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二度梅
二度梅(又名《二度梅奇说》丶《忠孝节义二度梅全传》)作者:题“惜阴堂主人编辑,绣虎堂主人评阅。”内容:叙述梅、陈二家沉冤得雪,奸臣卢杞最终得诛的故事。==============================================================================清初天花主人小说《二度梅全传》。述唐肃宗时历成知县梅櫆得罪奸相卢杞,卢矫旨诛梅全家。梅子良玉与书童喜童逃出,拟投奔岳父侯鸾,闻侯势利,乃由喜童冒名前往试之,果为所执,并欲解京领赏,喜童自杀。良玉逃至扬州,冒名喜童,为梅櫆好友陈日升收留于陈家为仆。一日,陈见园中盛开之梅被风雨吹落,由此想到好友梅櫆无辜被害,万念俱灰,欲出家为僧,家人劝阻,陈言除非梅开二度,才可息出家之念。良玉感念万端,夜间作文祝告上苍,为陈女杏元发现。次日果然梅开二度,杏元告诸老父,陈遂以杏元许配良玉。朝廷与番邦议和,卢杞以杏元美,命杏元和亲,由良玉与杏元之弟春主护送。在山西邯郸之重台,杏元在与良玉泣别后跳崖自杀,良玉与春生逃走。杏元为神所救,化名江月英,御史邹伯符收为义女,与邹女云英感情甚笃。良玉与春生途中遇盗失散。良玉化名穆云,由冯乐天荐与邹伯符,邹爱其才,令其往大名府家中,另嘱夫人招为婿。良玉在邹家思念杏元,出杏元所赠之玉钗,婢女春香窃之,杏元见而疑良玉己死,优伤成疾;良玉失钗亦忧急成病。事为云英所知,查明实情,邹夫人乃以二女许良玉。春生与良玉失散后落水,为周渔婆救起,周以女玉姐妻之。济南知府子江魁强抢玉姐,春生向良玉之母舅节度使邱山申告,邱断还玉姐,爱春生才,留于府中。时良玉之母邱夫人亦逃避于邱府,见春生,方知良玉未死,邱山又以女云仙许配春生。后良玉、春生分别以穆云、邱魁之名得中状元、榜眼。唐帝查明卢杞陷害忠良真相,下旨法办,良玉、春生复姓封官,梅、陈二家团圆。
二度梅(又名《二度梅奇说》丶《忠孝节义二度梅全传》)作者:题“惜阴堂主人编辑,绣虎堂主人评阅。”内容:叙述梅、陈二家沉冤得雪,奸臣卢杞最终得诛的故事。==============================================================================清初天花主人小说《二度梅全传》。述唐肃宗时历成知县梅櫆得罪奸相卢杞,卢矫旨诛梅全家。梅子良玉与书童喜童逃出,拟投奔岳父侯鸾,闻侯势利,乃由喜童冒名前往试之,果为所执,并欲解京领赏,喜童自杀。良玉逃至扬州,冒名喜童,为梅櫆好友陈日升收留于陈家为仆。一日,陈见园中盛开之梅被风雨吹落,由此想到好友梅櫆无辜被害,万念俱灰,欲出家为僧,家人劝阻,陈言除非梅开二度,才可息出家之念。良玉感念万端,夜间作文祝告上苍,为陈女杏元发现。次日果然梅开二度,杏元告诸老父,陈遂以杏元许配良玉。朝廷与番邦议和,卢杞以杏元美,命杏元和亲,由良玉与杏元之弟春主护送。在山西邯郸之重台,杏元在与良玉泣别后跳崖自杀,良玉与春生逃走。杏元为神所救,化名江月英,御史邹伯符收为义女,与邹女云英感情甚笃。良玉与春生途中遇盗失散。良玉化名穆云,由冯乐天荐与邹伯符,邹爱其才,令其往大名府家中,另嘱夫人招为婿。良玉在邹家思念杏元,出杏元所赠之玉钗,婢女春香窃之,杏元见而疑良玉己死,优伤成疾;良玉失钗亦忧急成病。事为云英所知,查明实情,邹夫人乃以二女许良玉。春生与良玉失散后落水,为周渔婆救起,周以女玉姐妻之。济南知府子江魁强抢玉姐,春生向良玉之母舅节度使邱山申告,邱断还玉姐,爱春生才,留于府中。时良玉之母邱夫人亦逃避于邱府,见春生,方知良玉未死,邱山又以女云仙许配春生。后良玉、春生分别以穆云、邱魁之名得中状元、榜眼。唐帝查明卢杞陷害忠良真相,下旨法办,良玉、春生复姓封官,梅、陈二家团圆。
绿牡丹
绿牡丹(《四望亭全传》、《龙潭鲍骆奇书》、《宏碧缘》)版本:道光十一(1831)辛卯年芥子园藏板本。八卷六十四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叙述围绕将门之子骆宏勋与江湖侠女花碧莲二主角所发生的侠义传奇故事。“江湖有义终非盗,衣冠无良岂是人”,是作者不同凡俗的见识。本书对后世各地的地方戏曲均产生影响。
绿牡丹(《四望亭全传》、《龙潭鲍骆奇书》、《宏碧缘》)版本:道光十一(1831)辛卯年芥子园藏板本。八卷六十四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叙述围绕将门之子骆宏勋与江湖侠女花碧莲二主角所发生的侠义传奇故事。“江湖有义终非盗,衣冠无良岂是人”,是作者不同凡俗的见识。本书对后世各地的地方戏曲均产生影响。
双龙传
版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五回。作者:卷端下有“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印,版心下有“莳心堂”印。疑为储仁逊。储仁逊,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甲戌(1874)年二月初四,卒于民国戊辰(1928)年十二月。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设馆沽上,课毕,尝卖卜于金华桥畔,所得卦金,悉以周恤亲故,不使有余。内容:叙述嘉庆帝微服私访和珅恶行,刘墉协助办案的故事。刘墉史有其人,字崇如,号石庵,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体仁阁大嬴士,加太子太保。善书,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书名所掩。卒谥文清。有石庵诗集。
版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五回。作者:卷端下有“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印,版心下有“莳心堂”印。疑为储仁逊。储仁逊,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甲戌(1874)年二月初四,卒于民国戊辰(1928)年十二月。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设馆沽上,课毕,尝卖卜于金华桥畔,所得卦金,悉以周恤亲故,不使有余。内容:叙述嘉庆帝微服私访和珅恶行,刘墉协助办案的故事。刘墉史有其人,字崇如,号石庵,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体仁阁大嬴士,加太子太保。善书,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书名所掩。卒谥文清。有石庵诗集。
风流悟
版本:清今義堂刻本。八回。作者:題“坐花散人編輯”。內容:明末清初小說集。所敍皆男女情事,褒善斥惡,勸人醒悟。
版本:清今義堂刻本。八回。作者:題“坐花散人編輯”。內容:明末清初小說集。所敍皆男女情事,褒善斥惡,勸人醒悟。
龙凤再生缘
龙凤再生缘(又名《龙凤配再生缘》)版本: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十二卷七十四回。作者:不题撰人。根据清道光年间陈端生二十卷四十四回弹词本《再生缘》改写而成。陈端生,字云贞,又字春田,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陈句山孙女,生于乾隆十六(1751)年,卒于嘉庆元(1796)年。工诗擅文词。十七岁(1768)起,二年间完成《再生缘》十六卷,后由于母死丶出嫁丶丈夫犯事等原因,直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方始续写第十七卷。卒后,由另一女作家梁德绳续写三卷始告完成。弹词本《再生缘》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陈寅恪曾将它与希腊罗马史诗相比。内容:叙述孟丽君女扮男装高中状元与夫婿皇甫少华团圆的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龙凤再生缘(又名《龙凤配再生缘》)版本:上海鸿文书局石印本。十二卷七十四回。作者:不题撰人。根据清道光年间陈端生二十卷四十四回弹词本《再生缘》改写而成。陈端生,字云贞,又字春田,浙江钱塘(今杭州)人,陈句山孙女,生于乾隆十六(1751)年,卒于嘉庆元(1796)年。工诗擅文词。十七岁(1768)起,二年间完成《再生缘》十六卷,后由于母死丶出嫁丶丈夫犯事等原因,直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方始续写第十七卷。卒后,由另一女作家梁德绳续写三卷始告完成。弹词本《再生缘》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陈寅恪曾将它与希腊罗马史诗相比。内容:叙述孟丽君女扮男装高中状元与夫婿皇甫少华团圆的故事。情节曲折,扣人心弦。
梦中缘
本书不题撰人,据序及《阳信县志》知系清初李修行所著。修行,字子乾,山东阳信人,康熙乙未年(五十四年)进士。一生不曾仕进,只任过数年教习,晚年著成此书。书经咸丰、同治年间战乱,原本残缺;后经搜集,汇成完帙,于光绪十一年刻成,流传至今。全书十五回,首有叙,尾署“光绪十一年(1885)秋月后学莲溪氏书”。 本书据有益堂刊本校点,参校崇德堂刊本。
本书不题撰人,据序及《阳信县志》知系清初李修行所著。修行,字子乾,山东阳信人,康熙乙未年(五十四年)进士。一生不曾仕进,只任过数年教习,晚年著成此书。书经咸丰、同治年间战乱,原本残缺;后经搜集,汇成完帙,于光绪十一年刻成,流传至今。全书十五回,首有叙,尾署“光绪十一年(1885)秋月后学莲溪氏书”。 本书据有益堂刊本校点,参校崇德堂刊本。
祁生天缘奇遇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北梦琐言
《北梦琐言》版本:唐五代笔记小说集,尔雨堂丛书本,廿卷。作者:孙光宪。《北梦琐言》内容: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
《北梦琐言》版本:唐五代笔记小说集,尔雨堂丛书本,廿卷。作者:孙光宪。《北梦琐言》内容: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
人面桃花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情梦柝
《情梦柝》又名《三巧缘》,四卷二十回。题“蕙水安阳酒民著”。著者姓氏不详,生平亦不可考。清人刘廷玑《在园杂志》(成书于康熙五十四年)便已提及此书;又,据书中有关情节史实,可推知此书作成于顺治、康熙年间。
《情梦柝》又名《三巧缘》,四卷二十回。题“蕙水安阳酒民著”。著者姓氏不详,生平亦不可考。清人刘廷玑《在园杂志》(成书于康熙五十四年)便已提及此书;又,据书中有关情节史实,可推知此书作成于顺治、康熙年间。
北里志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大唐传载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洞天福地记
《洞天福地记》是唐、五代道家杜光庭所著书籍。本书很受历世医家推崇,对我国中医脉学的发展和普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讲述洞天福地来体现思想。
《洞天福地记》是唐、五代道家杜光庭所著书籍。本书很受历世医家推崇,对我国中医脉学的发展和普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讲述洞天福地来体现思想。
三春梦
版本:民初石印本。三十三回 。作者:不题撰人。内容:《三春梦》记叙康熙十三(1674)甲寅年四月至康熙十六(1674)丁巳年六月止,广东潮州总兵刘进忠起兵抗清及失败的过程。三年过后,一切依旧,故名《三春梦》。==============================================================================《三春梦》内容简介此书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描叙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故事!清朝初年,神州陆沉,山河腥膻,华夏血殷天地悲愤,清军横行,肆意屠戮汉族同胞,百姓泣血呼天,同心抱痛,刘进忠乘势起兵,反清复明,以一隅之地聚集英雄豪杰,戈挥落日,诛奸侫,报血仇,浴血抗清三军,终因寡不敌众,引颈就义,刘进忠失败了,但他的壮举可同日月争辉,可与天地共存!此书情节动人,语言清新流畅,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值得一读.
版本:民初石印本。三十三回 。作者:不题撰人。内容:《三春梦》记叙康熙十三(1674)甲寅年四月至康熙十六(1674)丁巳年六月止,广东潮州总兵刘进忠起兵抗清及失败的过程。三年过后,一切依旧,故名《三春梦》。==============================================================================《三春梦》内容简介此书记载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描叙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故事!清朝初年,神州陆沉,山河腥膻,华夏血殷天地悲愤,清军横行,肆意屠戮汉族同胞,百姓泣血呼天,同心抱痛,刘进忠乘势起兵,反清复明,以一隅之地聚集英雄豪杰,戈挥落日,诛奸侫,报血仇,浴血抗清三军,终因寡不敌众,引颈就义,刘进忠失败了,但他的壮举可同日月争辉,可与天地共存!此书情节动人,语言清新流畅,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值得一读.
明皇杂录
《明皇杂录》唐郑处诲撰。处诲字延美,荥阳人。宰相馀庆之孙。太和八年登进士第。官至检校刑部尚书,宣武军节度使。事迹附见《旧唐书·郑馀庆传》。是书成於大中九年,有处诲自序。案史称处诲为校书郎时,撰次《明皇杂录》三篇,行於世。
《明皇杂录》唐郑处诲撰。处诲字延美,荥阳人。宰相馀庆之孙。太和八年登进士第。官至检校刑部尚书,宣武军节度使。事迹附见《旧唐书·郑馀庆传》。是书成於大中九年,有处诲自序。案史称处诲为校书郎时,撰次《明皇杂录》三篇,行於世。
今古奇观
《今古奇观》是明末崇祯年间编选、刊行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编选者“抱翁老人”埋名阴姓,不现一时,但这部小说却在清代屡警不决,风行于世,乃至日、德、法、英等十余种文字的译本竟相出版,终于如日本学者盐谷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所说的那样:“《今古奇观》今已驰名世界了!”(《中国文学概论讲话》)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选本。==============================================================================《今古奇观》中的四十篇作品,多角度、全方位一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它既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新思想,又留存着消极和庸俗的旧意识,其中也有一些描写神仙道化、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和描写色情的成分。这种进步和落后交织在一起的现象,正是当时新兴市民文学的基本特征。 在艺术表现方面,《今古奇观》中的不少优秀篇什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塑造了一些形象丰满的典型人物,有着积极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 《今古奇观》所选的作品以明为限,未收宋元旧作。选录的四十篇作品,大体上表现了“三言、二拍”的主要思想精神,包括其中许多较为优秀的作品。 ==============================================================================《今古奇观》是明末崇祯年间编选、刊行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编选者“抱翁老人”埋名阴姓,不现一时,但这部小说却在清代屡警不决,风行于世,乃至日、德、法、英等十余种文字的译本竟相出版,终于如日本学者盐谷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所说的那样:“《今古奇观》今已驰名世界了!”(《中国文学概论讲话》)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选本。 这部选集,共选了四十篇。其中选自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古今小说一刻)》中的共八篇,即:《滕大尹鬼断家私》,《裴晋公义还原配》,《吴保安弃家赎友》,《羊角哀舍命全交》,《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警世通言》中的共十篇,即:《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宋金朗团圆破毡笠》,《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今古奇观》是明末崇祯年间编选、刊行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编选者“抱翁老人”埋名阴姓,不现一时,但这部小说却在清代屡警不决,风行于世,乃至日、德、法、英等十余种文字的译本竟相出版,终于如日本学者盐谷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所说的那样:“《今古奇观》今已驰名世界了!”(《中国文学概论讲话》)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选本。==============================================================================《今古奇观》中的四十篇作品,多角度、全方位一地反映了当时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它既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新思想,又留存着消极和庸俗的旧意识,其中也有一些描写神仙道化、宣扬封建伦理纲常和描写色情的成分。这种进步和落后交织在一起的现象,正是当时新兴市民文学的基本特征。 在艺术表现方面,《今古奇观》中的不少优秀篇什既重视故事完整、情节曲折和细节丰富,又调动了多种表现手段,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塑造了一些形象丰满的典型人物,有着积极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准。 《今古奇观》所选的作品以明为限,未收宋元旧作。选录的四十篇作品,大体上表现了“三言、二拍”的主要思想精神,包括其中许多较为优秀的作品。 ==============================================================================《今古奇观》是明末崇祯年间编选、刊行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编选者“抱翁老人”埋名阴姓,不现一时,但这部小说却在清代屡警不决,风行于世,乃至日、德、法、英等十余种文字的译本竟相出版,终于如日本学者盐谷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所说的那样:“《今古奇观》今已驰名世界了!”(《中国文学概论讲话》)它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选本。 这部选集,共选了四十篇。其中选自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古今小说一刻)》中的共八篇,即:《滕大尹鬼断家私》,《裴晋公义还原配》,《吴保安弃家赎友》,《羊角哀舍命全交》,《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御史巧勘金钗钿》,《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警世通言》中的共十篇,即:《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宋金朗团圆破毡笠》,《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善恶图全传
版本:清代小说。颂德轩刊小字本。四十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叙述恶徒李雷恶贯满盈终遭恶报的故事。
版本:清代小说。颂德轩刊小字本。四十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叙述恶徒李雷恶贯满盈终遭恶报的故事。
归田录
简介暂缺
简介暂缺
五美缘全传
此书以道光间刻本为底本校点。 此书不题撰人。卷首有叙,署“壬午谷雨前二日,寄生氏题于塔影楼之西榭。”此“寄生氏”亦曾为另一部清代小说《争春园》作序,署“己卯暮春修禊日,寄生氏题于塔影楼之西偏。”今人孙楷第称“寄生氏即《五美缘》作者。”(见《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争春园”条)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也说为《争春园》撰序的寄生氏“也就是《五美缘》的作者。”不知何据。 《争春园》初刊于道光元年辛巳(1821),寄生氏序所署“己卯”当为嘉庆二十四年(1819),则寄生氏乃嘉、道间人。据此,此书叙中所署“壬午”则当为道光二年,此书初刊的时间恐即为这一年。 此书版本较多,重要的还有藏于英国博物院的道光四年楼外楼刊本(此本亦名《绣像大明传》)、藏于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的道光八年芸香阁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的道光二十三年慎德堂刊本等。
此书以道光间刻本为底本校点。 此书不题撰人。卷首有叙,署“壬午谷雨前二日,寄生氏题于塔影楼之西榭。”此“寄生氏”亦曾为另一部清代小说《争春园》作序,署“己卯暮春修禊日,寄生氏题于塔影楼之西偏。”今人孙楷第称“寄生氏即《五美缘》作者。”(见《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争春园”条)柳存仁《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也说为《争春园》撰序的寄生氏“也就是《五美缘》的作者。”不知何据。 《争春园》初刊于道光元年辛巳(1821),寄生氏序所署“己卯”当为嘉庆二十四年(1819),则寄生氏乃嘉、道间人。据此,此书叙中所署“壬午”则当为道光二年,此书初刊的时间恐即为这一年。 此书版本较多,重要的还有藏于英国博物院的道光四年楼外楼刊本(此本亦名《绣像大明传》)、藏于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的道光八年芸香阁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的道光二十三年慎德堂刊本等。
飞花咏
飞花咏(又名《玉双鱼》)版本:清初刻本。十六回。作者:不题撰人。序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内容:叙述昌谷与端容居二人曲折离奇、重续姻缘的故事。
飞花咏(又名《玉双鱼》)版本:清初刻本。十六回。作者:不题撰人。序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内容:叙述昌谷与端容居二人曲折离奇、重续姻缘的故事。
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又名《周穆王游行记》,是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在今汲县西战国墓中发现的竹书之一,是一部记录周穆王西巡史事的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率师南征北战的盛况。《穆天子传》初经荀勖校分五篇,东晋郭璞注此书时,又把《周穆王盛姬死事》一篇加入,成为六卷,这是古本。今本乃宋人修编,相较古本有所残缺。周穆王西游在《春秋左氏传》、《竹书纪年》、《史记》中均有记载。虽然《穆天子传》在文字上可能有些夸张,有些神话传说的内容杂入,但基本事实是应该肯定的。它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在地理学史上有一席之地,不能抹杀。《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约公元前九世纪)十三年至十七年进行了一次西征昆仑山的大旅游,行程九万里,见到西王母。近代刘师培著《穆天子传补释》认为“西王母”系译音,即今波斯;丁谦著《穆天子传地理考证》,说“西王母”是今巴比仑的尼尼微城;顾实著《穆天子传今地考》,则认为穆王经波斯到了里海黑海之间的旷原。周穆王姬满西游,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旅行探险活动。姬满是我国最早的旅行家,《穆天子传》则是我国最早的游记。六卷《穆天子传》,前4卷记述姬满的西方远游,自洛阳渡黄河,逾太行,涉滹沱,出雁门,抵包头,过贺兰山,穿鄂尔图期沙漠,经凉州至天山东麓的巴里坤湖,又走天山南路,到新疆和田河、叶尔羌河一带。又北行1000余公里,到“飞鸟之所解羽”的“西北大旷原”,即中亚地区。回国时走天山北路。这是我国东西陆路交通史上的大事,是我国旅游的开拓者。5、6两卷,则叙述姬满两次向东的旅游经历。穆天子西游时,与沿途各民族进行频繁的物资交流,如:珠泽人“献白玉石……食马三百,牛羊二千”。穆天子赐“黄金环三五,朱带贝饰三十,工布之四”等。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当时物资交换的规模、方式、品种。《穆天子传》中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传说虽不尽可信,但此书为丰富人们的西北地理知识,拓展人们的视野空间,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地形的描述和沙漠中的游人用牲畜血解渴的记载,也都有它的地理价值。
