,卷首有目录,概括每条内容以五字标题。前二卷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卷下则杂记了各类典故制度。此书上承刘餗所著《国朝传记》,并与之体例相同,卷数相当,但内容较为客观,少了许多怪异。今传刻本有明汲古阁刊影宋本、《津逮秘书》等诸本。
五代秘史
暂无简介
暂无简介
昭君艳史演义
暂缺简介。
暂缺简介。
中朝故事
《中朝故事》共二卷,作者是尉迟偓,南唐时人,事迹不详,此书为其任职史官时奉旨修纂,时题衔为朝议郎守给事中、修国史、骁骑尉,赐紫金鱼袋。中朝者,即南唐对长安之称呼。书中记唐宣、懿、昭、哀四朝故事,上卷以君臣事迹及朝廷制度为主,下卷则杂录神异怪幻之事,事有不足征信者,但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中朝故事》共二卷,作者是尉迟偓,南唐时人,事迹不详,此书为其任职史官时奉旨修纂,时题衔为朝议郎守给事中、修国史、骁骑尉,赐紫金鱼袋。中朝者,即南唐对长安之称呼。书中记唐宣、懿、昭、哀四朝故事,上卷以君臣事迹及朝廷制度为主,下卷则杂录神异怪幻之事,事有不足征信者,但仍不失其参考价值。
东汉秘史
版本:光绪十八(1892)年上海广百宋斋校印本。十卷一百二十六回。本网录入成为六十三回。作者:题“金川西湖谢诏编集”,“金陵周氏大业堂评订”。内容:自王莽出身起,叙述东汉十二帝的更替,着重光武中兴的故事。本书依《全汉志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架构,稍作补充。
版本:光绪十八(1892)年上海广百宋斋校印本。十卷一百二十六回。本网录入成为六十三回。作者:题“金川西湖谢诏编集”,“金陵周氏大业堂评订”。内容:自王莽出身起,叙述东汉十二帝的更替,着重光武中兴的故事。本书依《全汉志传》、《两汉开国中兴传志》的架构,稍作补充。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描写我国东周历史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周五百多年间列国争霸称雄的事迹。全书以古代著名史籍《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史记》作为基本叙写依据,把曲折动人而又纷繁复杂的东周历史很有条理地贯穿起来,在语言上也经阅读史籍原著更为流畅明快。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作者以西周由盛而衰的大背景为引子,以“春秋五霸”为主线,构成了全书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以“战国七雄”为主线,叙写到六国关于秦,天下统一。春秋战国许多寓意深刻、可歌可泣、生动有趣的历史事件,如“齐恒公春秋始霸”“伍子胥险过昭关”、“刺奏王图穷而匕首见”等,都写得颇得精彩;另外,对一些疑难的历史问题,作者也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清代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关于 “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字畏斋)撰《列国志传》,以武王伐纣的故事开篇,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凡余邵鱼疏忽或遗漏的地方,都根据史书作了订正,艺术上也有显著的提高,改名为《新列国志》,共108回。清代乾隆年间,秣陵(今江苏南京)蔡元放(名 □,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又作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描写我国东周历史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周五百多年间列国争霸称雄的事迹。全书以古代著名史籍《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史记》作为基本叙写依据,把曲折动人而又纷繁复杂的东周历史很有条理地贯穿起来,在语言上也经阅读史籍原著更为流畅明快。