《穆天子传》:又名《周穆王游行记》,是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在今汲县西战国墓中发现的竹书之一,是一部记录周穆王西巡史事的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率师南征北战的盛况。《穆天子传》初经荀勖校分五篇,东晋郭璞注此书时,又把《周穆王盛姬死事》一篇加入,成为六卷,这是古本。今本乃宋人修编,相较古本有所残缺。周穆王西游在《春秋左氏传》、《竹书纪年》、《史记》中均有记载。虽然《穆天子传》在文字上可能有些夸张,有些神话传说的内容杂入,但基本事实是应该肯定的。它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在地理学史上有一席之地,不能抹杀。《穆天子传》中记载,周穆王(约公元前九世纪)十三年至十七年进行了一次西征昆仑山的大旅游,行程九万里,见到西王母。近代刘师培著《穆天子传补释》认为“西王母”系译音,即今波斯;丁谦著《穆天子传地理考证》,说“西王母”是今巴比仑的尼尼微城;顾实著《穆天子传今地考》,则认为穆王经波斯到了里海黑海之间的旷原。周穆王姬满西游,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旅行探险活动。姬满是我国最早的旅行家,《穆天子传》则是我国最早的游记。六卷《穆天子传》,前4卷记述姬满的西方远游,自洛阳渡黄河,逾太行,涉滹沱,出雁门,抵包头,过贺兰山,穿鄂尔图期沙漠,经凉州至天山东麓的巴里坤湖,又走天山南路,到新疆和田河、叶尔羌河一带。又北行1000余公里,到“飞鸟之所解羽”的“西北大旷原”,即中亚地区。回国时走天山北路。这是我国东西陆路交通史上的大事,是我国旅游的开拓者。5、6两卷,则叙述姬满两次向东的旅游经历。穆天子西游时,与沿途各民族进行频繁的物资交流,如:珠泽人“献白玉石……食马三百,牛羊二千”。穆天子赐“黄金环三五,朱带贝饰三十,工布之四”等。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当时物资交换的规模、方式、品种。《穆天子传》中有大量的神话传说。传说虽不尽可信,但此书为丰富人们的西北地理知识,拓展人们的视野空间,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地形的描述和沙漠中的游人用牲畜血解渴的记载,也都有它的地理价值。
巧联珠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明月台
全书十二回,有清代抄本。书署“烟水散人着”。根据本书序言及其他资料考证,本书作者翁桂,字凝香,号烟水散人,江苏苏州洞庭东山人,流寓萧县(今属安徽),生平甚不得意,以教村塾为业。本书从神话说起,写两个人的经历故事,一反一正,对比鲜明,其用心如书中自序所言:“从忠孝节义、悲欢离合之中,生出渺茫变幻,虚诞无稽一段因由,借端借事,惩劝醒世。”本书是作者根据亲身经历之所见所闻构思创作而成,在某些地方亦借鉴了《红楼梦》一书。==============================================================================版本:清咸丰六(1856)年原稿本。十二回。作者:烟水散人,翁桂,字凝香,洞庭东山人。内容:作者以裴既寿、甘百善一反一正角色的故事,诉求本书主旨:逆子絶天伦,佳儿金榜登。
全书十二回,有清代抄本。书署“烟水散人着”。根据本书序言及其他资料考证,本书作者翁桂,字凝香,号烟水散人,江苏苏州洞庭东山人,流寓萧县(今属安徽),生平甚不得意,以教村塾为业。本书从神话说起,写两个人的经历故事,一反一正,对比鲜明,其用心如书中自序所言:“从忠孝节义、悲欢离合之中,生出渺茫变幻,虚诞无稽一段因由,借端借事,惩劝醒世。”本书是作者根据亲身经历之所见所闻构思创作而成,在某些地方亦借鉴了《红楼梦》一书。==============================================================================版本:清咸丰六(1856)年原稿本。十二回。作者:烟水散人,翁桂,字凝香,洞庭东山人。内容:作者以裴既寿、甘百善一反一正角色的故事,诉求本书主旨:逆子絶天伦,佳儿金榜登。
大唐新语
大唐新语,唐刘肃撰。新唐书艺文志称刘肃为“元和中江都主簿”。而本书今本有元和丁亥公元八○七年)作者自序,结衔题“登仕郎前守江州潯阳县主簿 ”。全唐文卷六九五一云“肃元和中历江都县、潯阳县主簿”,大约是兼此二者而言。他无可考。本书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下迄大曆(公元七六六七七九年),多取材于唐代国史旧闻。模仿世说新语的体例,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等三十个门类,十三卷,主要收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内容的史料。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意图:要用前事作为鉴戒。本书始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宋史艺文志列入别史类,作“唐新语。”明人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复原名,并列入小说家类。
大唐新语,唐刘肃撰。新唐书艺文志称刘肃为“元和中江都主簿”。而本书今本有元和丁亥公元八○七年)作者自序,结衔题“登仕郎前守江州潯阳县主簿 ”。全唐文卷六九五一云“肃元和中历江都县、潯阳县主簿”,大约是兼此二者而言。他无可考。本书记载唐代历史人物的言行故事,起自唐初,下迄大曆(公元七六六七七九年),多取材于唐代国史旧闻。模仿世说新语的体例,分“匡赞”、“规谏”、“极谏”、“刚正”等三十个门类,十三卷,主要收有关政治和道德教化内容的史料。书后有“总论”一篇,表明作者的意图:要用前事作为鉴戒。本书始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杂史类。宋史艺文志列入别史类,作“唐新语。”明人刻本改题“大唐世说新语”或“唐世说新语”。四库全书据新唐书艺文志恢复原名,并列入小说家类。
玉蟾记
玉蟾记(又名《十二缘评话》丶《十二缘美女玉蟾缘》丶《十二缘玉蟾记》)玉蟾记版本:光绪元(1875)年重镌本。六卷五十三回。玉蟾记作者:题“通元子黄石着,钓鳌子校阅,餐霞外史参订,红杏道人校字”。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作者为崔象川。玉蟾记内容:叙述张昆与十二美女铲奸除恶最终完婚的故事。 故事背景是明朝嘉靖皇帝在位二十年后,奸相严嵩乱政,忠臣良将纷纷牺牲卫国的故事,全书结构严谨考究,文句平易近人,寓含果报醒世深意于其中,实为一耐人寻味之古典小说佳作也。 ==============================================================================《玉蟾记》写明代大将军张经之子张昆与十二美人的奇遇,故又名《十二美人玉蟾缘》。缘分天合,情深意浓,狂落花蒂,大饱艳福,实为温柔乡里的状元榜,绝代情怨的演绎。《玉蟾记》共分六卷五十三回,是作者主观思想观念的故事化演绎,带有才子佳人、劝善讲俗和神摩武侠小说融和的倾向,且在具体细节和人物描写上所体现的道德评价和善恶观念贯穿全书。
玉蟾记(又名《十二缘评话》丶《十二缘美女玉蟾缘》丶《十二缘玉蟾记》)玉蟾记版本:光绪元(1875)年重镌本。六卷五十三回。玉蟾记作者:题“通元子黄石着,钓鳌子校阅,餐霞外史参订,红杏道人校字”。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作者为崔象川。玉蟾记内容:叙述张昆与十二美女铲奸除恶最终完婚的故事。 故事背景是明朝嘉靖皇帝在位二十年后,奸相严嵩乱政,忠臣良将纷纷牺牲卫国的故事,全书结构严谨考究,文句平易近人,寓含果报醒世深意于其中,实为一耐人寻味之古典小说佳作也。 ==============================================================================《玉蟾记》写明代大将军张经之子张昆与十二美人的奇遇,故又名《十二美人玉蟾缘》。缘分天合,情深意浓,狂落花蒂,大饱艳福,实为温柔乡里的状元榜,绝代情怨的演绎。《玉蟾记》共分六卷五十三回,是作者主观思想观念的故事化演绎,带有才子佳人、劝善讲俗和神摩武侠小说融和的倾向,且在具体细节和人物描写上所体现的道德评价和善恶观念贯穿全书。
三宝太监西洋记
三宝太监西洋记(又名《三宝开港西洋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版本明万历廿六(1598)戊戍年三山道人刻本。廿卷一百回。作者题二南里人着。按序,二南里人即罗懋登,字澄之,明万历间陕西人,作有传奇《香山记》,并注释传奇多种。三宝太监郑和,史有其人。明代永乐年间,郑和挂印西征,七次奉使“西洋”,平服三十九国,威震海表。本书虽然取材于史事,但不是历史演义小说,小说着意描绘的乃是降妖伏魔,故属神魔小说。作者将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奉使“西洋”的史实敷衍描绘成神魔小说,希望藉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重振国威。小说叙开天辟地,万劫九流,其中有三大管家:儒、释、道。郑和在碧峰长老和张天使的协助下,一路斩妖捉怪,摄服诸国。本书是明代中叶前后神魔小说中的一部代表作,曾产生过较大影响,其中保留的许多民间文学和历史资料,具有很高价值。对书中涉及的佛教轮回转世、道教仙符仙术、儒家道德说教等内容,希望读者阅读时持批评态度。
三宝太监西洋记(又名《三宝开港西洋记》、《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简称《西洋记》)版本明万历廿六(1598)戊戍年三山道人刻本。廿卷一百回。作者题二南里人着。按序,二南里人即罗懋登,字澄之,明万历间陕西人,作有传奇《香山记》,并注释传奇多种。三宝太监郑和,史有其人。明代永乐年间,郑和挂印西征,七次奉使“西洋”,平服三十九国,威震海表。本书虽然取材于史事,但不是历史演义小说,小说着意描绘的乃是降妖伏魔,故属神魔小说。作者将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奉使“西洋”的史实敷衍描绘成神魔小说,希望藉此激励明代君臣勇于抗击倭寇,重振国威。小说叙开天辟地,万劫九流,其中有三大管家:儒、释、道。郑和在碧峰长老和张天使的协助下,一路斩妖捉怪,摄服诸国。本书是明代中叶前后神魔小说中的一部代表作,曾产生过较大影响,其中保留的许多民间文学和历史资料,具有很高价值。对书中涉及的佛教轮回转世、道教仙符仙术、儒家道德说教等内容,希望读者阅读时持批评态度。
世说新语
《世說新語》基本上是客觀地描繪人物、事件,劉義慶把握住歷史素材,將當時的社會風貌,做了最真實的呈現。但一般是用大筆勾勒,較少刻意描繪。《中國小說史略》用「記言則玄遠泠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來說明《世說新語》的藝術特色。下面就分點敘述《世說新語》的藝術特色。 1.善於抓住人物特徵,作漫畫式的誇張描繪《世說新語》內出場的人物有上百個,但作者常用簡單幾個字,精確地描繪出主角的語言、動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反映出曹操猜忌的本性,為人譎詐和「寧可我負天下,決不令天下人負我」的性格。再如「王藍田忿食雞子」的描寫,將他急躁的個性活生生的呈現出來。 2.善用對比突出人物性格《世說新語》受到魏晉流行的老莊哲學的影響,因此在用語上,語言雖然短小,可是仍善於借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人物的性格。如謝安、孫綽等泛海的故事,當面對事情時孫綽等人是「色並遽」、「喧動不坐」,而謝安卻是「貌閒意說,猶去不止」,用對比的手法來展現謝安臨危不亂的氣度。 3.情節具有戲劇性,曲折風趣《世說新語》中每則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讀起來有如今日讀的極短篇小說,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節,如溫嶠娶表妹為妻的故事,人物對話詼諧,內容極富戲劇性。又如劉伶假借病酒,騙妻子為他準備好酒肉的故事,情節也是饒富趣味。 4.善於把記言與記事結合起來寫如何將一件歷史事件做最真實的呈現,又能讓讀者讀起來不枯燥呢?《世說新語》便能將記言及記事巧妙的結合為一,如「長星勸爾一杯酒,自古何時有萬歲天子。」這句話是晉孝武帝深夜入園看見彗星後,舉杯向星空祝酒所說的話,將他故做曠達的心態,表露無遺。
《世說新語》基本上是客觀地描繪人物、事件,劉義慶把握住歷史素材,將當時的社會風貌,做了最真實的呈現。但一般是用大筆勾勒,較少刻意描繪。《中國小說史略》用「記言則玄遠泠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來說明《世說新語》的藝術特色。下面就分點敘述《世說新語》的藝術特色。 1.善於抓住人物特徵,作漫畫式的誇張描繪《世說新語》內出場的人物有上百個,但作者常用簡單幾個字,精確地描繪出主角的語言、動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現在讀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反映出曹操猜忌的本性,為人譎詐和「寧可我負天下,決不令天下人負我」的性格。再如「王藍田忿食雞子」的描寫,將他急躁的個性活生生的呈現出來。 2.善用對比突出人物性格《世說新語》受到魏晉流行的老莊哲學的影響,因此在用語上,語言雖然短小,可是仍善於借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人物的性格。如謝安、孫綽等泛海的故事,當面對事情時孫綽等人是「色並遽」、「喧動不坐」,而謝安卻是「貌閒意說,猶去不止」,用對比的手法來展現謝安臨危不亂的氣度。 3.情節具有戲劇性,曲折風趣《世說新語》中每則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讀起來有如今日讀的極短篇小說,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節,如溫嶠娶表妹為妻的故事,人物對話詼諧,內容極富戲劇性。又如劉伶假借病酒,騙妻子為他準備好酒肉的故事,情節也是饒富趣味。 4.善於把記言與記事結合起來寫如何將一件歷史事件做最真實的呈現,又能讓讀者讀起來不枯燥呢?《世說新語》便能將記言及記事巧妙的結合為一,如「長星勸爾一杯酒,自古何時有萬歲天子。」這句話是晉孝武帝深夜入園看見彗星後,舉杯向星空祝酒所說的話,將他故做曠達的心態,表露無遺。
一枕奇
全 称《 拾 珥 楼 新 镌 绣 像 小 说 一 枕 奇》, 牌 记 有“ 粤 东 藏 板”, 题“ 华 阳 散 人 编 辑”,“蚓 天 居 士 批 阅”, 无 序, 无 图。版本广东坊刋本。二卷八回。 此 书 实 为《 鸳 鸯 ?#131; 》 之 离 折 本, 出 自 该 书 的 第 一、二 卷;《 鸳 鸯 针 》 的 另 一 半 离 析 为《 双 剑 雪》。 王 汝 梅 据 清 初 卓 尔 堪 所 辑《 明 遗 民 诗》 卷 14 目 录 作 者 小 传, 推 断 华 阳 散 人 为 丹 徒 人 吴 拱 宸。 吴 拱 辰, 字 襄 宗, 明 崇 祯 间 举 人, 入 清 不 仕, 隐 居 茅 山 终 老。 茅 山 有 华 阳 洞, 故 自 号 华 阳 散 人。 此 本 据 大 连 图 书 馆 藏 本 影 印, 其 中 卷 2 第 4 回 第 19 页 原 缺。 原 书 板 匡 高 190 毫 米, 宽 110 毫 米。本书为另一明代短篇小说集《鸳鸯针》之前二卷,四回一故事。前四回叙述徐鹏子几经波折高中秀才的故事;后四回叙述时大来得强盗义助高中为官的故事。
全 称《 拾 珥 楼 新 镌 绣 像 小 说 一 枕 奇》, 牌 记 有“ 粤 东 藏 板”, 题“ 华 阳 散 人 编 辑”,“蚓 天 居 士 批 阅”, 无 序, 无 图。版本广东坊刋本。二卷八回。 此 书 实 为《 鸳 鸯 ?#131; 》 之 离 折 本, 出 自 该 书 的 第 一、二 卷;《 鸳 鸯 针 》 的 另 一 半 离 析 为《 双 剑 雪》。 王 汝 梅 据 清 初 卓 尔 堪 所 辑《 明 遗 民 诗》 卷 14 目 录 作 者 小 传, 推 断 华 阳 散 人 为 丹 徒 人 吴 拱 宸。 吴 拱 辰, 字 襄 宗, 明 崇 祯 间 举 人, 入 清 不 仕, 隐 居 茅 山 终 老。 茅 山 有 华 阳 洞, 故 自 号 华 阳 散 人。 此 本 据 大 连 图 书 馆 藏 本 影 印, 其 中 卷 2 第 4 回 第 19 页 原 缺。 原 书 板 匡 高 190 毫 米, 宽 110 毫 米。本书为另一明代短篇小说集《鸳鸯针》之前二卷,四回一故事。前四回叙述徐鹏子几经波折高中秀才的故事;后四回叙述时大来得强盗义助高中为官的故事。
东城老父传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东阳夜怪录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两晋秘史
晋秘史(又名《东西两晋志传》)版本:明万历四十(1612)年周氏大业堂刋本。十二卷。本网仅录西晋卷之一丶西晋卷之二丶西晋卷之三与西晋卷之四前十九回,计一百回。作者:杨尔增,字圣鲁,号雉衡山人,浙江钱塘人。内容:简略叙述两晋历史。本书据史料及讲史资料改编而成。
晋秘史(又名《东西两晋志传》)版本:明万历四十(1612)年周氏大业堂刋本。十二卷。本网仅录西晋卷之一丶西晋卷之二丶西晋卷之三与西晋卷之四前十九回,计一百回。作者:杨尔增,字圣鲁,号雉衡山人,浙江钱塘人。内容:简略叙述两晋历史。本书据史料及讲史资料改编而成。
定情人
定情人(又名《新镌批评锈像秘本定情人》)定情人版本:清初刻本。十六回 。定情人作者:不题撰人。署“素政堂主人题于天花藏”。“天花藏主人”等书序均为“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唯此书不同。定情人内容:叙述双星与江蕊珠的爱情故事。本书故事紧凑,文笔流畅,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作。
定情人(又名《新镌批评锈像秘本定情人》)定情人版本:清初刻本。十六回 。定情人作者:不题撰人。署“素政堂主人题于天花藏”。“天花藏主人”等书序均为“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唯此书不同。定情人内容:叙述双星与江蕊珠的爱情故事。本书故事紧凑,文笔流畅,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佳作。
大汉三合明珠宝剑全传
版本:道光廿八(1848)戊申年经纶堂刊本。六卷四十二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叙述汉武帝时代柳絮、郝联、鲍刚、马俊四位好汉除奸报国的故事。本书情节与《剑侠奇中奇全传》类似,人物亦有同名者。
版本:道光廿八(1848)戊申年经纶堂刊本。六卷四十二回。作者:不题撰人。内容:叙述汉武帝时代柳絮、郝联、鲍刚、马俊四位好汉除奸报国的故事。本书情节与《剑侠奇中奇全传》类似,人物亦有同名者。
开元天宝遗事
《开元天宝遗事》是一本笔记小说,作者是王仁裕。书中主要讲述了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逸闻遗事,内容以记述奇异物品,传说事迹为主。其中记唐代宫中七夕、寒食等节日习俗以及豪支、传书燕等事有一定的社会史料价值。
《开元天宝遗事》是一本笔记小说,作者是王仁裕。书中主要讲述了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逸闻遗事,内容以记述奇异物品,传说事迹为主。其中记唐代宫中七夕、寒食等节日习俗以及豪支、传书燕等事有一定的社会史料价值。
冥报记
唐临《冥报记》作于唐高宗永徽年间(650年-655年),是唐代最早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此书在中国亡佚已久,而今本《北梦琐言》又不载《僧义孚》条.故关于此条的归属问题,前人及当今学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近人杨守敬曾从事《冥报记》的辑佚工作.他以日本三缘山寺本为基础,从《法苑珠林》、《太平广记》中辑录《冥报记》佚文.所辑佚文分为六卷,"唐僧义孚"条被收入卷六.李剑国先生在《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中说:"按《北梦琐言》今本不载,林艾园校本所辑逸文亦不收此条,当出《冥报记》.杨目辑入卷六.僧义孚贪污写经钱帛受报身死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198页)但据岑仲勉先生《唐唐临〈冥报记〉之复原》一文考证,杨守敬辑出的部分佚文,却并非唐临所作,"唐僧义孚"条即被列为"未能认为临书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七本,1947年,190页).侯忠义先生在《隋唐五代小说史》中指出:"岑仲勉《唐临冥报记之复原》,对杨辑本逐条加以复核,纠谬补遗,可谓《冥报记》的校定本."但他在"《冥报记》宣扬佛法灵异"后所举例子中,又提到已被岑先生排除了的《僧义孚》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162页,163页),令人费解.方诗铭先生在《冥报记》附录《杨辑冥报记佚文辩伪》中,说明了唐临不可能创作《僧义孚》条的理由:"本条说:‘俾赍钱帛诣西川写藏经’,‘西川’指‘剑南西川’,方镇置于肃宗至德二年,唐临卒于高宗显庆四年,《冥报记》中不可能出现‘西川’之称.因此,本条虽不见于今雅雨堂本《北梦琐言》,但当非唐临书.现不入辑."(唐临撰,方诗铭辑校《冥报记》,戴孚撰,方诗铭辑校《广异记》,中华书局合订本,1992年,100页)这一理由十分充足,堪称定论.从《太平广记》的版本流传情况来看,此书宋刻本今已不存,明嘉靖时,谈恺据抄本刊刻,流传始广.近人汪绍楹以谈恺本为底本,以清陈鳣校残宋本、明沈氏野竹斋钞本及明末许自昌本、清黄晟本为参校,整理出一种较好的本子.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即据此本排印,1961年中华书局改正若干排印错误后,重新出版.汪绍楹的整理工作十分有价值.周勋初先生在《唐人笔记小说考索》中指出:"汪氏在许多条文后加有按语,介绍明钞本中所标的书名,每与谈恺本不同,而明钞所标示者常是更为可据,故甚有参考价值,不可忽视."(《周勋初文集》第5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02页)方诗铭先生在《〈冥报记〉辑校说明》中亦认为:"谈刻以下各刊本《广记》,如卷一一六《僧义孚》条引《冥报录》,卷一二九《王范妾》条引《冥报志》,杨氏皆辑入目录;而野竹斋钞本,第一条作‘出《北梦琐言》’,第二条作‘出《还冤记》’,是正确的."(唐临撰,方诗铭辑校《冥报记》,戴孚撰,方诗铭辑校《广异记》,中华书局合订本,1992年,13页)两先生所言颇有道理.如《太平广记》卷二三九《苏循》条后注云:"出《唐书》,明钞本作出《北梦琐言》."卷一○八《巴南宰》条后注云:"出《述异记》,明钞本作出《北梦琐言》."卷五○○《杨蘧》条后注云:"出《稽神录》,按见《北梦琐言》卷五."经查核,这些条目均出自《北梦琐言》.其中,《苏循》条出自卷一○《崔雍食子肉李佋苏循附》,《巴南宰》条出自卷九《韦宰相功德验陈微附》,《杨蘧》条出自卷五《阳朔山水》.基于此,笔者认为,《僧义孚》条应被视为《北梦琐言》的佚文.
唐临《冥报记》作于唐高宗永徽年间(650年-655年),是唐代最早的一部志怪小说集.此书在中国亡佚已久,而今本《北梦琐言》又不载《僧义孚》条.故关于此条的归属问题,前人及当今学者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近人杨守敬曾从事《冥报记》的辑佚工作.他以日本三缘山寺本为基础,从《法苑珠林》、《太平广记》中辑录《冥报记》佚文.所辑佚文分为六卷,"唐僧义孚"条被收入卷六.李剑国先生在《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中说:"按《北梦琐言》今本不载,林艾园校本所辑逸文亦不收此条,当出《冥报记》.杨目辑入卷六.僧义孚贪污写经钱帛受报身死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198页)但据岑仲勉先生《唐唐临〈冥报记〉之复原》一文考证,杨守敬辑出的部分佚文,却并非唐临所作,"唐僧义孚"条即被列为"未能认为临书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十七本,1947年,190页).侯忠义先生在《隋唐五代小说史》中指出:"岑仲勉《唐临冥报记之复原》,对杨辑本逐条加以复核,纠谬补遗,可谓《冥报记》的校定本."但他在"《冥报记》宣扬佛法灵异"后所举例子中,又提到已被岑先生排除了的《僧义孚》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162页,163页),令人费解.方诗铭先生在《冥报记》附录《杨辑冥报记佚文辩伪》中,说明了唐临不可能创作《僧义孚》条的理由:"本条说:‘俾赍钱帛诣西川写藏经’,‘西川’指‘剑南西川’,方镇置于肃宗至德二年,唐临卒于高宗显庆四年,《冥报记》中不可能出现‘西川’之称.因此,本条虽不见于今雅雨堂本《北梦琐言》,但当非唐临书.现不入辑."(唐临撰,方诗铭辑校《冥报记》,戴孚撰,方诗铭辑校《广异记》,中华书局合订本,1992年,100页)这一理由十分充足,堪称定论.从《太平广记》的版本流传情况来看,此书宋刻本今已不存,明嘉靖时,谈恺据抄本刊刻,流传始广.近人汪绍楹以谈恺本为底本,以清陈鳣校残宋本、明沈氏野竹斋钞本及明末许自昌本、清黄晟本为参校,整理出一种较好的本子.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即据此本排印,1961年中华书局改正若干排印错误后,重新出版.汪绍楹的整理工作十分有价值.周勋初先生在《唐人笔记小说考索》中指出:"汪氏在许多条文后加有按语,介绍明钞本中所标的书名,每与谈恺本不同,而明钞所标示者常是更为可据,故甚有参考价值,不可忽视."(《周勋初文集》第5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02页)方诗铭先生在《〈冥报记〉辑校说明》中亦认为:"谈刻以下各刊本《广记》,如卷一一六《僧义孚》条引《冥报录》,卷一二九《王范妾》条引《冥报志》,杨氏皆辑入目录;而野竹斋钞本,第一条作‘出《北梦琐言》’,第二条作‘出《还冤记》’,是正确的."(唐临撰,方诗铭辑校《冥报记》,戴孚撰,方诗铭辑校《广异记》,中华书局合订本,1992年,13页)两先生所言颇有道理.如《太平广记》卷二三九《苏循》条后注云:"出《唐书》,明钞本作出《北梦琐言》."卷一○八《巴南宰》条后注云:"出《述异记》,明钞本作出《北梦琐言》."卷五○○《杨蘧》条后注云:"出《稽神录》,按见《北梦琐言》卷五."经查核,这些条目均出自《北梦琐言》.其中,《苏循》条出自卷一○《崔雍食子肉李佋苏循附》,《巴南宰》条出自卷九《韦宰相功德验陈微附》,《杨蘧》条出自卷五《阳朔山水》.基于此,笔者认为,《僧义孚》条应被视为《北梦琐言》的佚文.