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作者以西周由盛而衰的大背景为引子,以“春秋五霸”为主线,构成了全书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以“战国七雄”为主线,叙写到六国关于秦,天下统一。春秋战国许多寓意深刻、可歌可泣、生动有趣的历史事件,如“齐恒公春秋始霸”“伍子胥险过昭关”、“刺奏王图穷而匕首见”等,都写得颇得精彩;另外,对一些疑难的历史问题,作者也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清代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关于 “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字畏斋)撰《列国志传》,以武王伐纣的故事开篇,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凡余邵鱼疏忽或遗漏的地方,都根据史书作了订正,艺术上也有显著的提高,改名为《新列国志》,共108回。清代乾隆年间,秣陵(今江苏南京)蔡元放(名 □,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又作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
禅真后史
《禅真后史》较早的刻本有明崇祯年间峥霄馆刊本、钱塘金衙梓行本。清初又有覆明刻本,后又有同治年间重刻等多种版本。其中有60回本,有53回本,有目录为53回而正文为60回本。53回本是删略原60回本中第49回至55回而成者。此本是以明刊60回本为依据,参考北京图书馆藏本。删节涉及僧尼淫邪丑行的情节。小说接《禅真逸史》,写云薛举在卢溪州托生为瞿琰,被林澹然转世而成的老僧上门化缘后带走,授以各种本领以便护国救民。后因立功而被封为东部司理,继续仗义行侠,救民疾苦。后吞服老僧所赐的四粒金丸,乃大彻大悟,白日飞升而去。全称《新镌批评出像通俗演义禅真后史》,题“清溪道人编次”、“冲和居士评校”。清溪道人即明末方汝浩(详本《古本小说集成》《禅真逸史》之提要),冲和居士无考。卷首有崇祯己巳(二年,1629)翠娱阁主人(杭州陆云龙)序文及〈禅真后史源流〉一文。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此书有明峥霄馆刊本,藏日本日光山慈眼堂。另有明末“钱塘金衙梓”本,藏北京、上海、辽宁、浙江等地图书馆。此外,尚有清末删节本,删去原书第49至55回。《禅真后史》是《禅真逸史》的续书。《后史》写唐贞末年,上帝为扫除人间暴乱,殄灭妖氛,令已成仙的薛举下凡,降生为人,名瞿琰。瞿琰经仙僧指点,通五经,精武艺。年长后诛异僧、服生番、剿邪魔、败权奸、灭毒疫、赈饥荒、除孽鳄,利物济世,屡立奇勋,历任司理、侍中、大理寺少卿、兵部左侍郎。后随仙僧林澹然修炼,驾云升天。《禅真后史》与《禅真逸史》二书在叙事时间上有联系,部分人物先后承接。但其主要的联系还是在于思想内容方面。清代翻刻的53回本虽为洁本,便于流传,但它将原本中体现“禅真”精神的色戒,以及对封建社会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形象性批判全部删除,有损作者原意。
《禅真后史》较早的刻本有明崇祯年间峥霄馆刊本、钱塘金衙梓行本。清初又有覆明刻本,后又有同治年间重刻等多种版本。其中有60回本,有53回本,有目录为53回而正文为60回本。53回本是删略原60回本中第49回至55回而成者。此本是以明刊60回本为依据,参考北京图书馆藏本。删节涉及僧尼淫邪丑行的情节。小说接《禅真逸史》,写云薛举在卢溪州托生为瞿琰,被林澹然转世而成的老僧上门化缘后带走,授以各种本领以便护国救民。后因立功而被封为东部司理,继续仗义行侠,救民疾苦。后吞服老僧所赐的四粒金丸,乃大彻大悟,白日飞升而去。全称《新镌批评出像通俗演义禅真后史》,题“清溪道人编次”、“冲和居士评校”。清溪道人即明末方汝浩(详本《古本小说集成》《禅真逸史》之提要),冲和居士无考。卷首有崇祯己巳(二年,1629)翠娱阁主人(杭州陆云龙)序文及〈禅真后史源流〉一文。