开天传信记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独异志
唐李亢《独异志》中,较早地记载了中国兄妹婚型的神话。
唐李亢《独异志》中,较早地记载了中国兄妹婚型的神话。
商界现形记
版本:宣统三(1911)年四月上海商业会社刊行。二集四卷十六回。作者:署“云间天赘生”撰。云间即松江华亭。内容:叙述清末上海尔虞我诈、龌龊污秽的商界故事。未完待续。
版本:宣统三(1911)年四月上海商业会社刊行。二集四卷十六回。作者:署“云间天赘生”撰。云间即松江华亭。内容:叙述清末上海尔虞我诈、龌龊污秽的商界故事。未完待续。
雪月梅
《雪月梅》,作者陈朗,浙江平湖人。他为本书所作自序写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此书乃是他六十岁前后才完成的作品。
《雪月梅》,作者陈朗,浙江平湖人。他为本书所作自序写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此书乃是他六十岁前后才完成的作品。
汉杂事秘辛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八贤传
版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廿回。作者:卷端下有“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印,版心下有“莳心堂”印。疑为储仁逊。储仁逊,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甲戌(1874)年二月初四,卒于民国戊辰(1928)年十二月。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设馆沽上,课毕,尝卖卜于金华桥畔,所得卦金,悉以周恤亲故,不使有余。内容:叙述康熙时八位贤臣匡扶社稷的故事。
版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廿回。作者:卷端下有“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印,版心下有“莳心堂”印。疑为储仁逊。储仁逊,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甲戌(1874)年二月初四,卒于民国戊辰(1928)年十二月。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设馆沽上,课毕,尝卖卜于金华桥畔,所得卦金,悉以周恤亲故,不使有余。内容:叙述康熙时八位贤臣匡扶社稷的故事。
轰天雷
轰天雷》版本:光绪廿九(1903)年上海大同书局出版。十四回 。《轰天雷》作者:孙希孟,署“藤谷古香”,伪托日文小说译出。《轰天雷》内容:本书写近代史上奇人沈北山事。光绪二十五(1899)年,常熟名士沈北山冒死上疏请西太后交出政权,杀荣禄、刚毅、李莲英三凶。
轰天雷》版本:光绪廿九(1903)年上海大同书局出版。十四回 。《轰天雷》作者:孙希孟,署“藤谷古香”,伪托日文小说译出。《轰天雷》内容:本书写近代史上奇人沈北山事。光绪二十五(1899)年,常熟名士沈北山冒死上疏请西太后交出政权,杀荣禄、刚毅、李莲英三凶。
清平山堂话本
《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存刊印最早的话本小说集,它真实保存了宋元明三代话本的原始面貌,由明代洪楩编印,原名《六十家小说》,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十篇,共六十篇,今存二十九篇。大约刻印于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现存《雨窗》、《欹枕》两集的残本,仅12篇;又残本3册,书名不详,存15篇,藏日本内阁文库。共计27篇,影印本合为一书,题作《清平山堂话本》。另有《翡翠轩》、《梅杏争春》两篇,只存残页。书中的很多故事被“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说集所采撷改编,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存刊印最早的话本小说集,它真实保存了宋元明三代话本的原始面貌,由明代洪楩编印,原名《六十家小说》,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十篇,共六十篇,今存二十九篇。大约刻印于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现存《雨窗》、《欹枕》两集的残本,仅12篇;又残本3册,书名不详,存15篇,藏日本内阁文库。共计27篇,影印本合为一书,题作《清平山堂话本》。另有《翡翠轩》、《梅杏争春》两篇,只存残页。书中的很多故事被“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说集所采撷改编,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定命录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海游记
作者:无名氏;校点:张品兴六卷三十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题撰人。本书假托主人公在海外异邦游历的故事,针砭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书中写两个骗子的种种劣行,讥讽了黑暗社会中的官场恶迹与世风颓败,有一定认识价值。本书虽为凭空创作,但有的事件与细节尚有所本,受到了《子不语》、《续子不语》、《夜谭随录》等书的影响与启发。书中文笔虽不甚佳,但仍不乏描写真切与情节生动之处。
作者:无名氏;校点:张品兴六卷三十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题撰人。本书假托主人公在海外异邦游历的故事,针砭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书中写两个骗子的种种劣行,讥讽了黑暗社会中的官场恶迹与世风颓败,有一定认识价值。本书虽为凭空创作,但有的事件与细节尚有所本,受到了《子不语》、《续子不语》、《夜谭随录》等书的影响与启发。书中文笔虽不甚佳,但仍不乏描写真切与情节生动之处。
罗锅轶事
版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二十回。作者:卷端下有“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印,版心下有“莳心堂”印。疑为储仁逊。储仁逊,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甲戌(1874)年二月初四,卒于民国戊辰(1928)年十二月。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设馆沽上,课毕,尝卖卜于金华桥畔,所得卦金,悉以周恤亲故,不使有余。内容:叙述乾隆年间刘墉惩办贪官恶霸的故事。刘墉史有其人,字崇如,号石庵,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体仁阁大嬴士,加太子太保。善书,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书名所掩。卒谥文清。有石庵诗集。
版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二十回。作者:卷端下有“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印,版心下有“莳心堂”印。疑为储仁逊。储仁逊,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甲戌(1874)年二月初四,卒于民国戊辰(1928)年十二月。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设馆沽上,课毕,尝卖卜于金华桥畔,所得卦金,悉以周恤亲故,不使有余。内容:叙述乾隆年间刘墉惩办贪官恶霸的故事。刘墉史有其人,字崇如,号石庵,乾隆进士,由编修累官体仁阁大嬴士,加太子太保。善书,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书名所掩。卒谥文清。有石庵诗集。
魏晋世语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宣室志
张读(约公元八五三年前后在世)字圣用,(书录解题作圣朋。此从旧唐书张荐传及新唐书志注)深州陆浑人,张荐之孙。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宣宗大中中前后在世。年十九,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典贡举,时称得士。位终尚书左丞。读著有建中西狩录十卷,宣室志十卷,(《新唐书志》及《四库总目提要》)传于世。张读出生在一个小说家辈出的家族之中,《宣室志》体现一种多元容与的文化思想,这是其家庭文化氛围薰染的结果.《宣室志》在唐人小说中有颇高的地位,对后世小说戏剧也有颇大的影响。
张读(约公元八五三年前后在世)字圣用,(书录解题作圣朋。此从旧唐书张荐传及新唐书志注)深州陆浑人,张荐之孙。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宣宗大中中前后在世。年十九,登进士第。有俊才。累官至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典贡举,时称得士。位终尚书左丞。读著有建中西狩录十卷,宣室志十卷,(《新唐书志》及《四库总目提要》)传于世。张读出生在一个小说家辈出的家族之中,《宣室志》体现一种多元容与的文化思想,这是其家庭文化氛围薰染的结果.《宣室志》在唐人小说中有颇高的地位,对后世小说戏剧也有颇大的影响。
茅亭客话
《茅亭客话》 《茅亭客话》十卷,宋黄休复撰。休复有《益州名画录》,已著录。是编乃杂录其所见闻。始王、孟二氏,终於宋真宗时,皆蜀中轶事,无一条旁涉他郡。
《茅亭客话》 《茅亭客话》十卷,宋黄休复撰。休复有《益州名画录》,已著录。是编乃杂录其所见闻。始王、孟二氏,终於宋真宗时,皆蜀中轶事,无一条旁涉他郡。
全相平话
全相平话(又名《全相平话五种》)版本:元英宗至治年间(1312~1323)建安虞氏新刊本。计有《武王伐纣书》(别题《吕望兴周》)丶《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丶《秦并六国平话》(别题《秦始皇传》)丶《续前汉书平话》(别题《吕后斩韩信》)丶《三国志平话》等五种。内容:元代讲史话本。所述五种故事,真伪参杂,虚实并存,但对后世小说发展,有深刻影响。
全相平话(又名《全相平话五种》)版本:元英宗至治年间(1312~1323)建安虞氏新刊本。计有《武王伐纣书》(别题《吕望兴周》)丶《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丶《秦并六国平话》(别题《秦始皇传》)丶《续前汉书平话》(别题《吕后斩韩信》)丶《三国志平话》等五种。内容:元代讲史话本。所述五种故事,真伪参杂,虚实并存,但对后世小说发展,有深刻影响。
英云梦传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丹忠录
明·陆人龙辽海丹忠录(又名《丹忠录》)版本:明崇禛翠娱阁刻本。八卷四十回 。作者:题“平原孤愤生戏草,铁崖热肠人偶评”,翠阁主人序。翠阁主人即陆云龙,浙江钱塘人。序中谓书出“予弟”,则作者应为其弟陆人龙。内容:以明万历十七(1589)年至崇祯三年间明朝与后金政权在辽东的战事为背景,叙述毛文龙的一生。本书按史书纪年体例撰写,颇具史料价值。 ==============================================================================《辽海丹忠录》又名《丹忠录》,全书八卷四十回,有明代刊本,书署“平原孤愤生戏笔”.清代乾隆年间所刻《禁书总目》,指本书作者为陆云龙。然从本书叙中可知,作者实为陆云龙之弟陆人龙。然陆氏兄弟之生平,皆无可考。《辽海丹忠录》叙写明朝与后金争战的历史故事,歌颂了卫国将士,鞭挞了民族败类,更剖析了明朝辽东战事失败的原因。本书是一部较为优秀的历史小说,按史书纪年来写,具有史料价值;且语言简洁,长于叙事,人物描写也很生动。像《辽海丹忠录》这样歌颂抵抗后金入侵的汉民族英雄的小说,自然要在后金子孙建立的清朝遭到禁毁。
明·陆人龙辽海丹忠录(又名《丹忠录》)版本:明崇禛翠娱阁刻本。八卷四十回 。作者:题“平原孤愤生戏草,铁崖热肠人偶评”,翠阁主人序。翠阁主人即陆云龙,浙江钱塘人。序中谓书出“予弟”,则作者应为其弟陆人龙。内容:以明万历十七(1589)年至崇祯三年间明朝与后金政权在辽东的战事为背景,叙述毛文龙的一生。本书按史书纪年体例撰写,颇具史料价值。 ==============================================================================《辽海丹忠录》又名《丹忠录》,全书八卷四十回,有明代刊本,书署“平原孤愤生戏笔”.清代乾隆年间所刻《禁书总目》,指本书作者为陆云龙。然从本书叙中可知,作者实为陆云龙之弟陆人龙。然陆氏兄弟之生平,皆无可考。《辽海丹忠录》叙写明朝与后金争战的历史故事,歌颂了卫国将士,鞭挞了民族败类,更剖析了明朝辽东战事失败的原因。本书是一部较为优秀的历史小说,按史书纪年来写,具有史料价值;且语言简洁,长于叙事,人物描写也很生动。像《辽海丹忠录》这样歌颂抵抗后金入侵的汉民族英雄的小说,自然要在后金子孙建立的清朝遭到禁毁。
夜谭随录
《夜谭随录》,清代满洲人和邦额作。和邦额,字闲斋,号霁园主人,其生卒年月,无定论,有研究者推测其生于清乾隆十三年,卒于乾嘉年间或稍后。作者在本书《自序》中,开宗明义,宣称本书“非怪不录”,并说世人之所以多怪,是因为少见,且不穷事理,而“圣人穷尽天地万物之理,人见以为怪者,视之若寻常也,”表明他录怪志怪的目的,在于广见闻,求事理,读者似乎大可不必以为怪。本书所述,多狐鬼妖异,怪则怪矣,然则细究其理,无一不是以怪异来反映现实,描绘人生,针砭时弊。所以细读本书,真的有一个初以为怪,继则恍然觉其意深遂,最终有所感悟,见怪不怪的过程。
《夜谭随录》,清代满洲人和邦额作。和邦额,字闲斋,号霁园主人,其生卒年月,无定论,有研究者推测其生于清乾隆十三年,卒于乾嘉年间或稍后。作者在本书《自序》中,开宗明义,宣称本书“非怪不录”,并说世人之所以多怪,是因为少见,且不穷事理,而“圣人穷尽天地万物之理,人见以为怪者,视之若寻常也,”表明他录怪志怪的目的,在于广见闻,求事理,读者似乎大可不必以为怪。本书所述,多狐鬼妖异,怪则怪矣,然则细究其理,无一不是以怪异来反映现实,描绘人生,针砭时弊。所以细读本书,真的有一个初以为怪,继则恍然觉其意深遂,最终有所感悟,见怪不怪的过程。
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
二十四尊得道羅漢传(全称《新刻全像二十四尊得道羅漢传》)。作者生平事迹不详。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孙楷第认为,作者似乎是江西临川县人。《羅漢傳》為萬曆年間楊氏清白堂刊本,六卷廿三则,中缺第廿名羅漢。明代原刊本僅存於日本內閣文庫,孫楷第30年代訪書日本,首先著錄該書,見《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及《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今該書原本已微卷複製影印,199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標點重排本亦同年刊行。题“抚临朱星祚编”。誠\如影印本前言所說,該書題名不一,「封面說《羅漢傳》,卷首題《新刻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內封牌記則署《全像十八尊羅漢傳》,並標明十八尊羅漢名為:長眉、伏魔、聰耳、抱膝、捧經、降龍、戲珠、飛錫、杯渡、振鐸、施笠、持履、伏虎、換骨、浣腸、現相、賦花、卻水。」11可是書中所述,又只有二十三尊羅漢,缺第二十尊。由書名、篇目之粗疏,已大略可見該書當非精審之作。書中所記並不是根據佛經所傳十六羅漢等資料敷衍而來,而是根據《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高僧傳》等高僧故事,取材撰作而成。12孫楷第評論該書:「所述半文半白,殆不足以為小說,僅淺\短之記述而已。」13大致不差。編者署名「撫臨朱星祚」,生平不可考。以「小說」藝術的觀點來說,該書真的是頗為「不足」,但若從別的方面,特別是傳說方面的觀點來說,在羅漢傳說中國化的過程中,該書卻可能起著相當重要的功用。而這個影響作用,又不在於書中如何編出眾羅漢們的故事,而在於編者給每一位羅漢都冠上一個意象鮮明,各具特色的中國式名號。「降龍」、「伏虎」和「伏魔」一樣,指的都是佛法修為者道行高超,足以降伏外道邪佛一類。對於一般以神跡顯示或傳說為信仰支撐的大眾來說,如果說羅漢是修行已到除一切煩惱、不再入輪迴的果位,恐怕是有些抽象的。如果說羅漢道法高超,而有大能,足以收伏邪魔外道或龍、虎等神獸,恐怕才更為具體,更有吸引力,更具說服力的說法。而在這三者之中,「魔」的概念比起龍、虎二者,還是較不具體的。而且在中國的傳統中,龍、虎對位並稱的傳統由來已久,相較之下,魔還是外來的、後起的。喜歡對稱、對比思考的中國人,最後會終於只取降龍、伏虎,而少談伏魔,原因大概也就在此。《羅漢傳》所記故事與佛經所載十六羅漢或其他各組羅漢事跡不大相干,而是由《五燈會元》等高僧傳記、傳說併湊而成,已如標點本及影印本前言所說。而其併湊,有時還未免有些荒誕。例如書中「降龍羅漢」的故事,即從《五燈會元》中及《景德傳燈錄》中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事跡改纂擴大而成。故事中說「降龍羅漢」乃「迦毗摩羅尊者」,而所謂的「降龍」情節,指的是尊者收伏一個也在聚徒說法的「大樹龍王」,這個龍王自恃尊貴,有驕慢心,心中存念以為尊者不足與議論,尊者卻對龍王說:「你雖不說,但你的心念我都已知道。」於是開導龍王,龍王終於悔悟,得了證悟。這就是「降龍」的主要情節。整體來說,《羅漢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然而或許因為《羅漢傳》寫得不很成功,影響不大,所以該書出版之後,「降龍羅漢與伏虎羅漢」的名號和事跡並未就此定型。十八羅漢中的十七、十八兩位羅漢,也直到乾隆時期才被指定為是「降龍與伏虎」。雖然如此,但是羅漢之中而終於會有「降龍、伏虎」而且成為名號最響的兩位,其實是因為「降龍與伏虎」早已是世界各地英雄傳說的共同標幟,在中國方面,也早在羅漢來到之前,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就應當是會能「降龍與伏虎」的。只不過單這「降龍與伏虎」本身,在不同情境下就有各自不同的意涵。例如「龍」這個字之所指,自古以來就常具有神祕或神化的意涵,而不只是一種動物。但有時卻又是如豢龍氏傳說一樣指一種似乎可養可殺的動物。16而後來印度的龍傳進中國之後,更有龍天、龍宮、龍王及龍王家屬等觀念,一方面更貼近人性,一方面卻更加的神化複雜。而也就是佛教傳進中土之後,「降龍」的故事才在中國流傳開來,而且多半說的就是佛法修行者們的「降龍」故事。
二十四尊得道羅漢传(全称《新刻全像二十四尊得道羅漢传》)。作者生平事迹不详。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家孙楷第认为,作者似乎是江西临川县人。《羅漢傳》為萬曆年間楊氏清白堂刊本,六卷廿三则,中缺第廿名羅漢。明代原刊本僅存於日本內閣文庫,孫楷第30年代訪書日本,首先著錄該書,見《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及《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今該書原本已微卷複製影印,1990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標點重排本亦同年刊行。题“抚临朱星祚编”。誠\如影印本前言所說,該書題名不一,「封面說《羅漢傳》,卷首題《新刻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內封牌記則署《全像十八尊羅漢傳》,並標明十八尊羅漢名為:長眉、伏魔、聰耳、抱膝、捧經、降龍、戲珠、飛錫、杯渡、振鐸、施笠、持履、伏虎、換骨、浣腸、現相、賦花、卻水。」11可是書中所述,又只有二十三尊羅漢,缺第二十尊。由書名、篇目之粗疏,已大略可見該書當非精審之作。書中所記並不是根據佛經所傳十六羅漢等資料敷衍而來,而是根據《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高僧傳》等高僧故事,取材撰作而成。12孫楷第評論該書:「所述半文半白,殆不足以為小說,僅淺\短之記述而已。」13大致不差。編者署名「撫臨朱星祚」,生平不可考。以「小說」藝術的觀點來說,該書真的是頗為「不足」,但若從別的方面,特別是傳說方面的觀點來說,在羅漢傳說中國化的過程中,該書卻可能起著相當重要的功用。而這個影響作用,又不在於書中如何編出眾羅漢們的故事,而在於編者給每一位羅漢都冠上一個意象鮮明,各具特色的中國式名號。「降龍」、「伏虎」和「伏魔」一樣,指的都是佛法修為者道行高超,足以降伏外道邪佛一類。對於一般以神跡顯示或傳說為信仰支撐的大眾來說,如果說羅漢是修行已到除一切煩惱、不再入輪迴的果位,恐怕是有些抽象的。如果說羅漢道法高超,而有大能,足以收伏邪魔外道或龍、虎等神獸,恐怕才更為具體,更有吸引力,更具說服力的說法。而在這三者之中,「魔」的概念比起龍、虎二者,還是較不具體的。而且在中國的傳統中,龍、虎對位並稱的傳統由來已久,相較之下,魔還是外來的、後起的。喜歡對稱、對比思考的中國人,最後會終於只取降龍、伏虎,而少談伏魔,原因大概也就在此。《羅漢傳》所記故事與佛經所載十六羅漢或其他各組羅漢事跡不大相干,而是由《五燈會元》等高僧傳記、傳說併湊而成,已如標點本及影印本前言所說。而其併湊,有時還未免有些荒誕。例如書中「降龍羅漢」的故事,即從《五燈會元》中及《景德傳燈錄》中十三祖「迦毗摩羅尊者」事跡改纂擴大而成。故事中說「降龍羅漢」乃「迦毗摩羅尊者」,而所謂的「降龍」情節,指的是尊者收伏一個也在聚徒說法的「大樹龍王」,這個龍王自恃尊貴,有驕慢心,心中存念以為尊者不足與議論,尊者卻對龍王說:「你雖不說,但你的心念我都已知道。」於是開導龍王,龍王終於悔悟,得了證悟。這就是「降龍」的主要情節。整體來說,《羅漢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然而或許因為《羅漢傳》寫得不很成功,影響不大,所以該書出版之後,「降龍羅漢與伏虎羅漢」的名號和事跡並未就此定型。十八羅漢中的十七、十八兩位羅漢,也直到乾隆時期才被指定為是「降龍與伏虎」。雖然如此,但是羅漢之中而終於會有「降龍、伏虎」而且成為名號最響的兩位,其實是因為「降龍與伏虎」早已是世界各地英雄傳說的共同標幟,在中國方面,也早在羅漢來到之前,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就應當是會能「降龍與伏虎」的。只不過單這「降龍與伏虎」本身,在不同情境下就有各自不同的意涵。例如「龍」這個字之所指,自古以來就常具有神祕或神化的意涵,而不只是一種動物。但有時卻又是如豢龍氏傳說一樣指一種似乎可養可殺的動物。16而後來印度的龍傳進中國之後,更有龍天、龍宮、龍王及龍王家屬等觀念,一方面更貼近人性,一方面卻更加的神化複雜。而也就是佛教傳進中土之後,「降龍」的故事才在中國流傳開來,而且多半說的就是佛法修行者們的「降龍」故事。
醒名花
《醒名花》十六回,演说才子湛国瑞与佳人梅杏娘(别号醒名花)一段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作者佚名。题“墨憨斋新编”。墨憨斋是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的别号,而此书开卷即云“这事在明末年间”是清人语气,所谓“墨憨斋新编”,显系托名。学者多认为《醒名花》作成于雍正、乾隆间。日本天明四年(1784,清乾隆四十九年)秋水园主人《小说字汇》已引及此书。本书以《墨憨斋新编绣像醒名花》为底本校点,参校中华书局影印、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本。
《醒名花》十六回,演说才子湛国瑞与佳人梅杏娘(别号醒名花)一段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作者佚名。题“墨憨斋新编”。墨憨斋是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的别号,而此书开卷即云“这事在明末年间”是清人语气,所谓“墨憨斋新编”,显系托名。学者多认为《醒名花》作成于雍正、乾隆间。日本天明四年(1784,清乾隆四十九年)秋水园主人《小说字汇》已引及此书。本书以《墨憨斋新编绣像醒名花》为底本校点,参校中华书局影印、美国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本。
本事诗
《本事诗》一卷,孟棨著。孟棨(生卒年不详),字初中。《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于丁部总集类,《郡斋读书志》著录于集类总集类,《四库全书总目》收于集部诗文评类。《本事诗》多记唐人诗之本事,同时保存一些唐代诗人轶事。其论诗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之说,认为诗乃缘情而作。作诗就是抒写“怨思悲愁”,又往往“能事兴咏,尤所钟情”,所以特别重视探求诗本事。是书按其采录分为七类:情感、事感、高逸、怨愤、征异、征咎、嘲戏,各以事例举之。其中“怨愤”举贾岛蔷薇花落一诗,本为刺裴度而作,然今本未作说明,疑传写脱误。罗根泽认为《本事诗》是诗话的前身,其记述诗人轶事主要来源于笔记小说。后有《续本事诗》,如处常子、罗隐、聂奉先所著,皆亡佚,聂书尚存数条。
《本事诗》一卷,孟棨著。孟棨(生卒年不详),字初中。《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于丁部总集类,《郡斋读书志》著录于集类总集类,《四库全书总目》收于集部诗文评类。《本事诗》多记唐人诗之本事,同时保存一些唐代诗人轶事。其论诗从“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之说,认为诗乃缘情而作。作诗就是抒写“怨思悲愁”,又往往“能事兴咏,尤所钟情”,所以特别重视探求诗本事。是书按其采录分为七类:情感、事感、高逸、怨愤、征异、征咎、嘲戏,各以事例举之。其中“怨愤”举贾岛蔷薇花落一诗,本为刺裴度而作,然今本未作说明,疑传写脱误。罗根泽认为《本事诗》是诗话的前身,其记述诗人轶事主要来源于笔记小说。后有《续本事诗》,如处常子、罗隐、聂奉先所著,皆亡佚,聂书尚存数条。
吴江雪
本书全称《新镌绣像小说吴江雪》,题“吴中佩蘅子著”。首有顾石城序和佩蘅子自序。全书分四卷,共二十四回。 佩蘅子生平事迹不详,郑振铎先生以为作者“大约为科举场中久不得志之士”。学者多认为本书著于明末清初,刊刻于康熙年间。 今存最完整的版本为东吴赤绿山房梓行本(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本书据《新镌绣像小说吴江雪》(序文已佚)校点。
本书全称《新镌绣像小说吴江雪》,题“吴中佩蘅子著”。首有顾石城序和佩蘅子自序。全书分四卷,共二十四回。 佩蘅子生平事迹不详,郑振铎先生以为作者“大约为科举场中久不得志之士”。学者多认为本书著于明末清初,刊刻于康熙年间。 今存最完整的版本为东吴赤绿山房梓行本(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本书据《新镌绣像小说吴江雪》(序文已佚)校点。
醒风流
醒风流(又名《醒风流奇传》)版本:清刊本。二十回。作者:题“鹤市主人新编”,又题“鹤市道人编次”。推测作者生于明末,于康熙十一(1672)年始作本书。内容:叙述梅干与冯闺英的婚姻的故事。有仿《好逑传》、《玉娇梨》处。
醒风流(又名《醒风流奇传》)版本:清刊本。二十回。作者:题“鹤市主人新编”,又题“鹤市道人编次”。推测作者生于明末,于康熙十一(1672)年始作本书。内容:叙述梅干与冯闺英的婚姻的故事。有仿《好逑传》、《玉娇梨》处。
赵太祖三下南唐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中山狼传
版本:《中山狼传》,清刻本。作者:《中山狼传》,明《合刻三志》称作者为唐人姚合,明《古今说海》署作者为宋人谢良,清初《明文英华》认作者为明人马中锡。清康熙时贯棠刊刻马中锡《东田文集》第三卷中亦收录此文。推测是马中锡依据前人作品改写而成。内容:中山狼传据古代民间传说改编。故事鞭笞了一切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是谓“中山狼”;而“东郭先生”,则是迂腐懦弱的无能者。情节曲折,文字简洁,富有哲理。
版本:《中山狼传》,清刻本。作者:《中山狼传》,明《合刻三志》称作者为唐人姚合,明《古今说海》署作者为宋人谢良,清初《明文英华》认作者为明人马中锡。清康熙时贯棠刊刻马中锡《东田文集》第三卷中亦收录此文。推测是马中锡依据前人作品改写而成。内容:中山狼传据古代民间传说改编。故事鞭笞了一切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是谓“中山狼”;而“东郭先生”,则是迂腐懦弱的无能者。情节曲折,文字简洁,富有哲理。
鬼谷四友志
鬼谷四友志又名《孙庞演义七国志全传》,全书三卷,每卷又分上下卷,实为六卷,即六回,有清代刊本。书署作者为杨景淐,然其生平事迹无可考。本书叙写战国时孙膑与庞涓斗智、苏秦与张仪连横合纵的故事。孙、庞、苏、张四人乃鬼谷子之弟子,故称“鬼谷四友”。将孙膑、庞涓事写入小说,此前有《乐毅图齐平话》、《列国志传》、《孙庞斗志演义》等书。杨景淐编撰本书,在参考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尽删前书荒诞离奇、有乖史实之处;同时,加入苏秦、张仪故事。然“鬼谷四友”虽合为一书,但仍分两段讲述。小说结构严谨,情节惊险,人物丰满,文字也通俗易懂。
鬼谷四友志又名《孙庞演义七国志全传》,全书三卷,每卷又分上下卷,实为六卷,即六回,有清代刊本。书署作者为杨景淐,然其生平事迹无可考。本书叙写战国时孙膑与庞涓斗智、苏秦与张仪连横合纵的故事。孙、庞、苏、张四人乃鬼谷子之弟子,故称“鬼谷四友”。将孙膑、庞涓事写入小说,此前有《乐毅图齐平话》、《列国志传》、《孙庞斗志演义》等书。杨景淐编撰本书,在参考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尽删前书荒诞离奇、有乖史实之处;同时,加入苏秦、张仪故事。然“鬼谷四友”虽合为一书,但仍分两段讲述。小说结构严谨,情节惊险,人物丰满,文字也通俗易懂。
第一才女传
白圭志(又名《第八才子书》丶《第十才子书》丶《第一才女传》),嘉庆十(1805)年补余轩刋本。四卷十六回 。题“博陵崔象川辑,何晴川评。”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崔象川另有小说《玉蟾记》。叙述才子佳人终成眷属、善恶有报的故事。
白圭志(又名《第八才子书》丶《第十才子书》丶《第一才女传》),嘉庆十(1805)年补余轩刋本。四卷十六回 。题“博陵崔象川辑,何晴川评。”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崔象川另有小说《玉蟾记》。叙述才子佳人终成眷属、善恶有报的故事。
笑赞
一儒生以太行山作代形山。一儒生曰:乃泰杭耳。其人曰:我亲到山下,见其碑也。相争不决,曰:我二人赌一东道,某学究识字多,试往问之。及见学究问之,学究曰:是代形也。 [1] 学究曰:你虽输一东道,却教他念一生别字。赞曰:学究值存心忍矣哉,使人终身不知“太行山”,又谓天下人皆不识字。虽然,与之言必不信也,盖彼已见其碑已。
一儒生以太行山作代形山。一儒生曰:乃泰杭耳。其人曰:我亲到山下,见其碑也。相争不决,曰:我二人赌一东道,某学究识字多,试往问之。及见学究问之,学究曰:是代形也。 [1] 学究曰:你虽输一东道,却教他念一生别字。赞曰:学究值存心忍矣哉,使人终身不知“太行山”,又谓天下人皆不识字。虽然,与之言必不信也,盖彼已见其碑已。
大宋宣和遗事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幽冥录
幽冥录,志怪类杂录小说。作者,南朝宋·刘义庆,以《世说新语》闻名。
幽冥录,志怪类杂录小说。作者,南朝宋·刘义庆,以《世说新语》闻名。
永庆升平后传
清·都门贪梦道人撰永庆升平后传版本:光绪二十(1894)年北京本立堂刊本。十二卷一百回 。作者:题“都门贪梦道人撰”。贪梦道人,杨挹殿,福建人。内容:描述清康熙年间江湖英雄马成龙、马梦太等人协助朝廷搜剿肃清天地会八卦教的故事。
清·都门贪梦道人撰永庆升平后传版本:光绪二十(1894)年北京本立堂刊本。十二卷一百回 。作者:题“都门贪梦道人撰”。贪梦道人,杨挹殿,福建人。内容:描述清康熙年间江湖英雄马成龙、马梦太等人协助朝廷搜剿肃清天地会八卦教的故事。
无声戏
据 此 书〈无 声 戏 序 言〉,《 无 声 戏》 为 清 代 李 渔 所 撰。 李 渔 (1611-1680), 原 名 仙 侣, 字 笠 鸿、 谪 凡, 号 笠 翁, 别 署 觉 世 稗 官、 笠 道 人、 随 庵 主 人、 新 亭 樵 客、 湖 上 笠 翁 等。 李 渔 将 这 部 小 说 命 名 为《 无 声 戏》, 是 因 为 小 说 与 戏 曲 具 有 同 等 的 社 会 功 能 与 创 作 地 位, 小 说 也 是 戏 文, 只 是 不 能 演 唱,“ 无 声” 而 已。《 无 声 戏》 刊 刻 后 颇 为 风 行, 所 以 李 渔 又 作《 无 声 戏 二 集》。 后 者 有 一 篇 提 起 了 张 缙 彦 因 李 自 成 攻 破 北 京, 为 此 殉 节, 但 终 获 救, 而 称 张 为“ 不 死 英 雄”。 李 渔 的 这 两 部 小 说 集 便 成 了 禁 书。 李 渔 托 友 人 杜 碮 加 以 筛 选, 编 成《 无 声 戏 合 集》, 又 称《 无 声 戏 合 选》。 张 缙 彦 事 发, 不 但《 无 声 戏》 与《无 声 戏 二 集》 不 能 出 版、 流 通,《 无 声 戏 合 集》 也 只 得 改 成《 连 城 璧》 才 能 面 世。据《 中 国 古 代 小 说 百 科 全 书》该 词 目 的 作 者 石 昌 渝,“马 隅 卿 藏《 无 声 戏 合 集》 残 本,第 1 篇 第 3 页 版 心 上 有“ 无 声 戏 一 集” 字 样。 现 存 的 合 集 仅 有 马 氏 所 藏 残 本, 目 次 已 佚。 日 本 尊 经 阁 文 库 藏 伪 斋 主 人 序 刊 本 为 12 回, 为 顺 治 写 刻 本。”此 本 便 是 根 据 这 一 海 内 外 孤 本, 日 本 尊 经 阁 本 整 理 的。 书 有 伪 斋 主 人 序, 每 回 有 杜 碮 眉 批 和 回 末 总 评。据 石 昌 渝 说“《 无 声 戏》 一、 二 集 现 存 18 篇 作 品 在 题 材 上 继 承 了 话 本 小 说 的 传 统, 写 的 都 是 俗 人 俗 事。 其 作 品 在 题 材 上 不 作 依 傍, 均 为 李 渔 自 创, 可 以 自 由 地 驰 骋 作 家 的 想 象, 故 构 思 巧 妙, 情 节 引 入, 善 于 设 置 悬 念, 利 用 悬 念 和 解 决 悬 念, 出 奇 不 意, 结 局 却 又 在 情 理 之 中。 然 而 同 时 也 带 来 作 品 的 缺 点, 追 求 设 奇 而 忽 视 细 节 之 描 写, 说 教 也 过 多。”。 此 本 有 序, 为 伪 斋 主 人 所 作,觉 世 稗 官 编 次, 睡 乡 祭 酒 批 评; 有 眉 批。 据 此 本〈点 校 说 明〉,《 无 声 戏》 为 李 渔 第 1 次 移 家 杭 州 时 所 作。 当 时 是 分 初 集、2 集 两 次 梓 行 的, 时 间 大 约 在 顺 治 13 年 (1656) 前 后。2 集 已 佚, 散 见 于 后 出 的 合 刻 本 或 选 刻 本 之 中。 李 渔 在 友 人 杜 碮 的 帮 助 下, 刻 印 了《 无 声 戏 合 集》, 时 间 约 在 顺 治 末、 康 熙 初。
据 此 书〈无 声 戏 序 言〉,《 无 声 戏》 为 清 代 李 渔 所 撰。 李 渔 (1611-1680), 原 名 仙 侣, 字 笠 鸿、 谪 凡, 号 笠 翁, 别 署 觉 世 稗 官、 笠 道 人、 随 庵 主 人、 新 亭 樵 客、 湖 上 笠 翁 等。 李 渔 将 这 部 小 说 命 名 为《 无 声 戏》, 是 因 为 小 说 与 戏 曲 具 有 同 等 的 社 会 功 能 与 创 作 地 位, 小 说 也 是 戏 文, 只 是 不 能 演 唱,“ 无 声” 而 已。《 无 声 戏》 刊 刻 后 颇 为 风 行, 所 以 李 渔 又 作《 无 声 戏 二 集》。 后 者 有 一 篇 提 起 了 张 缙 彦 因 李 自 成 攻 破 北 京, 为 此 殉 节, 但 终 获 救, 而 称 张 为“ 不 死 英 雄”。 李 渔 的 这 两 部 小 说 集 便 成 了 禁 书。 李 渔 托 友 人 杜 碮 加 以 筛 选, 编 成《 无 声 戏 合 集》, 又 称《 无 声 戏 合 选》。 张 缙 彦 事 发, 不 但《 无 声 戏》 与《无 声 戏 二 集》 不 能 出 版、 流 通,《 无 声 戏 合 集》 也 只 得 改 成《 连 城 璧》 才 能 面 世。据《 中 国 古 代 小 说 百 科 全 书》该 词 目 的 作 者 石 昌 渝,“马 隅 卿 藏《 无 声 戏 合 集》 残 本,第 1 篇 第 3 页 版 心 上 有“ 无 声 戏 一 集” 字 样。 现 存 的 合 集 仅 有 马 氏 所 藏 残 本, 目 次 已 佚。 日 本 尊 经 阁 文 库 藏 伪 斋 主 人 序 刊 本 为 12 回, 为 顺 治 写 刻 本。”此 本 便 是 根 据 这 一 海 内 外 孤 本, 日 本 尊 经 阁 本 整 理 的。 书 有 伪 斋 主 人 序, 每 回 有 杜 碮 眉 批 和 回 末 总 评。据 石 昌 渝 说“《 无 声 戏》 一、 二 集 现 存 18 篇 作 品 在 题 材 上 继 承 了 话 本 小 说 的 传 统, 写 的 都 是 俗 人 俗 事。 其 作 品 在 题 材 上 不 作 依 傍, 均 为 李 渔 自 创, 可 以 自 由 地 驰 骋 作 家 的 想 象, 故 构 思 巧 妙, 情 节 引 入, 善 于 设 置 悬 念, 利 用 悬 念 和 解 决 悬 念, 出 奇 不 意, 结 局 却 又 在 情 理 之 中。 然 而 同 时 也 带 来 作 品 的 缺 点, 追 求 设 奇 而 忽 视 细 节 之 描 写, 说 教 也 过 多。”。 此 本 有 序, 为 伪 斋 主 人 所 作,觉 世 稗 官 编 次, 睡 乡 祭 酒 批 评; 有 眉 批。 据 此 本〈点 校 说 明〉,《 无 声 戏》 为 李 渔 第 1 次 移 家 杭 州 时 所 作。 当 时 是 分 初 集、2 集 两 次 梓 行 的, 时 间 大 约 在 顺 治 13 年 (1656) 前 后。2 集 已 佚, 散 见 于 后 出 的 合 刻 本 或 选 刻 本 之 中。 李 渔 在 友 人 杜 碮 的 帮 助 下, 刻 印 了《 无 声 戏 合 集》, 时 间 约 在 顺 治 末、 康 熙 初。
风月鉴
《风月鉴》一书,系清代吴贻棠所作。吴贻棠,字荫南,号爱存,河南戈阳(今河南光山县)人。该书刻本称其为吴贻先。我们根据书前作者自序及书后其寄男方鈺的跋文,可以约略的知道他的经历。其生活于乾嘉年间,“为人好脱略,性豪迈”,曾“仕长芦”。回乡后得痿疾,行动不便,于岑寂中作《可是梦》、《风月鉴》二书,以寄无聊之慨。《可是梦》今已不传。 该书有刻本和抄本两种。嘉庆刻本,今北京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均有收藏,半页六行,每行十六字,第十三回有半页残缺。抄本第十三、十四回均残,版式与刻本相同,今藏于浙江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曾以残抄本为底本,用刻本第十三、十四回加以补配,作为《古本小说集成》的一种影印出版。本次点校,即以影印本为依据。
《风月鉴》一书,系清代吴贻棠所作。吴贻棠,字荫南,号爱存,河南戈阳(今河南光山县)人。该书刻本称其为吴贻先。我们根据书前作者自序及书后其寄男方鈺的跋文,可以约略的知道他的经历。其生活于乾嘉年间,“为人好脱略,性豪迈”,曾“仕长芦”。回乡后得痿疾,行动不便,于岑寂中作《可是梦》、《风月鉴》二书,以寄无聊之慨。《可是梦》今已不传。 该书有刻本和抄本两种。嘉庆刻本,今北京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均有收藏,半页六行,每行十六字,第十三回有半页残缺。抄本第十三、十四回均残,版式与刻本相同,今藏于浙江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曾以残抄本为底本,用刻本第十三、十四回加以补配,作为《古本小说集成》的一种影印出版。本次点校,即以影印本为依据。
麟儿报
麟儿报(又名《葛仙翁全传》)版本:康熙十一(1672)年序刊本。十六回 。作者:不题撰人。首有序,后署“天花藏主人题”。天花藏主人,明末清初人,生平不详。其编丶订丶着丶述丶序的小说尚有《人间乐》丶《幻中真》丶《金云翘传》丶《玉支玑》丶《玉娇梨》丶《两交婚》丶《定情人》丶《飞花咏》丶《赛红丝》丶《锦疑团》丶《画图缘》丶《鸳鸯媒》丶《平山冷燕》丶《醉菩提全传》丶《梁武帝西来演义》等。内容:叙述廉清娶幸昭华、毛小燕为妻的故事。
麟儿报(又名《葛仙翁全传》)版本:康熙十一(1672)年序刊本。十六回 。作者:不题撰人。首有序,后署“天花藏主人题”。天花藏主人,明末清初人,生平不详。其编丶订丶着丶述丶序的小说尚有《人间乐》丶《幻中真》丶《金云翘传》丶《玉支玑》丶《玉娇梨》丶《两交婚》丶《定情人》丶《飞花咏》丶《赛红丝》丶《锦疑团》丶《画图缘》丶《鸳鸯媒》丶《平山冷燕》丶《醉菩提全传》丶《梁武帝西来演义》等。内容:叙述廉清娶幸昭华、毛小燕为妻的故事。
唐语林
唐语林,八卷, 北宋王谠撰。系作者根据唐五代小说杂记资料,分类编纂而成。
唐语林,八卷, 北宋王谠撰。系作者根据唐五代小说杂记资料,分类编纂而成。
玄 怪 录
《玄怪录》是中国中唐(763~859年),时期承上启下、极为重要的一部传奇小说集。作者年僧孺做过宰相。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造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可见此书在当时名气之响,影响之大。牛僧孺以传奇创作的新路,在全面肯定《玄怪录》价值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指出:“《玄怪录》通过虚构的想象力在唐代小说史上确立卫重要的地位”,“通过幻想故事开拓了新天地”这无疑是真知灼见,富有启示性。韩国宋伦美博士此书对唐人小说《玄怪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有关《玄怪录》的研究论文和论著,中外多有,然多偏重于版本和作者的考证,此书侧重于从文学角度对《玄怪录》进行系统研究,书中对《玄怪录》所因有的情节、主题、人物和叙事结构进行了多样化的分析和评价,颇有新的创见。此书分析论证与作品紧密结合,逻辑严密,推论合理。作为外国人用汉语所写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著,此书在许多方面都有值得借鉴之处。《玄怪录》不仅是一部带着浓厚道教色彩的幻想小说,而且是一部浪漫的唐代神怪类小说.虽然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作为政治理念,但唐代初期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而崇尚道教,开始树立、推崇与皇帝有相同李氏姓氏的老子.这样自然使道教在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得到发扬光大.所以,出现了反映这种社会倾向的《玄怪录》一书.尽管牛僧孺升到了宰相的官职,但是《玄怪录》中还是强烈宣扬阴司主宰人世间的一切事物的定数论,并且把道教作为最基本的意识形态来推崇.其理由是汉末以后道教吸收儒家、道家、阴阳家、佛家等思想并将其相融合的缘故,从而使它具有了更广泛的思想基础. ==============================================================================牛僧孺《玄怪录》(宋人改称《幽怪录》),是唐代小说的一部代表作。但长期以来见不到传本。《玄怪录》最早著录于《崇文总目》小说类,十卷。根据初步的校勘,明刻本的四十四篇中,有《元无有》等二十五篇见于《太平广记》,其中《杜子春》、《张老》、《裴谌》、《尼妙寂》、《柳归舜》、《刘法师》、《刁俊朝》等七篇,《广记》引作《续玄怪录》;还有一篇《敦代公》,见于《说郛》。其于十八篇中,有七篇亦见于《类说》本《幽怪录》,但只是节要,文字极为简略。此外,还有许多篇用见于《异闻总录》和《古今说活》、《艶异编》、《广艶异编》、《逸史搜奇》等书。==============================================================================牛僧孺的《玄怪录》是一部兼有志怪和传奇两种类型的小说作品集.其中的传奇小说兼备诸多题材,并能深刻而广泛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同时,作者在创造这些作品时,又体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审美水平,从而使这些作品不仅在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进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还对以后的戏曲、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玄怪录》是中国中唐(763~859年),时期承上启下、极为重要的一部传奇小说集。作者年僧孺做过宰相。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造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可见此书在当时名气之响,影响之大。牛僧孺以传奇创作的新路,在全面肯定《玄怪录》价值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指出:“《玄怪录》通过虚构的想象力在唐代小说史上确立卫重要的地位”,“通过幻想故事开拓了新天地”这无疑是真知灼见,富有启示性。韩国宋伦美博士此书对唐人小说《玄怪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有关《玄怪录》的研究论文和论著,中外多有,然多偏重于版本和作者的考证,此书侧重于从文学角度对《玄怪录》进行系统研究,书中对《玄怪录》所因有的情节、主题、人物和叙事结构进行了多样化的分析和评价,颇有新的创见。此书分析论证与作品紧密结合,逻辑严密,推论合理。作为外国人用汉语所写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著,此书在许多方面都有值得借鉴之处。《玄怪录》不仅是一部带着浓厚道教色彩的幻想小说,而且是一部浪漫的唐代神怪类小说.虽然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作为政治理念,但唐代初期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而崇尚道教,开始树立、推崇与皇帝有相同李氏姓氏的老子.这样自然使道教在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得到发扬光大.所以,出现了反映这种社会倾向的《玄怪录》一书.尽管牛僧孺升到了宰相的官职,但是《玄怪录》中还是强烈宣扬阴司主宰人世间的一切事物的定数论,并且把道教作为最基本的意识形态来推崇.其理由是汉末以后道教吸收儒家、道家、阴阳家、佛家等思想并将其相融合的缘故,从而使它具有了更广泛的思想基础. ==============================================================================牛僧孺《玄怪录》(宋人改称《幽怪录》),是唐代小说的一部代表作。但长期以来见不到传本。《玄怪录》最早著录于《崇文总目》小说类,十卷。根据初步的校勘,明刻本的四十四篇中,有《元无有》等二十五篇见于《太平广记》,其中《杜子春》、《张老》、《裴谌》、《尼妙寂》、《柳归舜》、《刘法师》、《刁俊朝》等七篇,《广记》引作《续玄怪录》;还有一篇《敦代公》,见于《说郛》。其于十八篇中,有七篇亦见于《类说》本《幽怪录》,但只是节要,文字极为简略。此外,还有许多篇用见于《异闻总录》和《古今说活》、《艶异编》、《广艶异编》、《逸史搜奇》等书。==============================================================================牛僧孺的《玄怪录》是一部兼有志怪和传奇两种类型的小说作品集.其中的传奇小说兼备诸多题材,并能深刻而广泛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理状态.同时,作者在创造这些作品时,又体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审美水平,从而使这些作品不仅在唐代传奇小说的发展进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还对以后的戏曲、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崇祯惨史