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此书有明峥霄馆刊本,藏日本日光山慈眼堂。另有明末“钱塘金衙梓”本,藏北京、上海、辽宁、浙江等地图书馆。此外,尚有清末删节本,删去原书第49至55回。《禅真后史》是《禅真逸史》的续书。《后史》写唐贞末年,上帝为扫除人间暴乱,殄灭妖氛,令已成仙的薛举下凡,降生为人,名瞿琰。瞿琰经仙僧指点,通五经,精武艺。年长后诛异僧、服生番、剿邪魔、败权奸、灭毒疫、赈饥荒、除孽鳄,利物济世,屡立奇勋,历任司理、侍中、大理寺少卿、兵部左侍郎。后随仙僧林澹然修炼,驾云升天。《禅真后史》与《禅真逸史》二书在叙事时间上有联系,部分人物先后承接。但其主要的联系还是在于思想内容方面。清代翻刻的53回本虽为洁本,便于流传,但它将原本中体现“禅真”精神的色戒,以及对封建社会不合理婚姻制度的形象性批判全部删除,有损作者原意。
杨太真外传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五虎征西
五虎征西(又名《五虎平西前传》丶《五虎平西珍珠旗演义狄青全传》)版本:同文堂刋本。十四卷一百十二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本书是《杨家将演义》的分支。与《万花楼演义》同脉络,但情节内容自成首尾,叙述宋仁宗命狄青等五虎将征西的故事。不少戏曲剧目取材于此。
五虎征西(又名《五虎平西前传》丶《五虎平西珍珠旗演义狄青全传》)版本:同文堂刋本。十四卷一百十二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本书是《杨家将演义》的分支。与《万花楼演义》同脉络,但情节内容自成首尾,叙述宋仁宗命狄青等五虎将征西的故事。不少戏曲剧目取材于此。
飞龙全传
《飞龙全传》讲的是宋朝开国太祖赵匡胤的故事。话说从古以来,国运递更,皆有定数,治极则乱,乱极则治,一定之理也。天下自唐季以来,五代纷更,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十三君,僭窃相踵,战争不息,人民有倒悬之苦,将士多汗马之劳,终于立国不长,究非真命之主。独至大宋,圣人应运而兴,御极以来,削平伪镇,把锦绣江山,奠定得十分安固,相传三百年鸿业。历国恁般久长,这也因他神武不杀,仁义居心,所以如此。观其伐南唐时,命曹彬云:“城陷之日,慎勿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只此数语,便如《孟子》所谓:“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矣。”然此仁心义闻,虽三尺童子,亦知其为尧、舜之君也,不必烦言多赘。只就他未登九五之时,把那三打韩通、禅州结义这许多事迹,表白出来,可以使闻者惊心,观者吐舌。方知英雄举动,迥异庸愚,毕竟有掀天拔地之形,搅海翻江之势;正如暗中指使,冥里施为,诚有不期然而然者。有诗为证:龙虎行藏自不同,辉煌事业有奇踪。时君若肯行仁政,真主如何降九重?
《飞龙全传》讲的是宋朝开国太祖赵匡胤的故事。话说从古以来,国运递更,皆有定数,治极则乱,乱极则治,一定之理也。天下自唐季以来,五代纷更,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十三君,僭窃相踵,战争不息,人民有倒悬之苦,将士多汗马之劳,终于立国不长,究非真命之主。独至大宋,圣人应运而兴,御极以来,削平伪镇,把锦绣江山,奠定得十分安固,相传三百年鸿业。历国恁般久长,这也因他神武不杀,仁义居心,所以如此。观其伐南唐时,命曹彬云:“城陷之日,慎勿杀戮。设若困斗,则李煜一门,不可加害。”只此数语,便如《孟子》所谓:“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矣。”然此仁心义闻,虽三尺童子,亦知其为尧、舜之君也,不必烦言多赘。只就他未登九五之时,把那三打韩通、禅州结义这许多事迹,表白出来,可以使闻者惊心,观者吐舌。方知英雄举动,迥异庸愚,毕竟有掀天拔地之形,搅海翻江之势;正如暗中指使,冥里施为,诚有不期然而然者。有诗为证:龙虎行藏自不同,辉煌事业有奇踪。时君若肯行仁政,真主如何降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