铁冠图全传(又名《铁冠图》丶《忠烈奇书》丶《崇祯惨史》)版本:光绪十六(1890)年三余堂刊本,八卷五十回 。作者:题松滋山人编。内容:主要叙述李自成起事始末。
铁冠图全传(又名《铁冠图》丶《忠烈奇书》丶《崇祯惨史》)版本:光绪十六(1890)年三余堂刊本,八卷五十回 。作者:题松滋山人编。内容:主要叙述李自成起事始末。
酉阳杂俎
唐代笔记小说集。撰者段成式(803~863)。唐代小说家﹑骈文家。字柯古。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父文昌﹐官至宰相。段成式以荫入官﹐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至吉州刺史﹐终太常少卿。所著以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最著名。又与李商隐﹑温庭筠均长於以四六体写章奏等公文﹐因三人排行均为第十六﹐时号“三十六体”。也能诗﹐但无甚特色。《新唐书
唐代笔记小说集。撰者段成式(803~863)。唐代小说家﹑骈文家。字柯古。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父文昌﹐官至宰相。段成式以荫入官﹐为秘书省校书郎﹐累迁至吉州刺史﹐终太常少卿。所著以笔记小说集《酉阳杂俎》最著名。又与李商隐﹑温庭筠均长於以四六体写章奏等公文﹐因三人排行均为第十六﹐时号“三十六体”。也能诗﹐但无甚特色。《新唐书
乾隆下江南
本書是介紹乾隆遊歷江南的事蹟。乾隆在位達六十年,曾多次遊江南,然而,名為遊覽江南的風光,實為順道明查暗訪。過程中發現地方政治的弊端,於是施展經天緯地的才能,並廣納各地英雄豪傑,一一掃除社會的黑暗。書中的人物眾多,例如大臣劉墉、陳宏謀\,江湖人士方世玉、洪熙官等人,都是大眾耳熟能詳的人物。本書內容雖多屬虛構的野史,敘及江南風土民情,生動而有趣,當時情景彷彿在眼前一般,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
本書是介紹乾隆遊歷江南的事蹟。乾隆在位達六十年,曾多次遊江南,然而,名為遊覽江南的風光,實為順道明查暗訪。過程中發現地方政治的弊端,於是施展經天緯地的才能,並廣納各地英雄豪傑,一一掃除社會的黑暗。書中的人物眾多,例如大臣劉墉、陳宏謀\,江湖人士方世玉、洪熙官等人,都是大眾耳熟能詳的人物。本書內容雖多屬虛構的野史,敘及江南風土民情,生動而有趣,當時情景彷彿在眼前一般,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
终须梦
《终须梦》四卷十八回,卷首目录题“弥坚堂主人编次”,内封右栏署“步月主人订”。弥堂主人的姓名履历均不详,步月主人亦未详为何人。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将此书归入乾隆、嘉庆间才子佳人类小说。
《终须梦》四卷十八回,卷首目录题“弥坚堂主人编次”,内封右栏署“步月主人订”。弥堂主人的姓名履历均不详,步月主人亦未详为何人。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将此书归入乾隆、嘉庆间才子佳人类小说。
周秦行记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世无匹
小说《世无匹》为清人娥川主人所编,世无匹(又名《世无匹奇传》丶《生花梦二集》)。题“古吴娥川主人编次”,“古吴青门逸史点评”。娥川主人尚有小说《生花梦》 、《炎凉岸》。今存最早版本为“金阊黄金屋刊本”,四卷十六回。(大连图书馆藏。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中《世无匹》即据此影印。春风文艺出版社所出单本《世无匹》虽也以此为底本,但毕竟经人整理和校点,故“影印本”与“校点本”二者其语料价值不可同日而语)据考,此为“乾隆刻”本敍述干白虹侠肝义胆、陈与权恩将仇报的故事。情节曲折,文笔流畅,虽为《生花梦》二集,但内容互异。
小说《世无匹》为清人娥川主人所编,世无匹(又名《世无匹奇传》丶《生花梦二集》)。题“古吴娥川主人编次”,“古吴青门逸史点评”。娥川主人尚有小说《生花梦》 、《炎凉岸》。今存最早版本为“金阊黄金屋刊本”,四卷十六回。(大连图书馆藏。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中《世无匹》即据此影印。春风文艺出版社所出单本《世无匹》虽也以此为底本,但毕竟经人整理和校点,故“影印本”与“校点本”二者其语料价值不可同日而语)据考,此为“乾隆刻”本敍述干白虹侠肝义胆、陈与权恩将仇报的故事。情节曲折,文笔流畅,虽为《生花梦》二集,但内容互异。
十二笑
作者:墨憨斋主人十二笑,古代讽刺谴责小说,十二卷,今存前六卷。题墨憨斋主人编,墨憨斋主人为冯梦龙别号。
作者:墨憨斋主人十二笑,古代讽刺谴责小说,十二卷,今存前六卷。题墨憨斋主人编,墨憨斋主人为冯梦龙别号。
永庆升平前传
版本:光绪十八(1892)壬辰年宝文堂刊本。十二卷九十七回 。作者:不题撰人。内容:描述清康熙年间马成龙、马梦太等人协助朝廷镇压天地会八卦教的故事。
版本:光绪十八(1892)壬辰年宝文堂刊本。十二卷九十七回 。作者:不题撰人。内容:描述清康熙年间马成龙、马梦太等人协助朝廷镇压天地会八卦教的故事。
广异记
戴孚的<广异记>是唐代中叶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其中约有45篇传奇作品,内容涉及到豪侠、法术、公案、异遇、情缘、世态、因果、士流等诸多方面.这些作品大多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或人物性格鲜明,或情节曲折多变,或场景描写细腻,或语言风趣幽默,总之,作者堪称传奇志异的高手.<广异记>的出现,为唐人传奇小说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戴孚的<广异记>是唐代中叶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其中约有45篇传奇作品,内容涉及到豪侠、法术、公案、异遇、情缘、世态、因果、士流等诸多方面.这些作品大多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或人物性格鲜明,或情节曲折多变,或场景描写细腻,或语言风趣幽默,总之,作者堪称传奇志异的高手.<广异记>的出现,为唐人传奇小说的高度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驻春园小史
《驻春园》一书传世已久,因未剞劂,故人多罕见。兹吾友欲公同好,特为梓行,嘱余评点,细为批阅。间有类《玉娇梨》、《情梦柝》,似不越寻常蹊径,而笔墨潇洒,皆从唐宋小说《会真》、《娇红》诸记而来。与近世稗官迥别。昔人一夕而作《祁禹传》,诗歌曲调色色精工,今虽不存,《燕居笔记》尚采摘大略。但用情非正,总属淫词。必若兹编,才无惭大雅。云娥之怜才,等之卓女,而放诞则非;绿筠之守义,同于共姬,而侠烈更胜。小鬟爱月,慧口如莺,俏心似燕,经妙手写生,更是红娘姐以上人物,非贼牢之春香可比也。
《驻春园》一书传世已久,因未剞劂,故人多罕见。兹吾友欲公同好,特为梓行,嘱余评点,细为批阅。间有类《玉娇梨》、《情梦柝》,似不越寻常蹊径,而笔墨潇洒,皆从唐宋小说《会真》、《娇红》诸记而来。与近世稗官迥别。昔人一夕而作《祁禹传》,诗歌曲调色色精工,今虽不存,《燕居笔记》尚采摘大略。但用情非正,总属淫词。必若兹编,才无惭大雅。云娥之怜才,等之卓女,而放诞则非;绿筠之守义,同于共姬,而侠烈更胜。小鬟爱月,慧口如莺,俏心似燕,经妙手写生,更是红娘姐以上人物,非贼牢之春香可比也。
狐狸缘全传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比目鱼
暂无简介
暂无简介
幻中游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英烈传
英烈传(又名《皇明开运英武传》丶《皇明英烈传》丶《云合奇踪》)版本:清怀德堂本。十卷八十回 。作者:不题撰人。内容:叙述朱元璋等人反抗元顺帝统治,灭元建国一事。==============================================================================《英烈传》,一名《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烈传》、《云合奇踪》,此书不题撰人。据明代沈德符《野获编沁,此书为嘉靖时武定候郭勋所撰,旨在为其祖郭英冒功,郭英功绩在《英烈传》中主要指鄱阳湖大战中郭英一箭射死陈友谅,太祖称赞郭英一箭胜百万甲兵,后郭英被封为武定侯。
英烈传(又名《皇明开运英武传》丶《皇明英烈传》丶《云合奇踪》)版本:清怀德堂本。十卷八十回 。作者:不题撰人。内容:叙述朱元璋等人反抗元顺帝统治,灭元建国一事。==============================================================================《英烈传》,一名《皇明开运英武传》、《皇明英烈传》、《云合奇踪》,此书不题撰人。据明代沈德符《野获编沁,此书为嘉靖时武定候郭勋所撰,旨在为其祖郭英冒功,郭英功绩在《英烈传》中主要指鄱阳湖大战中郭英一箭射死陈友谅,太祖称赞郭英一箭胜百万甲兵,后郭英被封为武定侯。
引凤萧
引凤萧的作者:枫江半云友 阅:鹤阜芟俗生 校点:李仲凯《引凤萧》共十六回,有清代刊本。书署“枫江伴云友辑,鹤阜芟俗生阅”,然作者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皆无可考。书中写主人公自引娶金凤娘为妻,收婢女霞箭为妾,以三人名中各取一字,合为《引凤萧》。本书以才子佳人小说形式,写宋代的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并表现出作者的政治观点,这在小说中是不多见的。
引凤萧的作者:枫江半云友 阅:鹤阜芟俗生 校点:李仲凯《引凤萧》共十六回,有清代刊本。书署“枫江伴云友辑,鹤阜芟俗生阅”,然作者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皆无可考。书中写主人公自引娶金凤娘为妻,收婢女霞箭为妾,以三人名中各取一字,合为《引凤萧》。本书以才子佳人小说形式,写宋代的历史事件——王安石变法,并表现出作者的政治观点,这在小说中是不多见的。
第一美女传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蕉叶帕
蕉叶帕的作者:无名氏 校点:段桂华 《蕉叶帕》共四卷十六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题撰人。本书是由明代传奇《蕉帕记》改写而来。传奇作者为明代人单本,字槎仙,浙江会稽人,约在嘉靖至崇祯年间在世,还著有传奇《露绶记》、《鼓盘记》、《菱镜记》、《合钗记》,连同《蕉帕记》合称《漱红传奇五种》,其他生平事迹不详。本书依照传奇的戏剧情节编改,人物和情节很少变动,是一部集历史、神魔、才子佳人小说为一体的作品,充满了浪漫色彩,颇能引人入胜。
蕉叶帕的作者:无名氏 校点:段桂华 《蕉叶帕》共四卷十六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题撰人。本书是由明代传奇《蕉帕记》改写而来。传奇作者为明代人单本,字槎仙,浙江会稽人,约在嘉靖至崇祯年间在世,还著有传奇《露绶记》、《鼓盘记》、《菱镜记》、《合钗记》,连同《蕉帕记》合称《漱红传奇五种》,其他生平事迹不详。本书依照传奇的戏剧情节编改,人物和情节很少变动,是一部集历史、神魔、才子佳人小说为一体的作品,充满了浪漫色彩,颇能引人入胜。
荣枯鉴
《荣枯鉴》是一本经典的谋略著作。由五代宰相长乐老写成。五代宰相冯道一生仕唐晋汉周四朝﹐相六帝﹐因自号"长乐老"。《荣枯鉴》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人、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荣枯鉴》是一本经典的谋略著作。由五代宰相长乐老写成。五代宰相冯道一生仕唐晋汉周四朝﹐相六帝﹐因自号"长乐老"。《荣枯鉴》提供给人们的只是审视小人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至于如何定义小人、如何防范小人、并最终战胜小人、读者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罗织经
《罗织经》是武周酷吏来俊臣所著的一部专讲如何罗织罪名,陷害杀人的书。酷吏周兴临死之际,看过此书,自叹弗如,竟甘愿受死;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此书,冷汗直冒,却不敢喊冤;女皇武则天面对此书,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杀机遂生。
《罗织经》是武周酷吏来俊臣所著的一部专讲如何罗织罪名,陷害杀人的书。酷吏周兴临死之际,看过此书,自叹弗如,竟甘愿受死;一代人杰宰相狄仁杰阅罢此书,冷汗直冒,却不敢喊冤;女皇武则天面对此书,叹道:如此机心,朕未必过也。杀机遂生。
唐摭言
王定保 南昌人。唐末光化进士。曾任南汉宁远军节度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职。笔记《唐摭言》详载唐代贡举制度和士人参加贡举的活动,以及有关遗闻佚事。唐代诗人的零章断句为别集失载者,也多赖此书保存。
王定保 南昌人。唐末光化进士。曾任南汉宁远军节度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等职。笔记《唐摭言》详载唐代贡举制度和士人参加贡举的活动,以及有关遗闻佚事。唐代诗人的零章断句为别集失载者,也多赖此书保存。
古岳渎经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长短经
《长短经》, 又名《反经》,是一本实用性韬略奇书,由唐代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是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长短经》, 又名《反经》,是一本实用性韬略奇书,由唐代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是丰富、深厚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人间乐
封闭、严厉的封建道统社会里,一位妙龄小姐看中一位如花少年又能如何?巧布机关,暗结情网,赚得佳婿入彀来。情意浓、仕途远,为保情郎如愿,宁肯再添一艳便宜了他左拥右抱,一枕双眠!
封闭、严厉的封建道统社会里,一位妙龄小姐看中一位如花少年又能如何?巧布机关,暗结情网,赚得佳婿入彀来。情意浓、仕途远,为保情郎如愿,宁肯再添一艳便宜了他左拥右抱,一枕双眠!
绣球缘
绣球缘(又名《烈女惊魂传》、《巧冤家》)作者不题撰人。封 面 题“大 明 全 传 绣 球 缘”。 又 题“ 咸 丰 元 年 新 刻”,“ 学 院 前 富 桂 堂”,“内 附 钦 赐 状 元”。 富 贵 堂 为 广 州 书 坊。 此 书 据 大 英 图 书 馆 藏 清 咸 丰 元 年 (1851) 刊 本 影 印,四卷二十九回。。 原 缺 卷 一 第 13 页。 此 书 后 有 光 绪 年 间 石 印 本, 改 名 《烈 女 惊 魂 传》、《 巧 冤 家》。内容敍述明朝万历年间 朱 能 及 黄 素 娟、 贵 保 两 家 雪 冤 报 仇 事。 朱 黄 缔 结 姻 缘, 并 穿 插 镇 国 公 胡 豹 父 子 谋 反 事。全书虽然结构紧凑,但仍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
绣球缘(又名《烈女惊魂传》、《巧冤家》)作者不题撰人。封 面 题“大 明 全 传 绣 球 缘”。 又 题“ 咸 丰 元 年 新 刻”,“ 学 院 前 富 桂 堂”,“内 附 钦 赐 状 元”。 富 贵 堂 为 广 州 书 坊。 此 书 据 大 英 图 书 馆 藏 清 咸 丰 元 年 (1851) 刊 本 影 印,四卷二十九回。。 原 缺 卷 一 第 13 页。 此 书 后 有 光 绪 年 间 石 印 本, 改 名 《烈 女 惊 魂 传》、《 巧 冤 家》。内容敍述明朝万历年间 朱 能 及 黄 素 娟、 贵 保 两 家 雪 冤 报 仇 事。 朱 黄 缔 结 姻 缘, 并 穿 插 镇 国 公 胡 豹 父 子 谋 反 事。全书虽然结构紧凑,但仍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
青城山隐者记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钟吕传道集
十八卷。题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述,纯阳真人吕岩洞宾集,华阳真人施肩吾希圣传。纯用问答体。
十八卷。题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述,纯阳真人吕岩洞宾集,华阳真人施肩吾希圣传。纯用问答体。
破镜重圆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绘芳录
《绘芳录》又名《红闰春梦》,光绪二十(1894)年秋上海书局石印本。。共有八十回 ,西泠野樵著。书首有始宁竹秋氏自序。始宁为东汉时所置县,至隋废除,故城在今浙江省上虞县西南。作者当系浙江上虞人。作者真实姓名不详,“竹秋”是他的字或号。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该词目说,从作者自序中得知:西泠野樵即竹秋氏的别名。自序中“年十 七 逢粤寇之乱”,此“粤寇”如指洪秀全,则其生年似在 1844年(道光 24年)左右。据〈本卷说明〉从作者自序中推测,此书成于光绪 4年戊寅 (1878),而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该词目说,此书有 2个本子。一 为光绪 20年 (1894)秋上海书局石印本,首有浙江始宁竹秋氏自序,半叶 15行,行 36字,图 32。二 为申报馆排印本。此本是以光绪 20年 (1894)申报馆丛书本校点、排樱据《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绘芳录》写祝柏青、陈小儒、王兰、江汉槎等金陵名士与名妓的故事。其中祝柏青与名妓聂慧珠相恋,虽中探花,但因父亲反对,无法娶慧珠为妾,以至慧珠最后忧郁而死。其他三人应试得官,身居显位后,各娶昔日所眷恋名妓为妾。最后,四人辞官归隐金陵,陈小儒所生四子均登显位,众名士皆富贵盈门,簪缨累世。《绘芳录》虽属狭邪小说,但它有别于一般以狎妓为主要内容的同类小说,不仅写了名士和名妓相恋,而且着重写了名士身为朝廷达官重臣,不以娼优为贱,不以娶妓为辱,反而盛赞娶妓归隐后的风流生活,因此颇具特色。小说文笔流畅,艳而不秽,其中描写祝柏青与聂慧珠的恋爱悲剧,有一定的思想意义。但情节头绪过多,不善剪裁,缺乏概栝,平淡无奇。
《绘芳录》又名《红闰春梦》,光绪二十(1894)年秋上海书局石印本。。共有八十回 ,西泠野樵著。书首有始宁竹秋氏自序。始宁为东汉时所置县,至隋废除,故城在今浙江省上虞县西南。作者当系浙江上虞人。作者真实姓名不详,“竹秋”是他的字或号。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该词目说,从作者自序中得知:西泠野樵即竹秋氏的别名。自序中“年十 七 逢粤寇之乱”,此“粤寇”如指洪秀全,则其生年似在 1844年(道光 24年)左右。据〈本卷说明〉从作者自序中推测,此书成于光绪 4年戊寅 (1878),而据《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该词目说,此书有 2个本子。一 为光绪 20年 (1894)秋上海书局石印本,首有浙江始宁竹秋氏自序,半叶 15行,行 36字,图 32。二 为申报馆排印本。此本是以光绪 20年 (1894)申报馆丛书本校点、排樱据《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绘芳录》写祝柏青、陈小儒、王兰、江汉槎等金陵名士与名妓的故事。其中祝柏青与名妓聂慧珠相恋,虽中探花,但因父亲反对,无法娶慧珠为妾,以至慧珠最后忧郁而死。其他三人应试得官,身居显位后,各娶昔日所眷恋名妓为妾。最后,四人辞官归隐金陵,陈小儒所生四子均登显位,众名士皆富贵盈门,簪缨累世。《绘芳录》虽属狭邪小说,但它有别于一般以狎妓为主要内容的同类小说,不仅写了名士和名妓相恋,而且着重写了名士身为朝廷达官重臣,不以娼优为贱,不以娶妓为辱,反而盛赞娶妓归隐后的风流生活,因此颇具特色。小说文笔流畅,艳而不秽,其中描写祝柏青与聂慧珠的恋爱悲剧,有一定的思想意义。但情节头绪过多,不善剪裁,缺乏概栝,平淡无奇。
冥音录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豆棚闲话
《豆棚闲话》版本:康熙写刻本。十二卷十二则。作者:题“圣水艾衲居士编”,作者真实姓名不详。本书将十二则内容不相属的短篇小说,藉由人们在豆棚下乘凉时轮流说故事为枢纽,有机地串接在一起,结构别具一格。 ==============================================================================《豆棚闲话》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别具一格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解剖.同时联系清初大的文化背景,《豆棚闲话》表露了清初文人的普遍心态--他们身历了明清易代的社会变革,在新朝都不由自主地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不得已借助各种方式寻找精神出路.《豆棚闲话》以小说特有的方式清晰地展现了作者上下求索的全过程.
《豆棚闲话》版本:康熙写刻本。十二卷十二则。作者:题“圣水艾衲居士编”,作者真实姓名不详。本书将十二则内容不相属的短篇小说,藉由人们在豆棚下乘凉时轮流说故事为枢纽,有机地串接在一起,结构别具一格。 ==============================================================================《豆棚闲话》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别具一格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解剖.同时联系清初大的文化背景,《豆棚闲话》表露了清初文人的普遍心态--他们身历了明清易代的社会变革,在新朝都不由自主地陷入了理想与现实的双重困境,不得已借助各种方式寻找精神出路.《豆棚闲话》以小说特有的方式清晰地展现了作者上下求索的全过程.
南村辍耕录
《南村辍耕录》所记多是历史琐闻笔记,以元代为主,宋代为次,少数上溯。有的是陶宗仪所见所闻,摘抄前人史料,作考证辨伪,所以《辍耕录》保存了丰富的史料。有元朝典制、史事杂录、文化科技、民俗掌故等等。
《南村辍耕录》所记多是历史琐闻笔记,以元代为主,宋代为次,少数上溯。有的是陶宗仪所见所闻,摘抄前人史料,作考证辨伪,所以《辍耕录》保存了丰富的史料。有元朝典制、史事杂录、文化科技、民俗掌故等等。
西京杂记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双凤奇缘
叙述王昭君姐妹和番、破番的故事。情节多取材自马致远《汉宫秋》,与史实无涉。
叙述王昭君姐妹和番、破番的故事。情节多取材自马致远《汉宫秋》,与史实无涉。
后宋慈云走国全传
全名《绣像后宋慈云走国全传》,全书三十五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题撰人。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写北宋、南宋之交的历史事件。书中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涉及征战、外交、江湖、山林、宫廷、官场种种场面,其中描写权谋斗争尤为细致,颇有可读之处。
全名《绣像后宋慈云走国全传》,全书三十五回,有清代刊本。书中不题撰人。本书是一部历史小说,写北宋、南宋之交的历史事件。书中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涉及征战、外交、江湖、山林、宫廷、官场种种场面,其中描写权谋斗争尤为细致,颇有可读之处。
朝野佥载
《朝野佥载》不过是一部很平常的笔记小说。本书以笔记杂谈的形式记述了隋唐特别是唐代帝后将相、士庶百姓的趣闻逸事、传奇经历。内容正如书名,记载着朝野之中各种严肃的、荒诞的、怪异的事情。书中文字均十分平实,甚至今人以为的生僻字都较少。兹录一短章为证:“岭南风俗,家有人病,先杀鸡鹅等以祀之,将为修福。若不差,即次杀猪狗以祈之。不差,即次杀太牢以祷之。更不差,即是命,不复更祈。死则打鼓鸣钟于堂,比至葬讫。初死,且走,大叫而哭。”
《朝野佥载》不过是一部很平常的笔记小说。本书以笔记杂谈的形式记述了隋唐特别是唐代帝后将相、士庶百姓的趣闻逸事、传奇经历。内容正如书名,记载着朝野之中各种严肃的、荒诞的、怪异的事情。书中文字均十分平实,甚至今人以为的生僻字都较少。兹录一短章为证:“岭南风俗,家有人病,先杀鸡鹅等以祀之,将为修福。若不差,即次杀猪狗以祈之。不差,即次杀太牢以祷之。更不差,即是命,不复更祈。死则打鼓鸣钟于堂,比至葬讫。初死,且走,大叫而哭。”
梼杌闲评
明代小说,五十卷五十回,不题撰人。据李保恂《旧学庵笔记》载有大字刻本,今未见。现存清刊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清末另有石印本,改题书名为《梼杌闲评明珠缘》,或径题《明珠缘》。此书不题撰人。缪荃荪《藕香簃别钞》、邓之诚《骨董续记》皆推测为李清所著。缪荃荪《藕香簃别钞》以弘光朝工科给事中李清曾为其祖李思诚辩冤,此书中叙及礼部尚书李思诚阻挠魏忠贤窃边功请封而为权阉所恶事,疑为李清所撰。邓之诚《骨董续记》卷二称此书“其所载侯、魏封爵制辞,皆不类虚构;述忠贤乱政,亦足与史相参”,记事亦有与李清《三垣笔记》相发明者,“总之,非身预其事者不能作也,谓之映碧(李清号)所撰。”当代学者欧阳健等亦持此说。李清(1602-1683),字映碧,一字心水,晚号天一居士,南直隶兴化(今江苏兴化)人。天启元年(1621)举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崇祯十年(1637)内召入京,仕崇祯、弘光两朝,历官刑、吏、工科给事中,大理寺丞。力主发奋图强,抵御外侮。明亡不仕,闭门著书。史学颇有造诣,亦工文言小说。此书主要描写明代宦官魏忠贤与明熹宗的乳母客印月互相勾结乱政、篡权的历史故事。小说以魏贤贤一生经历为主要线索,展示了明末社会较为广阔的历史画卷。关于魏忠贤的小说,是崇祯朝的热门话题,先有长安道人国清之《警世阴阳梦》,又有吴越草莽臣之《魏跺贤小说斥奸书》、乐日舜之《皇明中兴圣烈传》。此书虽系晚出,但流传较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据清刊本影印此书,收入《古本小说集成》。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据清刊本点校此书,收入《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据清刊本点校此书,收入《明清佳作足本丛刊》。
明代小说,五十卷五十回,不题撰人。据李保恂《旧学庵笔记》载有大字刻本,今未见。现存清刊本,藏复旦大学图书馆。清末另有石印本,改题书名为《梼杌闲评明珠缘》,或径题《明珠缘》。此书不题撰人。缪荃荪《藕香簃别钞》、邓之诚《骨董续记》皆推测为李清所著。缪荃荪《藕香簃别钞》以弘光朝工科给事中李清曾为其祖李思诚辩冤,此书中叙及礼部尚书李思诚阻挠魏忠贤窃边功请封而为权阉所恶事,疑为李清所撰。邓之诚《骨董续记》卷二称此书“其所载侯、魏封爵制辞,皆不类虚构;述忠贤乱政,亦足与史相参”,记事亦有与李清《三垣笔记》相发明者,“总之,非身预其事者不能作也,谓之映碧(李清号)所撰。”当代学者欧阳健等亦持此说。李清(1602-1683),字映碧,一字心水,晚号天一居士,南直隶兴化(今江苏兴化)人。天启元年(1621)举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崇祯十年(1637)内召入京,仕崇祯、弘光两朝,历官刑、吏、工科给事中,大理寺丞。力主发奋图强,抵御外侮。明亡不仕,闭门著书。史学颇有造诣,亦工文言小说。此书主要描写明代宦官魏忠贤与明熹宗的乳母客印月互相勾结乱政、篡权的历史故事。小说以魏贤贤一生经历为主要线索,展示了明末社会较为广阔的历史画卷。关于魏忠贤的小说,是崇祯朝的热门话题,先有长安道人国清之《警世阴阳梦》,又有吴越草莽臣之《魏跺贤小说斥奸书》、乐日舜之《皇明中兴圣烈传》。此书虽系晚出,但流传较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据清刊本影印此书,收入《古本小说集成》。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据清刊本点校此书,收入《中国小说史料》丛书。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年据清刊本点校此书,收入《明清佳作足本丛刊》。
渑水燕谈录
《渑水燕谈录》十卷,宋王辟之撰,书中所记大半是当时士大夫的谈议,而这些谈议涉及绍圣二年以前的许多政事,是一部有史料参考价值的书。多系作者耳闻目睹,其史料价值为人们公认。
《渑水燕谈录》十卷,宋王辟之撰,书中所记大半是当时士大夫的谈议,而这些谈议涉及绍圣二年以前的许多政事,是一部有史料参考价值的书。多系作者耳闻目睹,其史料价值为人们公认。
跻云楼
跻云楼版本:本衙藏版本。十四回 。卷末有“时乾隆三十三年二月新编”字样。清乾隆三十三年为公元1768年。作者:题“烟霞主人编述”,又题“自得主人编次”。内容:叙述寒士柳毅建功立业成仙的故。本书据唐代传奇小说《柳毅传》改写,但完全丧失原作精神。
跻云楼版本:本衙藏版本。十四回 。卷末有“时乾隆三十三年二月新编”字样。清乾隆三十三年为公元1768年。作者:题“烟霞主人编述”,又题“自得主人编次”。内容:叙述寒士柳毅建功立业成仙的故。本书据唐代传奇小说《柳毅传》改写,但完全丧失原作精神。
梅兰佳话
《梅兰佳话》题“阿阁主人”著。全书四十段。首有序,尾署“道光己亥年菊月右云赵小宋拜撰”。据序,阿阁主人系曹梧冈,乃一饱学秀才,生平不详,卒于道光十七年(1837)。该书作于庚寅(1830),未几而成。 本书据道光辛丑(1841)至成堂梓本校点。
《梅兰佳话》题“阿阁主人”著。全书四十段。首有序,尾署“道光己亥年菊月右云赵小宋拜撰”。据序,阿阁主人系曹梧冈,乃一饱学秀才,生平不详,卒于道光十七年(1837)。该书作于庚寅(1830),未几而成。 本书据道光辛丑(1841)至成堂梓本校点。
坐花志果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枕中记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惊梦啼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专收野史传记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引书大约四百多种,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了来源,但偶尔有些错误,造成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因而不能根据它作出精确的统计了。现在书前有一个引用书目,共三百四十三种,可是与书中实际引出数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补加的。《太平广记》是分类编的,按主题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说,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的总集。其中有不少书现在已经失传了,只能在本书里看到它的遗文。许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小说,就靠《太平广记》而保存了下来。书里最值得重视的是第四八四至四九二卷,九卷杂传记里所收的《李娃传》、《东城老父传》、《柳氏传》、《长恨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都是名篇,最早见于本书。还有收在器玩类的《古镜记》,收在鬼类的《李章武传》,收在龙类的《柳毅传》,收在狐类的《任氏传》,收在昆虫类的《南柯太守传》等,也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但是《太平广记》的分类标准并不统一,如讲精怪的《东阳夜怪录》、讲龙女的《灵应传》,都收在杂传记类,按类别就一时不容易找到。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宋初人把一部分唐代传奇称作“杂传记”,还没有用“传奇”这一名称。《太平广记》引书很多,有些篇幅较小的书几乎全部收入了,失传的书还可以根据它重新辑录复原,有传本的书也可以用它校勘、辑补。例如《剧谈录》、《阙史》、《三水小牍》等书,引文和现有版本的文字略有不同,就很值得研究。研究古代小说的人都要用《太平广记》作为基本材料。鲁迅编辑《古小说钩沉》和《唐宋传奇集》时就充分利用了本书。他在《破〈唐人说荟〉》一文中指出:“我以为《太平广记》的好处有二,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收在内,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别买许多书。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类一类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们看到厌而又厌,对于现在谈狐鬼的《太平广记》的子孙,再没有拜读的勇气。”《太平广记》的分类,的确便于检查,也很有研究的价值。书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术、方士、异人、异僧、释证和草木鸟兽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直到清代《聊斋志异》系列的拟古派小说,都跳不出这个范围。书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计七十卷,又排在全书的开头,可以看出唐五代小说题材的重点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学术的一种倾向。唐代道教和佛教竞争很激烈,道教虽然不占上风,然而由道士和信奉道教的文人编造出来的神仙故事却影响很大,产生了不少优美动人的小说。例如写方士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长恨歌传》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小说中的名篇如《柳毅传》、《无双传》、《虬髯客传》以及《杜子春》、《张老》、《裴航》等,也都和道教有关。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弥漫一时,杜光庭就是一个神仙传记的大作家,《太平广记》里收了不少他的著作。宋初的小说还保留着这种风气。《太平广记》的编者把神仙、道术放在异僧、释证等类的前面,显然有尊崇民族的宗教文化的意思。作为小说,宣扬佛法灵验和因果报应的故事虽然可以诱惑一部分读者,但艺术性实在不如神仙故事。唐代小说里往往讲仙女下凡,又有灵丹度世,还有许多神奇灵异的变化,更能眩人耳目。当然,所有神仙鬼怪的故事,都是幻想的产物,一般带有消极出世的宗教迷信的宣传,都需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唐代小说的代表作,还应该数那些写人间现实生活的作品写得最好,如完全不带有神怪成分的《柳氏传》、《莺莺传》、《李娃传》等,写作方法更接近于现实主义的道路。==============================================================================李昉(925-996)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宋代著名学者。后汉乾祐年间(948年)进士。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书侍郎。他的主要功绩是主编了三部巨著:《太平御览》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完成于八年(983年),开始叫《太平总类》,因太宗每天阅览,改题为《太平御览》,全书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部,编撰时广采各种书籍一千六百多种。《太平广记》是一部小说总集,因成书于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故名。全书共五百卷,分九十二大类。内容采录自汉代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保存了大量古小说资料。《文苑英华》是一部诗文总集。全书起自南朝梁末,下至晚唐五代,作家两千二百人,诗文作品约两万篇。全书共一千卷,分赋、诗等三十八类。三部书与《册府元龟》合称宋代四大书。他还曾参加编撰《旧五代史》,自己有文集五卷,已失传。==============================================================================李昉(西元九二五~九九四年),字明遠,深州饒陽人。後唐莊宗同光三年生。父超,仕後晉為集賢直學士,昉以蔭補太廟齋郎。後漢乾祐間舉進士,授祕書郎,直弘文館。改右拾遺、集賢修撰。後周顯德二年(九五五)從李穀征淮南,掌軍中章奏,世宗善其文才,師還,擢知制誥、集賢直學士,累遷翰林學士。丁憂歸。入宋,遷中書舍人,罷為給事中。宋建隆四年(九六三)出知衡州,尋代歸,陶穀誣奏昉為親屬求京畿令,太祖疑之,出昉為彰武行軍司馬。開寶二年(九六九)召還,歷官集賢學士,坐貢士所取失當,左遷太常少卿,改判國子監,明年復拜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太宗即位,加戶部侍郎,與修太祖實錄。從征太原歸,拜工部尚書兼翰林承旨。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改文明殿學士,除參知政事,拜平章事,監修國史,加中書侍郎。端拱初罷為右僕射,詔問備禦契丹之策,昉引漢唐故事,深以屈己修好、弭兵息民為言,時論韙之。淳化二年(九九一)復相,四年罷,明年致仕。至道二年卒,年七十二。贈司徒,諡文正。昉溫和無城府,寬厚多恕,不念舊惡,在位循謹自守,無赫赫稱。太平興國二年(九九七),奉敕監修太平御覽一千卷,又輯古來軼聞瑣事為太平廣記五百卷,七年復監修文苑英華一千卷,以續昭明文選,皆盛行於世。(潘柏澄)
《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专收野史传记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引书大约四百多种,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了来源,但偶尔有些错误,造成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因而不能根据它作出精确的统计了。现在书前有一个引用书目,共三百四十三种,可是与书中实际引出数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补加的。《太平广记》是分类编的,按主题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说,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的总集。其中有不少书现在已经失传了,只能在本书里看到它的遗文。许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小说,就靠《太平广记》而保存了下来。书里最值得重视的是第四八四至四九二卷,九卷杂传记里所收的《李娃传》、《东城老父传》、《柳氏传》、《长恨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都是名篇,最早见于本书。还有收在器玩类的《古镜记》,收在鬼类的《李章武传》,收在龙类的《柳毅传》,收在狐类的《任氏传》,收在昆虫类的《南柯太守传》等,也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但是《太平广记》的分类标准并不统一,如讲精怪的《东阳夜怪录》、讲龙女的《灵应传》,都收在杂传记类,按类别就一时不容易找到。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宋初人把一部分唐代传奇称作“杂传记”,还没有用“传奇”这一名称。《太平广记》引书很多,有些篇幅较小的书几乎全部收入了,失传的书还可以根据它重新辑录复原,有传本的书也可以用它校勘、辑补。例如《剧谈录》、《阙史》、《三水小牍》等书,引文和现有版本的文字略有不同,就很值得研究。研究古代小说的人都要用《太平广记》作为基本材料。鲁迅编辑《古小说钩沉》和《唐宋传奇集》时就充分利用了本书。他在《破〈唐人说荟〉》一文中指出:“我以为《太平广记》的好处有二,一是从六朝到宋初的小说几乎全收在内,倘若大略的研究,即可以不必别买许多书。二是精怪,鬼神,和尚,道士,一类一类的分得很清楚,聚得很多,可以使我们看到厌而又厌,对于现在谈狐鬼的《太平广记》的子孙,再没有拜读的勇气。”《太平广记》的分类,的确便于检查,也很有研究的价值。书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术、方士、异人、异僧、释证和草木鸟兽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直到清代《聊斋志异》系列的拟古派小说,都跳不出这个范围。书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计七十卷,又排在全书的开头,可以看出唐五代小说题材的重点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学术的一种倾向。唐代道教和佛教竞争很激烈,道教虽然不占上风,然而由道士和信奉道教的文人编造出来的神仙故事却影响很大,产生了不少优美动人的小说。例如写方士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长恨歌传》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小说中的名篇如《柳毅传》、《无双传》、《虬髯客传》以及《杜子春》、《张老》、《裴航》等,也都和道教有关。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弥漫一时,杜光庭就是一个神仙传记的大作家,《太平广记》里收了不少他的著作。宋初的小说还保留着这种风气。《太平广记》的编者把神仙、道术放在异僧、释证等类的前面,显然有尊崇民族的宗教文化的意思。作为小说,宣扬佛法灵验和因果报应的故事虽然可以诱惑一部分读者,但艺术性实在不如神仙故事。唐代小说里往往讲仙女下凡,又有灵丹度世,还有许多神奇灵异的变化,更能眩人耳目。当然,所有神仙鬼怪的故事,都是幻想的产物,一般带有消极出世的宗教迷信的宣传,都需要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唐代小说的代表作,还应该数那些写人间现实生活的作品写得最好,如完全不带有神怪成分的《柳氏传》、《莺莺传》、《李娃传》等,写作方法更接近于现实主义的道路。==============================================================================李昉(925-996)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宋代著名学者。后汉乾祐年间(948年)进士。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雍熙元年(984年)加中书侍郎。他的主要功绩是主编了三部巨著:《太平御览》始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完成于八年(983年),开始叫《太平总类》,因太宗每天阅览,改题为《太平御览》,全书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部,编撰时广采各种书籍一千六百多种。《太平广记》是一部小说总集,因成书于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故名。全书共五百卷,分九十二大类。内容采录自汉代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保存了大量古小说资料。《文苑英华》是一部诗文总集。全书起自南朝梁末,下至晚唐五代,作家两千二百人,诗文作品约两万篇。全书共一千卷,分赋、诗等三十八类。三部书与《册府元龟》合称宋代四大书。他还曾参加编撰《旧五代史》,自己有文集五卷,已失传。==============================================================================李昉(西元九二五~九九四年),字明遠,深州饒陽人。後唐莊宗同光三年生。父超,仕後晉為集賢直學士,昉以蔭補太廟齋郎。後漢乾祐間舉進士,授祕書郎,直弘文館。改右拾遺、集賢修撰。後周顯德二年(九五五)從李穀征淮南,掌軍中章奏,世宗善其文才,師還,擢知制誥、集賢直學士,累遷翰林學士。丁憂歸。入宋,遷中書舍人,罷為給事中。宋建隆四年(九六三)出知衡州,尋代歸,陶穀誣奏昉為親屬求京畿令,太祖疑之,出昉為彰武行軍司馬。開寶二年(九六九)召還,歷官集賢學士,坐貢士所取失當,左遷太常少卿,改判國子監,明年復拜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太宗即位,加戶部侍郎,與修太祖實錄。從征太原歸,拜工部尚書兼翰林承旨。太平興國八年(九八三)改文明殿學士,除參知政事,拜平章事,監修國史,加中書侍郎。端拱初罷為右僕射,詔問備禦契丹之策,昉引漢唐故事,深以屈己修好、弭兵息民為言,時論韙之。淳化二年(九九一)復相,四年罷,明年致仕。至道二年卒,年七十二。贈司徒,諡文正。昉溫和無城府,寬厚多恕,不念舊惡,在位循謹自守,無赫赫稱。太平興國二年(九九七),奉敕監修太平御覽一千卷,又輯古來軼聞瑣事為太平廣記五百卷,七年復監修文苑英華一千卷,以續昭明文選,皆盛行於世。(潘柏澄)
淞隐漫录
淞隐漫录(又名《绘图后聊斋志异》)版本:1884-1887年陆续刋于《申报》发行之《画报》,后由上海点石斋结集出版。一百一十八则。作者:王韬内容:记叙作者三十年来可惊可愕之见闻。 ============================================================================== 本书又名《后聊斋志异》,是近代风行一时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早期改良主义者王韬,本书就是他追忆三十年来所见所闻、可惊可谔之事,藉以抒写平日牢骚郁结的作品。书的内容相当广泛,笔致全学《聊斋》,故事情节委婉曲折,描写生动细腻,字里行间,常带感情,读来娓娓动人。
淞隐漫录(又名《绘图后聊斋志异》)版本:1884-1887年陆续刋于《申报》发行之《画报》,后由上海点石斋结集出版。一百一十八则。作者:王韬内容:记叙作者三十年来可惊可愕之见闻。 ============================================================================== 本书又名《后聊斋志异》,是近代风行一时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早期改良主义者王韬,本书就是他追忆三十年来所见所闻、可惊可谔之事,藉以抒写平日牢骚郁结的作品。书的内容相当广泛,笔致全学《聊斋》,故事情节委婉曲折,描写生动细腻,字里行间,常带感情,读来娓娓动人。
青龙传
版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四回。作者:卷端下有“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印,版心下有“莳心堂”印。疑为储仁逊。储仁逊,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甲戌(1874)年二月初四,卒于民国戊辰(1928)年十二月。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设馆沽上,课毕,尝卖卜于金华桥畔,所得卦金,悉以周恤亲故,不使有余。内容:叙述刘墉之孙参劾国戚黄士功兄弟,道光帝微服私访的故事。
版本:南开大学图书馆藏储仁逊抄本小说。四回。作者:卷端下有“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志”印,版心下有“莳心堂”印。疑为储仁逊。储仁逊,字拙庵,号卧月子,又号醉梦草庐主人梦梅叟,祖籍章武,世居天津带河门外,生于清同治甲戌(1874)年二月初四,卒于民国戊辰(1928)年十二月。持身狷介,毕生布衣布履。精医卜堪舆之术,设馆沽上,课毕,尝卖卜于金华桥畔,所得卦金,悉以周恤亲故,不使有余。内容:叙述刘墉之孙参劾国戚黄士功兄弟,道光帝微服私访的故事。
海国春秋
清·汪寄 海国春秋(原名《希夷梦》)版本:清末上海苏报馆校印本。十二卷四十回 。作者:不题撰人。据序知作者为汪寄。汪寄,号蜉蝣子,清安徽徽州府(今安徽祁门一带)人。作此书当在乾隆五十一(1786)年之前。内容:叙述韩速、闾丘仲卿二人在海国建功立业五十年,而两宋兴衰已三百年的故事。本书结构新颖,故事曲折。
清·汪寄 海国春秋(原名《希夷梦》)版本:清末上海苏报馆校印本。十二卷四十回 。作者:不题撰人。据序知作者为汪寄。汪寄,号蜉蝣子,清安徽徽州府(今安徽祁门一带)人。作此书当在乾隆五十一(1786)年之前。内容:叙述韩速、闾丘仲卿二人在海国建功立业五十年,而两宋兴衰已三百年的故事。本书结构新颖,故事曲折。
黄绣球
版本:光绪卅一(1905)年三月起,连载于《新小说》 黄绣球 第十五至 黄绣球 第廿四号。光绪卅三年新小说社出版单行本。三十回 。 作者:题“颐琐述,二我评”。 内容:叙述立志将地球锦绣一新的黄绣球,领导自由村独立自治的故事。本书情节反映出外来因素是如何冲击因循苟且、丧失文明创新精神的晚清社会。==============================================================================《黄绣球》虽是男性文本,但已摆脱男权主义性别歧视,体现了作家可贵的人文关怀和进步的女性意识.本文从文本入手,以女性视角进行分析,指出它对晚清妇女生活的反映,对女性价值的重新思考与认同,对两性关系新境界的探索和描写,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先进男性渴望女性自强自立、走向社会,与他们一起挽救民族危亡、改变社会面貌的心理企盼和审美理想,表现了晚清妇女生活与观念的变革.
版本:光绪卅一(1905)年三月起,连载于《新小说》 黄绣球 第十五至 黄绣球 第廿四号。光绪卅三年新小说社出版单行本。三十回 。 作者:题“颐琐述,二我评”。 内容:叙述立志将地球锦绣一新的黄绣球,领导自由村独立自治的故事。本书情节反映出外来因素是如何冲击因循苟且、丧失文明创新精神的晚清社会。==============================================================================《黄绣球》虽是男性文本,但已摆脱男权主义性别歧视,体现了作家可贵的人文关怀和进步的女性意识.本文从文本入手,以女性视角进行分析,指出它对晚清妇女生活的反映,对女性价值的重新思考与认同,对两性关系新境界的探索和描写,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先进男性渴望女性自强自立、走向社会,与他们一起挽救民族危亡、改变社会面貌的心理企盼和审美理想,表现了晚清妇女生活与观念的变革.
扫迷帚
版本:清光绪商务印书馆刊本。廿四回。作者:壮者着。本书劝诫人们不要迷信,是清末反迷信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作品。
版本:清光绪商务印书馆刊本。廿四回。作者:壮者着。本书劝诫人们不要迷信,是清末反迷信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作品。
断鸿零雁记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女娲石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于少保萃忠传
于少保萃忠传(又名《旌功萃忠录》、《于公太保演义传》)版本:明刻本。十卷四十回 。作者:孙高亮,字怀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与于谦同里,约明万历初前后在世。内容:叙述明代忠臣于谦安内攘外、受奸臣谗害下狱问罪、正色就刑大义凛然的故事。本书据传说及史料改编,十四回 前叙事零散浅俗,十四回 后则接近史笔,沉稳雄厚,动人心魄。==============================================================================本书是一部以明代民族英雄小说以于谦一生的经历为主线,在注重历史真实的大前提下作了一定的虚构和夸张,是当时集纳历史演义、神魔小说和传记文学于一身的新的小说形式。作者以爱憎分明的笔触描写了于谦刚正不阿的一生,也绘出了明永乐至成化年间的历史演变和百态众生图。
于少保萃忠传(又名《旌功萃忠录》、《于公太保演义传》)版本:明刻本。十卷四十回 。作者:孙高亮,字怀石,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与于谦同里,约明万历初前后在世。内容:叙述明代忠臣于谦安内攘外、受奸臣谗害下狱问罪、正色就刑大义凛然的故事。本书据传说及史料改编,十四回 前叙事零散浅俗,十四回 后则接近史笔,沉稳雄厚,动人心魄。==============================================================================本书是一部以明代民族英雄小说以于谦一生的经历为主线,在注重历史真实的大前提下作了一定的虚构和夸张,是当时集纳历史演义、神魔小说和传记文学于一身的新的小说形式。作者以爱憎分明的笔触描写了于谦刚正不阿的一生,也绘出了明永乐至成化年间的历史演变和百态众生图。
通天乐
版本:《雨花香》、《通天乐》合刻袁载钖序本。十二篇。作者:石成金,汤州人,字天基,号惺斋。生于顺治末,事亲孝,重然诺,着有《传家宝》四集,都百余种,取居家寻常事,演以俚俗语,意存激劝,颇行于世。乾隆初卒,年八十余,约当1660~1736年间。是清初文坛颇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内容:作者摭拾扬州见闻成篇,意在劝诫世人。
版本:《雨花香》、《通天乐》合刻袁载钖序本。十二篇。作者:石成金,汤州人,字天基,号惺斋。生于顺治末,事亲孝,重然诺,着有《传家宝》四集,都百余种,取居家寻常事,演以俚俗语,意存激劝,颇行于世。乾隆初卒,年八十余,约当1660~1736年间。是清初文坛颇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内容:作者摭拾扬州见闻成篇,意在劝诫世人。
因话录
赵璘[唐](约公元八四四年前后在世)字泽章,南阳人,后徙平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中前后在世。家世显贵。开成三年,(公元八三八年)擢进士第。大中七年,(公元八五三年)为左补阙。宣宗常索科名记,郑颢令璘采访诸家科目记,撰成十三卷,进之。后为衢州刺史。璘著有因话录六卷,表状集一卷,(均《新唐书艺文志》)并传于世。
赵璘[唐](约公元八四四年前后在世)字泽章,南阳人,后徙平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中前后在世。家世显贵。开成三年,(公元八三八年)擢进士第。大中七年,(公元八五三年)为左补阙。宣宗常索科名记,郑颢令璘采访诸家科目记,撰成十三卷,进之。后为衢州刺史。璘著有因话录六卷,表状集一卷,(均《新唐书艺文志》)并传于世。
唐阙史
唐代笔记小说集。亦名《唐阙史》。撰者唐代高彦休(854~?),号参寥子,籍贯不详。中和四年(884)前,曾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从事,官衔为摄盐铁巡官、朝议郎、守京兆府咸阳县尉、柱国(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八)。此书自序作于僖宗中和四年(884),主要记载晚唐时期的历史故事,一部分带有神怪色彩,文笔比较艰涩。《杜紫微牧湖州》条,为杜牧寻春故事的最早记载;《李可及戏三教》条,是重要的戏剧史料。《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本书3卷;现存两卷,51条。有《知不足斋丛书》本、《龙威秘书》本等。宋人著作中引有不见于今本的佚文。《太平广记》引文与今本差异很大,似出别本。
唐代笔记小说集。亦名《唐阙史》。撰者唐代高彦休(854~?),号参寥子,籍贯不详。中和四年(884)前,曾任淮南节度使高骈从事,官衔为摄盐铁巡官、朝议郎、守京兆府咸阳县尉、柱国(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十八)。此书自序作于僖宗中和四年(884),主要记载晚唐时期的历史故事,一部分带有神怪色彩,文笔比较艰涩。《杜紫微牧湖州》条,为杜牧寻春故事的最早记载;《李可及戏三教》条,是重要的戏剧史料。《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本书3卷;现存两卷,51条。有《知不足斋丛书》本、《龙威秘书》本等。宋人著作中引有不见于今本的佚文。《太平广记》引文与今本差异很大,似出别本。
无耻奴
版本:铅印三集,十卷四十回。无耻奴 第一集三卷十二回,光绪三十三(1907)年上海开明书店初版,无耻奴 第二集三卷十二回,宣统元(1909)年上海开明书店初版,无耻奴 第三集四卷十六回,出版年月不详。作者:苏同,清末人,生年不详。另着有小说《傀儡记》。内容:叙述主角江念袓寡廉鲜耻,贪赃枉法,巴结洋人,卖国求荣,最后落得一场空的故事。
版本:铅印三集,十卷四十回。无耻奴 第一集三卷十二回,光绪三十三(1907)年上海开明书店初版,无耻奴 第二集三卷十二回,宣统元(1909)年上海开明书店初版,无耻奴 第三集四卷十六回,出版年月不详。作者:苏同,清末人,生年不详。另着有小说《傀儡记》。内容:叙述主角江念袓寡廉鲜耻,贪赃枉法,巴结洋人,卖国求荣,最后落得一场空的故事。
步里客谈
步里客谈》是陈长方创作的社会乡土类书籍。
步里客谈》是陈长方创作的社会乡土类书籍。
凤凰池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新石头记
版本:光绪三十四(1908)年十月上海改良小说社单行本。四十回。作者:署“老少年撰”,老少年即吴趼人。吴趼人,名沃尧,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字趼人,广东南海佛山镇人。清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生(1866年5月29日)生于北京祖父寓所,三岁,祖父亡故,随父母奉丧南归。十七岁丧父,十八岁被生计所迫,至上海谋事。光緖廿三(1897)年至廿八年,主持上海各小报笔政。从光緖廿九年起,致力小说创作,进入其文学生涯的黄金时代。宣统二年九月十九日(1910年10月21日)卒于沪寓。内容:续《红楼梦》故事。吴趼人(1866年—1910年),原名沃尧,字小允,又字茧人,广东佛山人,作家。笔名有偈、佛、茧叟、茧翁、野史氏、岭南将叟、中国少年、我佛山人等,笔名中尤以「我佛山人」最为着名。其曾祖父吴荣光,曾任湖南巡抚,代理两广总督;祖父莘佘,官至工部员外郎;父允吉,曾任浙江候补巡检。又字茧人,广东佛山人,作家。笔名有偈、佛、茧叟、茧翁、野史氏、岭南将叟、中国少年、我佛山人等,笔名中尤以「我佛山人」最为着名。1910年),原名沃尧,字小允,吴趼人幼年丧父,18岁离家到上海谋生,曾在茶馆做夥计及在江南制造局担任抄写工作。後来,於1897年开始在上海创办小报,先後主持过《字林沪报》、《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等,其中尤以《寓言报》最为着名。1906年,担任《月月小说》总编,发表大量文章,批评时政。光绪二十九年始,吴趼人在《新小说》杂志上先後发表《电数奇谈》、《九命奇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其中代表作有《九命奇冤》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均连载于梁启超主办的《新小说》上。后者以九死一生者为主角,描写此人20年间所见所闻,无非是人间的"蛇虫鼠蚁"、"豺狼虎豹"诸类之奇形怪事。书中对晚清间贪污腐化、荒淫无耻的官僚,唯利是图、奴颜婢膝的买办,附庸风雅、吟风弄月的犬儒的描绘,入木三分。小说文笔生动,语言尖刻,流传很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轰动一时,影响深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他创作的小说有30多种,人称“小说钜子”,是清末谴责小说的杰出代表,与李伯元、刘鹗、曾朴合称晚清四大小说家。其他着名的作品有《新石头记》《恨海》《趼人十三种》等,《情变》是他最後一部小说。此外,他亦曾拒绝清政府经济特科的考试,绝意於仕途,故只能靠卖文为生。一生清贫,工作劳累,卒於1910年10月在上海逝世,终年45岁,死时身上仅余四角小洋,其丧事也是由朋友代为筹措,其遗体先停放在闸北潭子湾广肇山庄,一厝20年,直至1931年9月21日才火化,骨灰埋在大场广肇山庄。==============================================================================《新石头记》是近代著名谴责小说家吴趼人的一部重要作品。无论是放在清末大量涌现的《红楼梦》续书中,或是置于十九世纪前后世界文学发展之中,它都有其十分值得重视的价值。从这部小说入手,也可以更为清楚地了解吴趼人社会思想的构成。(一)清代末年出现了《红楼梦》的大量续书。从不同续书中可见续作者对这部伟大小说的内涵的不同理解和不同感受,以及对社会人生、文化艺术、道德伦理的不同价值取向。遗憾的是,续作大都“托言林黛玉复生,写不尽的儿女私情”(《新石头记》第一回)。其对爱情的表现,在意义上格调上不用说大大低于原作《红楼梦》,有的甚至写众女共事一夫,家族兴旺,皇恩浩荡,兰桂齐芳,充斥着浓厚的封建意识,与原作的思想倾向背道而驰。这些续书的作者完全抛弃了原作中最基本的几点:对封建末世社会诸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等)的全面深刻的批判精神;补天不成的悲哀思绪;以及民主意识与新的价值观念的萌芽。续作者抛弃了原作者曹雪芹所珍视的,而把曹雪芹鄙弃的奉为至宝,用完全不同于,甚至相反于曹雪芹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改变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其结果,只能是些借《红楼梦》的题目敷衍出来的充满旧文人气的封建正统小说或言情小说,其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并不高。《新石头记》则是一部迥然不同的《红楼梦》续书,它继承了《红楼梦》批判社会、反映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这部续书将《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的背景从清代盛极而衰的转折时代,置换为内忧外患衰颓已极的近代社会。小说中,贾宝玉在1901年复生,到上海、南京、北京、武汉等地游历,以他的经历为主线,揭示了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复杂、丰富、多变、动荡的社会特征和文化特征,描写了它落后、腐败而又不断产生新事物,萌生新观念的时代面貌。在此基础上,吴趼人表达了他“补天”的理想,他找到了“补天”的工具和武器,以不同于曹雪芹时代的近代精神,构筑了一个“天”已补成,完美无缺的“文明境界”,实现了曹雪芹苦苦追寻而不得的愿望。在吴趼人看来,批判与补天是《红楼梦》的两个方面,他正是循着这条路子来写作《新石头记》的。虽然《新石头记》与《红楼梦》在思想艺术的各个 方面有着较大的距离,但批判与补天这一理解使得《新石头记》具备相当的思想艺术价值,从而在众多《红楼梦》续书中显得十分特殊。小说在第一回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补天”的主旨:“贾宝玉突然想起……只和那些女孩子鬼混了几年,未曾酬我这补天之愿,怎能够完了这个志向,我就化灰烟,也是无怨的了。”“补天”,是《新石头记》中贾宝玉回到尘世的目的。要“补天”,须先详察“天”的破损溃烂之处。吴趼人一仍旧贯,按照他写作谴责小说的方法,对近代社会的“天”进行了全面的扫瞄。作者首先将笔触指向置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的深深陷入危机的民族经济方面。作品描写了洋货充斥的上海,从洋火、八音琴、留声机到外国人的兵工厂,外国商品占领了本国市场,使得刚返尘世的贾宝玉目瞪口呆,他痛心疾首地说:“通商一层,是以我所有,易我所无”,但现在“外国人尽着拿东西来卖给中国人,一年一年的不把中国的钱都换到外国去了么?”仅吕宋烟一宗。“就每年送掉四百万两银子,这是多么可怕”。还不算被鸦片换走的滚滚不断的白银。小说还描写了在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炮火之下的国家政治局势和在庚子事今?中的义和团运动,热情赞扬了反侵略、反卖国的爱国志士。在种种弊端之中,作者特别痛心,特别愤怒的是国民的不健康心态和性格,小说所揭示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围绕着这一点。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大背景中,活跃在前台的是柏耀廉、薛蟠、包妥当等人物,他们或是甘心做洋奴,甚至助纣为虐,帮外国人赚自己国家的钱,帮外国人欺压本国人,或是浑浑噩噩,只知外国人的东西好,却眼见外国兵舰放在自己国家的港口麻木不仁,毫无危机感。对这类国民,作者不禁大喝:“诸公莫以为东三省的事与我们无涉,我们只管醉生梦死地过去,黑龙江便是扬子江的前车。”在描写义和团运动时,作者所致力刻划的,则是国人愚昧落后、自欺欺人、见利忘义、无明确是非观的另一特性。小说以“一个著名光棍,平日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的义和团骨干王威儿为例,写到义和团烧香、念咒、作法,在京城滋事扰众,八国联军入京时,此人身插大英顺民的旗子,跪地迎接。薛蟠用洋油烧了铁路,被众人说成是“只念了几句咒语,那铁路便自己发出火来烧了”。小说在反映那一时期的黑暗政治的时候,以贾宝玉被构陷,几乎被处死的恶性事件,剖析了官僚的罪恶心态:一个道貌岸然,在青年学生中颇有威望的武昌督抚,只因被贾宝玉议论过他演讲中的错误,便将贾宝玉置于死地,此人“最喜欢的是奉承他,最恨的是驳他的议论……但是驳他的,他就以为是诽谤他”。这一事件以一青年学生告密开始,以宝玉密友顶替他假意奉承而告终,残酷的事件以诙谐调侃的笔调写出。吴趼人对国民性格的揭露可谓入木三分。总而言之,《新石头记》在继承《红楼梦》批判社会、反映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20世纪前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时候,透过在这个社会中活动着的丑恶的人以及奇形怪状的社会现象,作者找到了各种弊端的症结所在:“这就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传统道德在国民生活中的被弃。这也是“天”破损溃烂的根本原因。他认为,那些甘当洋奴的人“不知生了什么心肝……我们古圣人以文、行、忠、信立教的”,“照他这等说来,这‘行’字,‘忠’字,‘信’字都是没有的了”。而那些国难当头,大发横财的暴发户,用《新石头记》中贾宝玉的话来讲,“叫他在天理上、廉耻上问问心,只怕有点过不去。读书了明了理,就要保全天理,顾全廉耻,所以就不能发这个财”。由古圣人开始的传统价值观念,是吴趼人思想的核心,他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提出他的谴责,也是提出他的补天主张的。吴趼人对国民病态性格的关注以及他的许多作品对此的剖析,这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改造国民性的社会思潮是一致的。在19世纪下半叶,冯桂芬、严复等人已提出中西民风之区别的问题,倡导“鼓民智”、“新民德”。到了20世纪初,关于中国民族特性和国人性质的特点及改造的探讨更加热烈,其中,梁启超是一位主要人物,他发表大量有社会影响的文章,阐述“新民”的必要性,形成了第一个改造国民精神的理论体系:新民理论。在此时期的吴趼人,其思想及社会主张也受到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改良派的新民运动的影响。《新石头记》中就写到贾宝玉在如饥似渴地阅读《时务报》、《知新报》、《清议报》时,“心中愈加欢喜”。不过,这一时期的新民理论与“五四”时期的向传统文化全面挑战及“改造国民的劣根性”相比,还处在幼稚的阶段。梁启趣曾认为,有了有德、有智的新民,则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将国民的“德”置于可劷?、右国家制度的基础之上,而忽略了对国家社会制度的彻底革命。对社会问题的这种肤浅理解和改良主义的主张,是这一时期关于国民性问题的社会思潮的主要缺陷。这一局限,既说明了维新改良派的片面性和不彻底性,也说明了这一动荡时期的社会思潮是属于不同于封建社会的近代社会的,与封建主义思想有本质的不同。它只能从处于过渡时期的具有变革性的近代社会中产生。象吴趼人这样的爱国作家们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西方的思想,意识到旧的一套对国民性格的压抑和扭曲,认识到现有政体的不合理性。因此,他们以文学为武器,以文学来开启人们的心智,改造国人的精神和性格,从而达到改变中国现状,改变政体结构,换来中国的新生的目的。而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他们所能运用的思想武器,既有一些来自西方的先进思想,更多的是取自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之中。《新石头记》的“补天”主张,它批判社会、反映人生的现实主义立场和方法,都完全体现了近代的精神。尽管当时改变社会现状的理论和方法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和片面,但是,如果没有这批近代作家的努力,将文学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将文学从文人“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工具,变成改良社会的工具,赋予文学新的社会功能,就不可能有“五四”以后新民主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写实主义的文学。如果没有近代作家们对国民精神的批判,也就没有“五四”时期现代作家们向传统文化的全面挑战和改造国民劣根性的主张。近代作家们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起了先导的作用。(二)维新改良主义的“新民”,是《新石头记》“补天”思想的核心,是“补天”的重要措施。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吴趼人以儒家政治伦理道德思想为武器,批判和谴责了那一时代的社会和人;在小说后半部分,则以儒家的政治伦理道德思想为工具进行“补天”,构筑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王国,这就是“境界之内都是孔子之道”的文明专制国:“文明境”。境内由仁君与智者组成领导集团,用代表儒家政治伦理道德某一观念的字,作为行政区域的“符识”:“中央是‘礼、乐、文、章’四个字;东方是‘仁、义、礼、智’四个字;南方是‘友、慈、恭、信’四个字,……北方是‘忠、孝、廉、节’四个字。”境内普及教育,小孩入学堂第一课便是修身,将“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人烂熟胸中”。在这块乐土上,君主仁慈,国民都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无党派、无宗教、无乞丐、无戏、无妓,人人自食其力,丰衣足食。但仍有分明的等级,贾宝玉所到之处,均有童子伺候,境中各官员也都有供使唤的下人。小说末尾处出现了一个人物,名曰东方文明,他“执掌政柄,当国五十年”,其孙分别名为东方新、振、兴、锐、勇、猛、威。元孙东方大同,外元孙华抚夷。这位东方文明正是《红楼梦》中的甄宝玉,他实现了贾宝玉的“补天”愿望。小说结尾时他登上了万国和平会的主席台,当了会长,发表了关于“全人类和平”的讲话。可知,《新石头记》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其实现途径是以传统的古老文明去补那个因缺乏儒家仁政和伦理秩序而残破的封建社会的天。恢复了传统的东方文明,中国就会面目一新,就能振兴、勇猛、最后达到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大同,从而在世界上重新建立中国的中心地位,即华抚夷。也就是说,吴趼人的“补天”良方,是将国民素质的改造和提高纳入传统的儒家政治文化的轨道,以儒家的伦常等级作为联系社会各关系的纽带,以仁政作为君主统治国家的纲领。儒家的思想是吴趼人社会思想的基础,他的“新民”思想,他的理想国、文明境观念,他对封建皇权可以实行仁政的信念,他的道德复归、政治维新的思想,这一切都来源于儒家思想。历来论者多认为:吴趼人是以“恢复旧道德”为终极目的。他曾在《上海游骖录》自跋中说:“今日之社会,诚岌岌可危,固非急图恢复我固有之道德,不足以维持之,非徒言输入文明,即可改良革新者也。”这段话被认为反映了他改造国家社会的基本主张(见时萌《中国近代文学论稿》182页)。不过,《新石头记》虽以传统文化、儒家伦理思想为尺度,对外来文化思想进行辨别与判断,(如“文明镜”中的智者老少年曾就中西方的饮食、医药、家庭伦理秩序等方面进行比较,充分肯定了中国传统的东西。)但另一方面,也用某些外来的新思想观念对传统的旧的思想观念进行分析择取。吴趼人虽然主张恢复旧道德,但并非对所有旧的东西都坚持、对外来的新东西都拒绝的。如小说中的两个正面人物:贾宝玉和吴伯惠,便对西方文明抱着借鉴学习、拿来主义的态度,认为外国人与中国人没有什么不同,外国人懂的东西,中国人也能学会。他们潜心学习英文,研读翻译书籍,考查科学技术,迫切要求掌握外国的先进技术。对于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旧观念,他们是非常痛恨的:“只恨我们中国的习气,总是死守成法。听见说有个新法,不是诧为荒唐,便是斥为多事。”《新石头记》的后半部分,更是描绘了一幅科技高度发达,人能主宰客观世界的神奇图景。在这里,在天空和海底自由来去,制造出光速飞车;由棉花到衣服的自动纺织机;从矿石到炮弹的自动扣弹机;袖珍战船;无需烧煮但营养丰富的液体营养品;能鉴定人的品格气质的照妖镜;还有司时器、透水镜、电梯。不仅如此,还研制使人增高智商的“聪明散”,令人长寿的“不死法”,温度、湿度最符合人体需要的人造气候等等。在这个物质条件非常优越的环境中,农民们合田而种,机械劳动代替了体力劳动;住宅园林化;教育普及;生育得到节制,人民享受着现代的物质文明,在仁慈的皇帝统治下,国民健康幸福。从这些内容中显然可见吴趼人受到西方自然、社会观念的影响,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观念有所扬弃。儒家思想标榜“君子喻子义,小人喻于利”,长期以来形成了知足常乐,固穷守志的观念。在注重主观修养、人际协调的同时,漠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宋明以后,“存天理,灭人欲”观念的绝对树立,一方面窒息了人欲,另一方面人的创造力也被严重压抑,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受到严重束缚。吴趼人对此已有并非肤浅的认识。从《新石头记》可知,他的政治伦理道德观主要从先秦儒家学说继承而来(而非被后世理学家们改造过的儒学理论),并且改造融合近代西方某些进步思想,形成了反对专制、反对迷信、重科学、重民生、重民族传统道德的思想体系。他在批判谴责现实社会的同时,以求变、求新、求实的科学精神,构建出一个新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建立,不仅有赖于上述思想观念,且必借助西方科技文明,两者缺一不可。吴趼人所设计的理想的“天”,比之前代爱国思想家们所憧憬的圣君贤相的社会模式,有很大区别,它是充满了近代的意识和精神的。(三)象《新石头记》那样,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但可能在将来出现的理想国土,在理想社会的图景中体现作家的社会理想,这种构思和题材的文学作品,在中外文学中都曾有迊?。东晋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互不干扰,和平安谧的社会生活图画;清末《镜花缘》里面的君子国、大人国、里齿国等海外异邦,也表现了作者李汝珍的社会理想:好让不争,“惟善为宝”,普及文化教育,人人注重品德修养。这两个作品所体现的社会理想,是属于封建时代的。在西方,早在公元前四百年,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劳动分工、教育普及的观点,提出了“共产社会”(即公产)的理想。到了16世纪初,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
版本:光绪三十四(1908)年十月上海改良小说社单行本。四十回。作者:署“老少年撰”,老少年即吴趼人。吴趼人,名沃尧,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字趼人,广东南海佛山镇人。清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生(1866年5月29日)生于北京祖父寓所,三岁,祖父亡故,随父母奉丧南归。十七岁丧父,十八岁被生计所迫,至上海谋事。光緖廿三(1897)年至廿八年,主持上海各小报笔政。从光緖廿九年起,致力小说创作,进入其文学生涯的黄金时代。宣统二年九月十九日(1910年10月21日)卒于沪寓。内容:续《红楼梦》故事。吴趼人(1866年—1910年),原名沃尧,字小允,又字茧人,广东佛山人,作家。笔名有偈、佛、茧叟、茧翁、野史氏、岭南将叟、中国少年、我佛山人等,笔名中尤以「我佛山人」最为着名。其曾祖父吴荣光,曾任湖南巡抚,代理两广总督;祖父莘佘,官至工部员外郎;父允吉,曾任浙江候补巡检。又字茧人,广东佛山人,作家。笔名有偈、佛、茧叟、茧翁、野史氏、岭南将叟、中国少年、我佛山人等,笔名中尤以「我佛山人」最为着名。1910年),原名沃尧,字小允,吴趼人幼年丧父,18岁离家到上海谋生,曾在茶馆做夥计及在江南制造局担任抄写工作。後来,於1897年开始在上海创办小报,先後主持过《字林沪报》、《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等,其中尤以《寓言报》最为着名。1906年,担任《月月小说》总编,发表大量文章,批评时政。光绪二十九年始,吴趼人在《新小说》杂志上先後发表《电数奇谈》、《九命奇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其中代表作有《九命奇冤》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均连载于梁启超主办的《新小说》上。后者以九死一生者为主角,描写此人20年间所见所闻,无非是人间的"蛇虫鼠蚁"、"豺狼虎豹"诸类之奇形怪事。书中对晚清间贪污腐化、荒淫无耻的官僚,唯利是图、奴颜婢膝的买办,附庸风雅、吟风弄月的犬儒的描绘,入木三分。小说文笔生动,语言尖刻,流传很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轰动一时,影响深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他创作的小说有30多种,人称“小说钜子”,是清末谴责小说的杰出代表,与李伯元、刘鹗、曾朴合称晚清四大小说家。其他着名的作品有《新石头记》《恨海》《趼人十三种》等,《情变》是他最後一部小说。此外,他亦曾拒绝清政府经济特科的考试,绝意於仕途,故只能靠卖文为生。一生清贫,工作劳累,卒於1910年10月在上海逝世,终年45岁,死时身上仅余四角小洋,其丧事也是由朋友代为筹措,其遗体先停放在闸北潭子湾广肇山庄,一厝20年,直至1931年9月21日才火化,骨灰埋在大场广肇山庄。==============================================================================《新石头记》是近代著名谴责小说家吴趼人的一部重要作品。无论是放在清末大量涌现的《红楼梦》续书中,或是置于十九世纪前后世界文学发展之中,它都有其十分值得重视的价值。从这部小说入手,也可以更为清楚地了解吴趼人社会思想的构成。(一)清代末年出现了《红楼梦》的大量续书。从不同续书中可见续作者对这部伟大小说的内涵的不同理解和不同感受,以及对社会人生、文化艺术、道德伦理的不同价值取向。遗憾的是,续作大都“托言林黛玉复生,写不尽的儿女私情”(《新石头记》第一回)。其对爱情的表现,在意义上格调上不用说大大低于原作《红楼梦》,有的甚至写众女共事一夫,家族兴旺,皇恩浩荡,兰桂齐芳,充斥着浓厚的封建意识,与原作的思想倾向背道而驰。这些续书的作者完全抛弃了原作中最基本的几点:对封建末世社会诸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等)的全面深刻的批判精神;补天不成的悲哀思绪;以及民主意识与新的价值观念的萌芽。续作者抛弃了原作者曹雪芹所珍视的,而把曹雪芹鄙弃的奉为至宝,用完全不同于,甚至相反于曹雪芹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改变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其结果,只能是些借《红楼梦》的题目敷衍出来的充满旧文人气的封建正统小说或言情小说,其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并不高。《新石头记》则是一部迥然不同的《红楼梦》续书,它继承了《红楼梦》批判社会、反映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这部续书将《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的背景从清代盛极而衰的转折时代,置换为内忧外患衰颓已极的近代社会。小说中,贾宝玉在1901年复生,到上海、南京、北京、武汉等地游历,以他的经历为主线,揭示了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复杂、丰富、多变、动荡的社会特征和文化特征,描写了它落后、腐败而又不断产生新事物,萌生新观念的时代面貌。在此基础上,吴趼人表达了他“补天”的理想,他找到了“补天”的工具和武器,以不同于曹雪芹时代的近代精神,构筑了一个“天”已补成,完美无缺的“文明境界”,实现了曹雪芹苦苦追寻而不得的愿望。在吴趼人看来,批判与补天是《红楼梦》的两个方面,他正是循着这条路子来写作《新石头记》的。虽然《新石头记》与《红楼梦》在思想艺术的各个 方面有着较大的距离,但批判与补天这一理解使得《新石头记》具备相当的思想艺术价值,从而在众多《红楼梦》续书中显得十分特殊。小说在第一回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补天”的主旨:“贾宝玉突然想起……只和那些女孩子鬼混了几年,未曾酬我这补天之愿,怎能够完了这个志向,我就化灰烟,也是无怨的了。”“补天”,是《新石头记》中贾宝玉回到尘世的目的。要“补天”,须先详察“天”的破损溃烂之处。吴趼人一仍旧贯,按照他写作谴责小说的方法,对近代社会的“天”进行了全面的扫瞄。作者首先将笔触指向置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之下的深深陷入危机的民族经济方面。作品描写了洋货充斥的上海,从洋火、八音琴、留声机到外国人的兵工厂,外国商品占领了本国市场,使得刚返尘世的贾宝玉目瞪口呆,他痛心疾首地说:“通商一层,是以我所有,易我所无”,但现在“外国人尽着拿东西来卖给中国人,一年一年的不把中国的钱都换到外国去了么?”仅吕宋烟一宗。“就每年送掉四百万两银子,这是多么可怕”。还不算被鸦片换走的滚滚不断的白银。小说还描写了在帝国主义武装侵略的炮火之下的国家政治局势和在庚子事今?中的义和团运动,热情赞扬了反侵略、反卖国的爱国志士。在种种弊端之中,作者特别痛心,特别愤怒的是国民的不健康心态和性格,小说所揭示的各个方面,几乎都围绕着这一点。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大背景中,活跃在前台的是柏耀廉、薛蟠、包妥当等人物,他们或是甘心做洋奴,甚至助纣为虐,帮外国人赚自己国家的钱,帮外国人欺压本国人,或是浑浑噩噩,只知外国人的东西好,却眼见外国兵舰放在自己国家的港口麻木不仁,毫无危机感。对这类国民,作者不禁大喝:“诸公莫以为东三省的事与我们无涉,我们只管醉生梦死地过去,黑龙江便是扬子江的前车。”在描写义和团运动时,作者所致力刻划的,则是国人愚昧落后、自欺欺人、见利忘义、无明确是非观的另一特性。小说以“一个著名光棍,平日吃喝嫖赌无所不为”的义和团骨干王威儿为例,写到义和团烧香、念咒、作法,在京城滋事扰众,八国联军入京时,此人身插大英顺民的旗子,跪地迎接。薛蟠用洋油烧了铁路,被众人说成是“只念了几句咒语,那铁路便自己发出火来烧了”。小说在反映那一时期的黑暗政治的时候,以贾宝玉被构陷,几乎被处死的恶性事件,剖析了官僚的罪恶心态:一个道貌岸然,在青年学生中颇有威望的武昌督抚,只因被贾宝玉议论过他演讲中的错误,便将贾宝玉置于死地,此人“最喜欢的是奉承他,最恨的是驳他的议论……但是驳他的,他就以为是诽谤他”。这一事件以一青年学生告密开始,以宝玉密友顶替他假意奉承而告终,残酷的事件以诙谐调侃的笔调写出。吴趼人对国民性格的揭露可谓入木三分。总而言之,《新石头记》在继承《红楼梦》批判社会、反映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20世纪前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时候,透过在这个社会中活动着的丑恶的人以及奇形怪状的社会现象,作者找到了各种弊端的症结所在:“这就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传统道德在国民生活中的被弃。这也是“天”破损溃烂的根本原因。他认为,那些甘当洋奴的人“不知生了什么心肝……我们古圣人以文、行、忠、信立教的”,“照他这等说来,这‘行’字,‘忠’字,‘信’字都是没有的了”。而那些国难当头,大发横财的暴发户,用《新石头记》中贾宝玉的话来讲,“叫他在天理上、廉耻上问问心,只怕有点过不去。读书了明了理,就要保全天理,顾全廉耻,所以就不能发这个财”。由古圣人开始的传统价值观念,是吴趼人思想的核心,他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提出他的谴责,也是提出他的补天主张的。吴趼人对国民病态性格的关注以及他的许多作品对此的剖析,这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改造国民性的社会思潮是一致的。在19世纪下半叶,冯桂芬、严复等人已提出中西民风之区别的问题,倡导“鼓民智”、“新民德”。到了20世纪初,关于中国民族特性和国人性质的特点及改造的探讨更加热烈,其中,梁启超是一位主要人物,他发表大量有社会影响的文章,阐述“新民”的必要性,形成了第一个改造国民精神的理论体系:新民理论。在此时期的吴趼人,其思想及社会主张也受到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改良派的新民运动的影响。《新石头记》中就写到贾宝玉在如饥似渴地阅读《时务报》、《知新报》、《清议报》时,“心中愈加欢喜”。不过,这一时期的新民理论与“五四”时期的向传统文化全面挑战及“改造国民的劣根性”相比,还处在幼稚的阶段。梁启趣曾认为,有了有德、有智的新民,则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将国民的“德”置于可劷?、右国家制度的基础之上,而忽略了对国家社会制度的彻底革命。对社会问题的这种肤浅理解和改良主义的主张,是这一时期关于国民性问题的社会思潮的主要缺陷。这一局限,既说明了维新改良派的片面性和不彻底性,也说明了这一动荡时期的社会思潮是属于不同于封建社会的近代社会的,与封建主义思想有本质的不同。它只能从处于过渡时期的具有变革性的近代社会中产生。象吴趼人这样的爱国作家们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西方的思想,意识到旧的一套对国民性格的压抑和扭曲,认识到现有政体的不合理性。因此,他们以文学为武器,以文学来开启人们的心智,改造国人的精神和性格,从而达到改变中国现状,改变政体结构,换来中国的新生的目的。而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他们所能运用的思想武器,既有一些来自西方的先进思想,更多的是取自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之中。《新石头记》的“补天”主张,它批判社会、反映人生的现实主义立场和方法,都完全体现了近代的精神。尽管当时改变社会现状的理论和方法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幼稚和片面,但是,如果没有这批近代作家的努力,将文学与政治斗争紧密结合,将文学从文人“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工具,变成改良社会的工具,赋予文学新的社会功能,就不可能有“五四”以后新民主主义的为人生的文学,写实主义的文学。如果没有近代作家们对国民精神的批判,也就没有“五四”时期现代作家们向传统文化的全面挑战和改造国民劣根性的主张。近代作家们的创作实践和理论,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起了先导的作用。(二)维新改良主义的“新民”,是《新石头记》“补天”思想的核心,是“补天”的重要措施。在小说的前半部分,吴趼人以儒家政治伦理道德思想为武器,批判和谴责了那一时代的社会和人;在小说后半部分,则以儒家的政治伦理道德思想为工具进行“补天”,构筑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王国,这就是“境界之内都是孔子之道”的文明专制国:“文明境”。境内由仁君与智者组成领导集团,用代表儒家政治伦理道德某一观念的字,作为行政区域的“符识”:“中央是‘礼、乐、文、章’四个字;东方是‘仁、义、礼、智’四个字;南方是‘友、慈、恭、信’四个字,……北方是‘忠、孝、廉、节’四个字。”境内普及教育,小孩入学堂第一课便是修身,将“那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人烂熟胸中”。在这块乐土上,君主仁慈,国民都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无党派、无宗教、无乞丐、无戏、无妓,人人自食其力,丰衣足食。但仍有分明的等级,贾宝玉所到之处,均有童子伺候,境中各官员也都有供使唤的下人。小说末尾处出现了一个人物,名曰东方文明,他“执掌政柄,当国五十年”,其孙分别名为东方新、振、兴、锐、勇、猛、威。元孙东方大同,外元孙华抚夷。这位东方文明正是《红楼梦》中的甄宝玉,他实现了贾宝玉的“补天”愿望。小说结尾时他登上了万国和平会的主席台,当了会长,发表了关于“全人类和平”的讲话。可知,《新石头记》所描绘的理想社会,其实现途径是以传统的古老文明去补那个因缺乏儒家仁政和伦理秩序而残破的封建社会的天。恢复了传统的东方文明,中国就会面目一新,就能振兴、勇猛、最后达到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大同,从而在世界上重新建立中国的中心地位,即华抚夷。也就是说,吴趼人的“补天”良方,是将国民素质的改造和提高纳入传统的儒家政治文化的轨道,以儒家的伦常等级作为联系社会各关系的纽带,以仁政作为君主统治国家的纲领。儒家的思想是吴趼人社会思想的基础,他的“新民”思想,他的理想国、文明境观念,他对封建皇权可以实行仁政的信念,他的道德复归、政治维新的思想,这一切都来源于儒家思想。历来论者多认为:吴趼人是以“恢复旧道德”为终极目的。他曾在《上海游骖录》自跋中说:“今日之社会,诚岌岌可危,固非急图恢复我固有之道德,不足以维持之,非徒言输入文明,即可改良革新者也。”这段话被认为反映了他改造国家社会的基本主张(见时萌《中国近代文学论稿》182页)。不过,《新石头记》虽以传统文化、儒家伦理思想为尺度,对外来文化思想进行辨别与判断,(如“文明镜”中的智者老少年曾就中西方的饮食、医药、家庭伦理秩序等方面进行比较,充分肯定了中国传统的东西。)但另一方面,也用某些外来的新思想观念对传统的旧的思想观念进行分析择取。吴趼人虽然主张恢复旧道德,但并非对所有旧的东西都坚持、对外来的新东西都拒绝的。如小说中的两个正面人物:贾宝玉和吴伯惠,便对西方文明抱着借鉴学习、拿来主义的态度,认为外国人与中国人没有什么不同,外国人懂的东西,中国人也能学会。他们潜心学习英文,研读翻译书籍,考查科学技术,迫切要求掌握外国的先进技术。对于固步自封、闭关自守的旧观念,他们是非常痛恨的:“只恨我们中国的习气,总是死守成法。听见说有个新法,不是诧为荒唐,便是斥为多事。”《新石头记》的后半部分,更是描绘了一幅科技高度发达,人能主宰客观世界的神奇图景。在这里,在天空和海底自由来去,制造出光速飞车;由棉花到衣服的自动纺织机;从矿石到炮弹的自动扣弹机;袖珍战船;无需烧煮但营养丰富的液体营养品;能鉴定人的品格气质的照妖镜;还有司时器、透水镜、电梯。不仅如此,还研制使人增高智商的“聪明散”,令人长寿的“不死法”,温度、湿度最符合人体需要的人造气候等等。在这个物质条件非常优越的环境中,农民们合田而种,机械劳动代替了体力劳动;住宅园林化;教育普及;生育得到节制,人民享受着现代的物质文明,在仁慈的皇帝统治下,国民健康幸福。从这些内容中显然可见吴趼人受到西方自然、社会观念的影响,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观念有所扬弃。儒家思想标榜“君子喻子义,小人喻于利”,长期以来形成了知足常乐,固穷守志的观念。在注重主观修养、人际协调的同时,漠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宋明以后,“存天理,灭人欲”观念的绝对树立,一方面窒息了人欲,另一方面人的创造力也被严重压抑,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受到严重束缚。吴趼人对此已有并非肤浅的认识。从《新石头记》可知,他的政治伦理道德观主要从先秦儒家学说继承而来(而非被后世理学家们改造过的儒学理论),并且改造融合近代西方某些进步思想,形成了反对专制、反对迷信、重科学、重民生、重民族传统道德的思想体系。他在批判谴责现实社会的同时,以求变、求新、求实的科学精神,构建出一个新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建立,不仅有赖于上述思想观念,且必借助西方科技文明,两者缺一不可。吴趼人所设计的理想的“天”,比之前代爱国思想家们所憧憬的圣君贤相的社会模式,有很大区别,它是充满了近代的意识和精神的。(三)象《新石头记》那样,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但可能在将来出现的理想国土,在理想社会的图景中体现作家的社会理想,这种构思和题材的文学作品,在中外文学中都曾有迊?。东晋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互不干扰,和平安谧的社会生活图画;清末《镜花缘》里面的君子国、大人国、里齿国等海外异邦,也表现了作者李汝珍的社会理想:好让不争,“惟善为宝”,普及文化教育,人人注重品德修养。这两个作品所体现的社会理想,是属于封建时代的。在西方,早在公元前四百年,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劳动分工、教育普及的观点,提出了“共产社会”(即公产)的理想。到了16世纪初,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托马斯
剑侠奇中奇全传
剑侠奇中奇全传(又名《争春园》、《奇中奇》、《三侠记新编》、《剑侠佩凤缘全传》) 版本:道光元(1821)年三元堂刻本,四十八回。 作者:不题撰人。卷首有序,尾署“时在己卯暮春修楔日寄生氏题于塔影楼之西偏”,“己卯”即清嘉庆廿四(1819)年。 内容:叙述汉平帝时代郝鵉、鲍刚、马俊等除奸报国的故事,是清代较早的侠义小说。
剑侠奇中奇全传(又名《争春园》、《奇中奇》、《三侠记新编》、《剑侠佩凤缘全传》) 版本:道光元(1821)年三元堂刻本,四十八回。 作者:不题撰人。卷首有序,尾署“时在己卯暮春修楔日寄生氏题于塔影楼之西偏”,“己卯”即清嘉庆廿四(1819)年。 内容:叙述汉平帝时代郝鵉、鲍刚、马俊等除奸报国的故事,是清代较早的侠义小说。
罂粟花
罂粟花(又名《鹦粟花》、《通商原委演义》)版本:光绪三十三(1907)年自印本。二十五回 。作者:题“元和观我斋主人著”。内容:叙述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失败签下南京条约的始末。本书二集未见。
罂粟花(又名《鹦粟花》、《通商原委演义》)版本:光绪三十三(1907)年自印本。二十五回 。作者:题“元和观我斋主人著”。内容:叙述林则徐禁烟、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失败签下南京条约的始末。本书二集未见。
九云记
九云记版本:清代小说。九卷三十五回 。九云记作者:无名子。九云记内容:叙述杨少游建功立业的一生,以及同郑琼贝、秦彩凤、桂蟾月等八位佳人的爱情婚姻故事==============================================================================《九云记》发现的20多年来,在韩国和中国陆续有几位学者进行研究,最后的焦点集中在《九云记》的国籍问题上。国内学者刘世德教授主要从外部材料出发,结合内证,根据《九云记》和《九云楼》的关系,推测《九云记》就是《九云楼》。《九云楼》是根据《九云梦》改写的中国小说,《九云记》也是中国小说。法国学者陈庆浩教授单纯从“文本”出发,抛开外部资料,列举了不符合中国语言习惯的几种现象,得出《九云记》是朝鲜小说的结论。我在认真研究内证的基础上,再结合外部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九云记》可能是中国小说,但它在传抄过程中,又留下了朝鲜人少量改写的痕迹。
九云记版本:清代小说。九卷三十五回 。九云记作者:无名子。九云记内容:叙述杨少游建功立业的一生,以及同郑琼贝、秦彩凤、桂蟾月等八位佳人的爱情婚姻故事==============================================================================《九云记》发现的20多年来,在韩国和中国陆续有几位学者进行研究,最后的焦点集中在《九云记》的国籍问题上。国内学者刘世德教授主要从外部材料出发,结合内证,根据《九云记》和《九云楼》的关系,推测《九云记》就是《九云楼》。《九云楼》是根据《九云梦》改写的中国小说,《九云记》也是中国小说。法国学者陈庆浩教授单纯从“文本”出发,抛开外部资料,列举了不符合中国语言习惯的几种现象,得出《九云记》是朝鲜小说的结论。我在认真研究内证的基础上,再结合外部材料,得出的结论是:《九云记》可能是中国小说,但它在传抄过程中,又留下了朝鲜人少量改写的痕迹。
返生香
简介暂无
简介暂无
飞跎全传
清·邹必显飞跎全传(又名《飞跎子传》、《扬州语绣像三教三蛮维扬佳话传奇》、《飞跎子书》)版本:嘉庆二十二(1817)年一笑轩刋本。四卷三十二回 。作者:邹必显,干嘉年间扬州评话艺术家,江苏兴化人,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他“性温暾,寡言笑,偶一雅谑,举座絶倒”。内容:叙述石信求取仙方,拜师学艺,学成后下山投军出战,与蛮兵斗法,最后三教和解,天下太平的故事。全书记扬州风土人情,以新奇市语,博读者一笑。“飞跎”为扬州土语,焦循《易余龠录》卷十八云:“凡人以虚语欺人者,谓之跳跎子;其巧甚虚甚者,则为飞跎。”==============================================================================《飞跎全传》,是用扬州俗谚写成的讽刺性滑稽小说。叙“飞跎子”原名石信,字不透,因误服蜜饯砒霜药,背上长出一块呆肉,左脚又被人弄坏,故人称“跳跎子”。跎子为要治好背跎腿跛,找逼上红城的悬天上帝求取仙方,一路历经形形色色的世态人情,终于拜师学到诸种绝技,被誉为“飞跎子”。时海外天子带领倭蛮、苗蛮、反蛮入侵中原,飞跎子奉师命下山出战,抵御倭蛮,摆阵斗法,难分难解,都抗囊菩萨出来说和,释、道、儒三教和解,天下归于太平。跎子最后加封跎王,名留后代。小说记扬州风土人情,文风粗犷,且由评话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清·邹必显飞跎全传(又名《飞跎子传》、《扬州语绣像三教三蛮维扬佳话传奇》、《飞跎子书》)版本:嘉庆二十二(1817)年一笑轩刋本。四卷三十二回 。作者:邹必显,干嘉年间扬州评话艺术家,江苏兴化人,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他“性温暾,寡言笑,偶一雅谑,举座絶倒”。内容:叙述石信求取仙方,拜师学艺,学成后下山投军出战,与蛮兵斗法,最后三教和解,天下太平的故事。全书记扬州风土人情,以新奇市语,博读者一笑。“飞跎”为扬州土语,焦循《易余龠录》卷十八云:“凡人以虚语欺人者,谓之跳跎子;其巧甚虚甚者,则为飞跎。”==============================================================================《飞跎全传》,是用扬州俗谚写成的讽刺性滑稽小说。叙“飞跎子”原名石信,字不透,因误服蜜饯砒霜药,背上长出一块呆肉,左脚又被人弄坏,故人称“跳跎子”。跎子为要治好背跎腿跛,找逼上红城的悬天上帝求取仙方,一路历经形形色色的世态人情,终于拜师学到诸种绝技,被誉为“飞跎子”。时海外天子带领倭蛮、苗蛮、反蛮入侵中原,飞跎子奉师命下山出战,抵御倭蛮,摆阵斗法,难分难解,都抗囊菩萨出来说和,释、道、儒三教和解,天下归于太平。跎子最后加封跎王,名留后代。小说记扬州风土人情,文风粗犷,且由评话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玉梨魂
徐枕亚(1889-1937)徐枕亚,原名觉,别署东海三郎、泣珠生等。南社社员。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十岁左右已能作诗填词,旧学根基扎实。光绪三十年(1904)毕业与常熟虞南师范学校,在本地和无锡小学执教。1912年应聘任上海《民权报》编辑。后又任《小说丛报》主编,又独资创办清华书局,编辑出版《小说季报》、《小说日报》等,直到1934年回里。徐氏是我国近代文坛上鸳鸯蝴蝶派的领袖人物。在任《民权报》编辑时,撰长篇文言小说《玉梨魂》,在报端连载,以情节缠绵、文辞丽婉,为当时市民阶层所欢迎,风行一时。后又撰言情小说十余部,并将《玉梨魂》充实整理,改名《雪鸿泪史》,采用了中国小说史上亘古未有的日记体,影响很大。他还是个灯谜大家,创建了常熟第一个灯谜社团“琴心谜社”,主编刊印了常熟第一种谜书《琴心文虎》。《玉梨魂》。中国第一本长篇日记体小说。
徐枕亚(1889-1937)徐枕亚,原名觉,别署东海三郎、泣珠生等。南社社员。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十岁左右已能作诗填词,旧学根基扎实。光绪三十年(1904)毕业与常熟虞南师范学校,在本地和无锡小学执教。1912年应聘任上海《民权报》编辑。后又任《小说丛报》主编,又独资创办清华书局,编辑出版《小说季报》、《小说日报》等,直到1934年回里。徐氏是我国近代文坛上鸳鸯蝴蝶派的领袖人物。在任《民权报》编辑时,撰长篇文言小说《玉梨魂》,在报端连载,以情节缠绵、文辞丽婉,为当时市民阶层所欢迎,风行一时。后又撰言情小说十余部,并将《玉梨魂》充实整理,改名《雪鸿泪史》,采用了中国小说史上亘古未有的日记体,影响很大。他还是个灯谜大家,创建了常熟第一个灯谜社团“琴心谜社”,主编刊印了常熟第一种谜书《琴心文虎》。《玉梨魂》。中国第一本长篇日记体小说。
合锦回文传
十六卷,不分回目,有清代刊本。书署“笠翁先生原本”、“铁华山人重辑”。近代有人考证,笠翁先生即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至于铁华山人的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皆无可考。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号笠翁,别署觉世稗官、湖上笠翁等,浙江兰溪人,生在江苏如皋,中年流寓各地,晚年终老杭州。他一生著述甚丰,尤以戏曲、小说创作著称,有《无声戏》、《十二楼》等作品传世。本书虽是一部才子佳人小说,但褒扬忠良和正义,斥责奸佞和邪恶的主题贯穿其中,使作品在爱情故事之外,又包含了一定的社会政治内容。同时,书中的故事情节变幻奇异,小说结构精巧细密,文字亦通俗流畅,在艺术上别具特色。
十六卷,不分回目,有清代刊本。书署“笠翁先生原本”、“铁华山人重辑”。近代有人考证,笠翁先生即清代著名文学家李渔,至于铁华山人的真实姓名与生平事迹皆无可考。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号笠翁,别署觉世稗官、湖上笠翁等,浙江兰溪人,生在江苏如皋,中年流寓各地,晚年终老杭州。他一生著述甚丰,尤以戏曲、小说创作著称,有《无声戏》、《十二楼》等作品传世。本书虽是一部才子佳人小说,但褒扬忠良和正义,斥责奸佞和邪恶的主题贯穿其中,使作品在爱情故事之外,又包含了一定的社会政治内容。同时,书中的故事情节变幻奇异,小说结构精巧细密,文字亦通俗流畅,在艺术上别具特色。